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年第9卷第8期

大肠癌组织中CD105标记微血管密度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摘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肿瘤的生长和转移都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angiogenesis)[1]。CD105(endoglin)是主要表达于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上的一种糖蛋白[2],是一种新型的血管内皮标记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起决定性作用[3]。...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大肠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微血管密度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都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angiogenesis)[1]。CD105(endoglin)是主要表达于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上的一种糖蛋白[2],是一种新型的血管内皮标记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起决定性作用[3]。本研究应用抗-CD105单克隆抗体对大肠癌新生血管的微血管密度(MVD)进行定量检测,并对大肠癌组织MVD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探讨MVD和VEGF的表达在大肠癌生长、转移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材料  收集2004年6月—2005年6月我院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大肠癌组织标本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21~75岁,中位年龄54岁。全部病灶均经手术切除,包括根治性手术45例,姑息性手术15例,全部患者未经任何抗肿瘤治疗。将取自肿瘤原发灶的标本作为实验组,同时取距癌组织10cm之外的正常组织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标本均经病理证实,并且所有患者的诊断结果均包括病灶的大小、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情况。术后病理证实发生淋巴结转移37例,远处转移12例,Dukes A期8例,B期19例,C期21例,D期12例。

  1.2  主要试剂  鼠抗人CD105单克隆抗体由北京莱博生物实验材料研究所提供;免疫人VEGF单克隆抗体由北京中山生物技术公司提供。具体操作按说明书进行。

  1.3  标本处理  所有组织取材后迅速分装于冷冻管中放于液氮罐低温保存备用。经10%中性甲醛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4μm厚连续切片。

  1.4  微血管染色方法  采用鼠抗人CD105及免疫人VEGF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冰冻染色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染色。

  1.5  结果判定  MVD计数参照Weidner[4]报道的方法,先在低倍镜(40×,100×)下全面观察切片以确定肿瘤内血管密度最高处,也即热点处。再在高倍镜(400×,目镜10×,物镜40×,0.189mm2/HP)下,以与周围肿瘤细胞和结缔组织成分明显区别的任何一个棕色染色的内皮细胞或细胞丛为一个血管,只要结构不相连,其分支结构也作为一个血管计数。记录3个视野内的微血管数,取其平均数作为该患者的MVD值。VEGF阳性染色定性标准为细胞胞浆或胞膜出现棕黄色细颗粒;VEGF阳性染色定量标准是以每张切片阳性细胞占总细胞数的百分比表示,在每张切片中计数其阳性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的比例,然后求其均值,所得的数值为单位面积中细胞数或血管数目的相对值;阳性细胞数<10%为阴性,阳性细胞数≥10%为阳性。

  1.6  统计学方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MVD比较用t检验;VEGF阳性表达例数比较采用χ2检验;CD105标记的MVD与VEGF表达的比较采用相关分析;MVD及VEGF阳性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所有统计数据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处理。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鼠抗人CD105标记的MVD结果及比较  在实验组CD105染色切片中,新生血管的分布不均匀,具有异质性,大多局限于肿瘤实质边缘的间质,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多排列不规则,较少见有明显的管腔,即使有管腔形成也不规则、壁薄且无平滑肌组织出现;尚可见到陷于癌组织中的正常血管,即管腔较
现轻、中度肿胀疼痛19例,发生率为59.4%,均无需特殊处理,自行消失。

  3  讨论

  经皮穿刺股动脉的方法是1953年经Seldinger所介绍,1962年Rickets和Abrams第一次推广使用,至今仍是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最常选用的入路途径,但股动脉途径具有可能出现血管穿刺并发症,术侧下肢需制动24~72h,长时间卧床带来的诸多的躯体不适和生活上的不便等缺点;1989年由加拿大医生Campeau首先经皮穿刺桡动脉行冠脉造影[2]。国外进行的ASSESS研究表明,桡动脉途径与股动脉途径比较,PCI成功率与临床效果相似[2],尽管经桡动脉途径穿刺的成功率相对较低,穿刺难度相对较大(本组中也有穿刺失败1例),但穿刺部位并发症比股动脉途径少见,本组研究也支持这一观点。且桡动脉表浅,管腔细,易于压迫,出血容易控制,这一点对已进行强化抗凝的冠心病患者尤为重要,桡动脉周围无重要血管和神经,不易发生血管神经损坏,且手部双重血液供应,不会导致缺血。经桡动脉途径术后不需卧床,患者可立即行走,减少了动静脉瘘及抗凝药物引起的穿刺部位出血的危险,提高了患者的活动性[3]。由于患者活动性增强,减少了由于制动和卧床造成的躯体不适,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减少了医疗和护理的工作量。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心理问题突出表现为烦躁、焦虑,本组通过对比二组患者术后的心理状态,发现股动脉组由于术后肢体制动、卧床时间长导致的躯体不适致使患者术后多表现为烦躁、易怒;而桡动脉组不需卧床休息,术后即可下床活动,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不会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太大影响,术后多表现为积极、乐观。综上所述,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具有股动脉途径所不具备的诸多优点,尤其在减少患者穿刺部位并发症,减少患者躯体不适,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方面更有其显著的优势,所以广泛开展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利保证。

  4  参考文献
 
  [1]  黄佐贵.经桡动脉冠脉血管成形术(PTCA)[J].现代诊断与治疗,1996,7(1):36
 
  [2]  吕树铮,陈韵岱.冠脉介入诊治技巧及器械选择[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
 
  [3]  李平.经桡动脉的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J].国外医学情报,1995,16(5):2

  河南省郑州市,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 

作者: 张健 韩广森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