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年第9卷第10期

肠套叠术后迟发性小肠坏死3例

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小肠坏死,迟发性。肠套叠。外科手术婴儿肠套叠手术后迟发性小肠坏死是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较高。我院1989—2005年共治疗3例肠套叠术后迟发性小肠坏死患儿,现分析报告如下。...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小肠坏死,迟发性;肠套叠;外科手术

  婴儿肠套叠手术后迟发性小肠坏死是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病死率较高。我院1989—2005年共治疗3例肠套叠术后迟发性小肠坏死患儿,现分析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例1,男,月龄5个月,体重6.8kg。因腹泻5d,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3d,于1989年4月8日入院。入院时患儿一般情况差,表情淡漠,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脱水貌。体温38.9℃,心率160次/min,腹胀,有腹膜刺激征,右上腹部触及一团状包块,肠鸣音亢进,直肠指检后排出较多果酱样粘血便,诊断肠套叠。纠正脱水,完善术前准备后行手术治疗。手术整复困难,复位成功证实为回回结型复套叠,套入的末端回肠色泽暗红,经温盐水纱布热敷10min转红,见肠壁血管搏动良好,有肠蠕动波,关腹。术后2d内腹胀明显,胃管引流液呈褐色,量较多,体温持续39℃左右。术后第三天,体温降至38℃左右,胃管引流减少,多次排出粘血便及墨绿稀便,腹胀减轻,精神好转。术后第四天大便减少,腹胀及胃管引流量无改善。术后第五天,体温升至39.5℃,腹胀加重,精神萎靡,反应迟钝,胃液引流量增多,呈墨绿色,肠鸣音消失。腹部透视见肠管普遍胀气,多个液平面,双膈下游离气体,诊断消化道穿孔。急症剖腹探查,术中见距回盲部8cm处回肠壁二处斑状坏死,均穿孔,行肠切除肠吻合术。术后患儿精神萎靡,持续高热39℃以上,腹胀明显,尿少。经抗感染、抗休克、支持治疗等无效,病情恶化死亡。例2,男,月龄8个月,体重8.2kg。因阵发哭闹呕吐4d,排粘血便3d,于1998年10月26日入院。入院时患儿一般情况差,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体温38℃,心率150次/min,腹胀,右上腹至剑下触及一包块,肠鸣音亢进,腹部B超示包块呈套管状,横切面呈同心圆征,诊断肠套叠。行手术治疗。肠管套叠紧,整复困难,复位成功证实为回结型肠套叠,套入的末端回肠水肿明显,颜色暗红,经温盐水纱布热敷10min转红,肠壁血管搏动良好,肠管蠕动恢复,关腹。术后第二天多次排出粘血便及墨绿稀便,腹胀减轻,精神好转,但胃管引流液量多,呈墨绿色。第三天排少量稀便。第四天体温39℃,精神差,反应迟钝,胃液墨绿色,量增多,腹胀加重,肠鸣音消失。腹部X线平片见胃肠道普遍胀气,肠粘膜皱襞增粗,肠间隙增宽,诊断小肠迟发性坏死。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距回盲部2cm处回肠坏死。行肠切除肠吻合术。术后给予抗感染,抗休克,支持治疗等,患儿恢复顺利。例3,男,月龄7个月,体重7.5kg。因腹泻3d,阵发哭闹呕吐伴血便2d,于2004年11月15日入院。入院时一般情况好,体温37.5℃,轻度腹胀,腹软,右侧腹部触及一团状包块,肠鸣音亢进,腹部B超明确肠套叠诊断。行保守空气灌肠整复,整复不成功,改行手术治疗。术中整复困难,复位后证实回回结型复套叠,末端回肠水肿,部分肠壁淤血青紫,浆膜下斑块黑色区,温盐水纱布热敷10min,肠管色泽转红,肠壁血管搏动良好,肠管蠕动恢复,关腹。术后第二天排出较多粘血便,仍腹胀,体温38.9℃。第三天多次排出墨绿稀便,精神好转,腹胀减轻肠鸣音恢复。第六天体温39℃,精神差,烦躁,呼吸快,腹胀加重,肠鸣音消失,腹部X线透视见胃肠道普遍胀气,膈下游离气体,诊断小肠迟发性坏死并穿孔。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距回盲部6cm处回肠点状坏死穿孔,行肠切除肠吻合术。术后给予抗感染、抗休克、支持治疗等,患儿恢复顺利。

  2  讨论

  婴儿肠套叠发病率较高,多数病例诊断较早,经保守整复成功痊愈。部分病例就诊较晚,发病48h以上,入院时精神差,反应迟钝,腹胀明显,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后绝大多数恢复顺利。手术中观察复位的肠管常见有肠壁水肿,色暗红,淤血青紫,浆膜下小块出血或黑色区,经温盐水纱布热敷该段肠管10min以上,如肠管色泽转红,肠壁血管搏动良好,肠管蠕动恢复,表明肠管生活力良好,可还纳肠管关腹。如果肠管已坏死,不能脱套或疑有坏死可能者,可做肠切除一期肠吻合术。如果病情严重,患儿不能耐受肠切除手术时,可先行肠造瘘或肠外置术。本组例1、例2病史超过3d,入院时精神差,反应迟钝,腹胀明显,行手术治疗。手术证实,例1为复套叠,整复困难,例2为回结型套叠,套叠紧,整复困难,2例均整复成功,肠管色暗红,经热敷后肠管色泽转红,肠壁血管搏动良好,肠管蠕动恢复,表明肠管生活力良好。例3病史2d,入院时一般情况较好,腹稍胀,行空气灌肠整复不成功转手术治疗,手术证实为复套叠,整复后,肠壁水肿,部分肠壁淤血青紫,浆膜下斑块样黑色区,经热敷后肠管色泽转红,肠壁血管搏动良好,肠管蠕动恢复,表明肠管生活力良好。3例患儿病情变化均表现为术后一段时间的恢复和好转,精神好转,体温下降,多次排便,腹胀减轻。在术后4~6d出现精神差,体温回升,腹胀加重,肠鸣音减弱甚至消失。手术证实发生迟发性小肠坏死,例1、例3并发穿孔,提示在复套叠或套叠较紧不易整复情况下,整复后经热敷处理肠管色泽、蠕动以至血管搏动虽然恢复,但由于绞窄后肠系膜血管或肠壁血管内膜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造成粗糙面而致血小板的凝聚,血栓和栓塞形成,从而导致迟发性肠坏死。总之,肠套叠术后迟发性小肠坏死是较常见和需要经常警惕的并发症,尤其是在复套叠或套叠较紧不易整复的患儿更应注意。

  253014  山东省德州市人民医院小儿外科 

作者: 武靖华 耿玉普 刘延涛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