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6年第10卷第1期

肾包虫病1例报告

来源: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摘要:1临床资料患者,女,37岁,自感右下肢麻木1周,行腰椎MRI检查时发现右肾下极及外侧囊实混杂占位,入院。双肾MRI平扫加增强示:病灶与右肾下极前部关系紧密,部分病灶位于右肾下极以外,囊性病灶间可见实性结节,部分囊性病灶周围可见钙化。B超:右肾旁囊性病变,穿刺涂片未查到细菌及异常细胞。于2005年6月22日在腰硬联......

点击显示 收起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7岁,自感右下肢麻木1周,行腰椎MRI检查时发现右肾下极及外侧囊实混杂占位,入院。查体:唇绀,双肾区未触及明显包块,叩痛阴性。尿常规白细胞(+),血沉正常。双肾MRI平扫加增强示:病灶与右肾下极前部关系紧密,部分病灶位于右肾下极以外,囊性病灶间可见实性结节,部分囊性病灶周围可见钙化。B超:右肾旁囊性病变,穿刺涂片未查到细菌及异常细胞。于2005年6月22日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右肾及腹膜后肿物探查术。术中见后腹膜有3个约2cm×3cm、3cm×3cm、2cm×3cm大小囊性肿物,与周围稍有粘连,仔细剥离,依次切除。术中见囊液呈乳白色,不慎漏于后腹膜少量。当时患者突感头皮搔痒,血压下降至80/40mmHg,周身荨麻疹,考虑过敏所致,给予地塞米松10mg,10%葡萄糖酸钙10mL静推后好转。右肾下极肿物约6cm×5cm×5cm,张力大,内容物呈“粉皮样”乳液,考虑肾包虫病,切除右肾下极,创面用甲酫溶液处理。术后口服甲苯咪唑辅助治疗。病检右肾下极、腹膜后包虫性囊肿(包虫病)。

  2  讨    论

  2.1  诊断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多发生在新疆及内蒙古地区,70%-75%寄生在肝脏,12%-29%寄生在肺部,2%-5%寄生在肾脏。大多数患者早期无明显不适,多由体检时发现。随着包虫囊肿的逐渐增大,肾包膜紧张,肾实质受压,可出现患侧肾区不适,上腹部包块等。尿检无异常。B超示囊肿部位为液性暗区,边缘光滑,界限清晰,外囊壁肥厚钙化时呈弧形强回声伴声影,有时暗区内可见漂浮光点反射。内外囊壁潜在间隙有界面,出现“双壁征”。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CT值-15-25Hu的低密度病灶,病灶边缘光滑清晰,囊内密度均匀一致,增强后囊壁稍有强化,囊内无强化。对囊性包块,在未排除包虫病之前切忌穿刺。

  2.2  治疗 

  目前对肾包虫病仍然以手术治疗为主,解除包虫囊肿对肾组织的压迫和破坏,防止包虫产生的过敏反应和种植播散是手术治疗肾包虫病的主要原则。手术经过为抽出囊液,切开外囊行内囊摘除术。用高渗盐水或双氧水纱布反复擦拭囊腔,并用无菌盐水冲洗后,行外囊壁大部分切除,残端边缘缝合消灭死腔。术后口服抗包虫病药物,对控制复发或包虫再生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乌拉尔. 巨大肾包虫病1例 \[J\].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3, 7(5):371.

  \[2\]闵立贵,杨忠建,文彬,等. 肾包虫病13例报告 \[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997,18:285.

  \[3\]热甫哈提,迪木拉提.肾包虫病的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 \[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2,17(11):585.

  \[4\]徐明谦. 包虫囊肿的诊断及治疗 \[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958, 6(12):1358.

  \[5\]徐明谦. 泌尿男生殖系包虫病 \[A\]. 见:吴阶平. 泌尿外科 \[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638-643.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泌尿科,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000)

  (编辑  雷立权)

作者: 刘瑞剑,越恩宇,李根东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