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07年第3卷第6期

我国著名中医儿科临床专家王静安

来源:《中医儿科杂志》
摘要: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中华医药学会儿科委员会名誉会长,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中医儿科学会名誉会长,成都市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四川省、成都市高级职称评审组成员,第一、二届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导师,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特殊津贴获得者,成都市中医名医馆儿科主任医师,四川省、成都市名......

点击显示 收起

    王静安,男,汉族,1922年4月生于四川成都。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中华医药学会儿科委员会名誉会长,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中医儿科学会名誉会长,成都市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四川省、成都市高级职称评审组成员,第一、二届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导师,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特殊津贴获得者,成都市中医名医馆儿科主任医师,四川省、成都市名中医,成都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先后在医学杂志及全国学术会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宣痹汤治疗胸痹临床经验”、“自制清宣导滞汤治疗小儿发热”、“退黄汤治疗小儿黄疸”等论文荣获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荣誉证书,“防治小儿厌食症”获成都市科协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中医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体会”、“外治要诀”分别获成都市科协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代表专著有《静安慈幼心书》、《王静安临床精要》等。

    1  求学经历

    老师自幼师承伤寒名医廖有庚,廖老善用经方治疗内、妇、儿科诸症,侍诊左右数载,因好学、聪慧过人,廖老又荐老师至名医李辉儒、白子熔、周秉良诸先生处学医,并在“济安堂”学习中药炮制之术,兼修书画技艺。老师自学《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经典医著,获益甚多。其后老师又从名医曾文轩、何伯勋,系统研习这些经典著作,在各名家指导下,学习运用经方治疗内科疾病。如“四逆汤”治疗诸多疑难重症;温病方治疗时病;“紫雪丹”治疗营血急重症。成学之后,老师先开设“济群诊所”,悬壶锦里。后又同成都名医张潜修先生合作开办“友联诊所”,以术济人,因疗效显著,为患者称誉,故求医者甚众。老师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于1955年考入“四川成都中医进修学校”(成都中医药大学前身),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分配到成都市卫生协会中医门诊部(成都市中医医院前身)工作。此后又先后师从全国针灸大师蒲湘澄、伤寒名家曾彦适、著名儿科大家谢铨熔老师。谢老是蜀中著名儿科专家,对小儿麻、痘、惊、疳及各种疑难重症的诊治均有独到之处。曾老注重经方,善用桂附、参附等回阳救逆之法以解危难。蒲老系我国针灸名家,善于用针灸推拿等外治法治疗疾病,疗效奇佳。三老的学术思想和医疗绝技对老师影响甚深,获益匪浅,受益终身。

    2  医德风范

    老师有座右铭:苍生大医,仁德为首,先必正己,然后正物。博采勤求,思而不倦,剑胆琴心,如水方圆。

    医者,仁术也,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己者,谓能明理以尽其术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如是,然后事必济而功必著也。若不能正己,岂能正物?不能正物,岂能愈病矣!老师牢记唐代大医孙思邈的教诲并付诸实施。济世活人,医德为先,人命之重贵于千金,医生必备仁慈怜悯之心,对病人不分贵贱贫富,善亲好友、一视同仁,见其痛苦烦恼,若己有之。治病救人,当不畏艰难、严寒酷暑及饥渴疲劳,尽倾其术,务使病者愈、危者安。若遇远道而来,尤当详细诊治;倘若经济拮据者,或慷慨解囊,或尽力相助,以解其难。虽有活人之术,而无怜悯之心,皆不可言医也。老师还认为:为医者,必立志敬业。古人云:“无志,则不能学。”故欲成良医者,必终生探求,学而不厌,思而不倦,业而不浮,必获心悟。如是立志高卓,其行亦远,其成亦大。

    《师说》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老师初涉杏林之时,为求一技之长、得一效之法,每不辞劳苦,废寝忘食,遍访名师而获其真传。如昔日谢老善用平肝熄风镇惊法治疗小儿高热惊风、痘麻惊厥及解颅;曾老以“小青龙汤”化裁治疗痰饮;王槐荫老师用“五花饮”加减治疗天行赤眼、白内障等疾病,堪称中医治疗一绝。须知中医之理,博大精深,中医之籍,汗牛充栋。己之所短乃彼之所长。欲为医之大成者,当不耻下问,盖学海无涯,问必有所思,常思则必有所悟也。

    求古训,尊师教,重临床,广览博采,机圆活法,厚积薄发,乃老师行医数十年之所得。所谓“天人相应”,“变”乃其中;医道如水,“活”乃其魂。故凡临诊治病既要循理守法,更须灵活变通。诚如孙思邈所云“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是也。

    3  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

    老师治湿热黄疸诸证,结合蜀中多湿,小儿体性多热,喜食甘甜厚味生冷,致脾胃呆滞,湿郁蕴热之特点,遂仿伤寒“茵陈蒿汤”意,自创“退黄汤”。其方寓醒脾化湿、疏肝行气于清热利湿之中,药如白豆蔻、苍术、香附、香橼等。仲景云“黄家所得,从湿得之”,“诸病黄疸,但利小便”,诚如是言。然湿困不化必致气滞不行,湿愈困则气愈滞。老师增以醒脾疏肝之品,湿化气行,其效更彰矣!若系壮人“瘟黄”,则首当攻邪,不可优柔须臾。剂宜重而药宜精,力专势宏。如栀子、黄连、大黄、茵陈、虎杖、满天星、白头翁、金钱草、郁金之类以直捣病巢,或可力挽狂澜于朝夕。又如小儿咳嗽一证,如见舌苔厚腻黏滑,小便赤黄,大便不爽,必是湿热壅滞蕴痰,肺气失于清肃所致。老师常投以清热利湿之品,如芦根、滑石、木通、车前草之类,上下分消湿热,肺气得宜,不止咳而咳自止!

    老师临诊治病,习以八纲为常,纲举目张,方能切中病机;查病论治必分清主次,遣方用药犹如临阵布兵;阵有“青龙”、“白虎”、“八卦”之异,药有君、臣、佐、使、升、降、沉、浮之别。如是则能左右逢源,稳操胜券。若治沉疴,当守法守方,步步为营;病急势迫,则当机立断,持其主要而治之。小儿患病,实多虚少,热多寒少,其治总以祛邪为要;小儿用药,准、切、精、捷而已。认准病机,切中要点,精选方药,快捷施治。老师医治小儿脾胃病,多不用甘草,因其性平味甘,有碍湿满中之弊;运脾喜用白豆蔻、鸡内金、炒谷麦芽、神曲以快胃醒脾助运,而不用参、芪、白术补壅之品;津伤烦渴用知母、石斛、花粉、芦根,少用玄参、麦冬以免滞胃;杏仁苦降,易伤小儿元气,咳嗽多弃用;黄连伍白豆蔻,温中化湿、疗肠胃诸疾;郁金合姜黄,破血祛瘀、行气止痛、利湿退黄以治胁痛痹证;连翘配木通,清心泻火除烦、利尿泄热,治小儿烦热卧不安;沉香并檀香,温中散寒、行气治诸痛症。大凡小儿外感,欲辨寒热,查其咽喉是关键。若红赤而肿者,即使苔白润,仍是热邪为患。纵有寒象,亦寒包热遏也。若儿既烧又咳,先退其热;若儿既吐又泄,止吐为主,止泄为辅;凡儿舌苔厚腻、汗多不止者,但清利湿热,其汗自止矣。老师曾治李姓8月婴儿,舌红苔黄厚腻,指纹紫滞,身灼热而手无汗,体温近40 ℃。此湿热所致发热,急投自制“清宣导滞汤”。方中青蒿、滑石、芦根、石膏、大青叶均用至30 g,又以荆芥、柴胡发散郁热、透营转气,以黄连、栀子、连翘、槟榔、山楂、神曲、木通、赤芍清热消导利湿。儿服1剂,汗出热退神清,继稍事调理而愈。又“解颅”一证,医多以肾虚论治。然老师认为此证多虚实夹杂,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阴阳之道失于交通,这才是其病机关键所在。予泻实补虚、通畅经络之法,多挽沉疴于危难。老师治一陈姓中年男子,患阻塞性脑积水多年。时其头膨大如斗,行动困难,言语不清,痛苦莫名。刻诊见苔黄厚腻、两脉弦数,乃气滞血瘀、水邪停聚、阻于脑络、阴占阳位,以活血消瘀行水法治之。投桃仁、红花、丹参、泽兰、三七、郁金、姜黄、橘络、木通、车前子、白豆蔻、车前草之类,守法服用2月余,病得以康复痊愈。

    老师在治病上如用古方验方,多喜仿义化裁,或辨证立法,自制新方,亦多取良效。如“清肺化痰汤”治外感夹湿热咳嗽,“消肿通利汤”治急性肾小球肾炎,“九味蠲痹通络汤”治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清宣导滞汤”治湿热发热,“退黄汤”治黄疸诸证,“温经消液汤”治小儿疝气,“解毒宁心汤”治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白薇散”治淋证,“荷叶仙茅汤”治血证,“二马白头翁汤”治湿热痢疾等。

    疾医不弃外治,“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况小儿性娇,多惧汤药味苦,不愿服用。是以小儿内病外治,尤显必要。老师集数十年之经验,创制诸多外治之法,如推按腹背治小儿厌食、发热、腹泻、咳嗽、食积,熏洗法治痹证、外感,泡敷法治小儿疝气、睾丸鞘膜积液,喷撒法治鹅口疮,贴脐法治小儿遗尿,敷脐法治久泻不愈,涂擦法治发稀少不长,糕点食疗法治小儿厌食症,吹鼻法治痴呆神智昏朦等。所举诸法灵活精巧、简便易行、疗效可靠,深得患儿及家长所爱。

    老师行医60余年,以为凡为医者,当求实为先,医道求实,不可数典忘宗,亦不可泥古不化,当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继承中发展,方可有所作为也!诚哉!善哉!


作者单位:成都市锦江区中医医院,四川 成都 610066

作者: 郑家远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