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08年第4卷第1期

平喘方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30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医儿科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平喘方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平喘方,对照组服用氨茶碱,在临证中酌情使用抗生素,疗程均为7d。结果在疾病疗效方面,治疗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意义(P0。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观察平喘方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平喘方,对照组服用氨茶碱,在临证中酌情使用抗生素,疗程均为7 d。结果在疾病疗效方面,治疗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喘方具有显著的化痰祛瘀平喘作用。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儿童;平喘方;中医药治疗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儿童健康,日益受到人们重视。中医中药在防治支气管哮喘方面有着一定的作用。导师虞坚尔教授继承前辈朱瑞群老师经验,创立平喘方,经多年临床,屡用屡效,为进一步研究平喘方临床疗效,特进行本次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平行、随机、阳性对照。

    1.2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儿科门诊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具有支气管哮喘典型临床表现,并为急性发作期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12岁,平均(6.4 ±4.7)岁。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11岁,平均(6.8±3.5)岁。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3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 (1)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1];(2)符合中医痰热壅肺证候诊断标准[2];(3)病情程度属轻、中度者;(4)年龄3~12岁。

    排除标准:(1)支气管哮喘属缓解期,或病情属重度或极重度者;(2)造成气喘或呼吸困难的其他疾病患者;(3)合并有心血管、肝、肾以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4)精神病患者及不合作者。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服用平喘方,药用炙麻黄、杏仁、紫苏子、莱菔子、黄芩、椒目、地龙干、桃仁、炙甘草。每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服用氨茶碱3~5 mg/(kg·次),每6 h 1次。7 d为1个疗程。研究中根据情况酌情使用抗生素希克劳。

    1.5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中医证候、体征的变化(采用分级计分法)。主症:气喘、喉间哮鸣音或肺部听诊哮鸣音分别分为0,3,6,9分,共4级。次主症:咳嗽、胸闷、痰涎壅盛分别分为0,2,4,6分,共4级。次症:口干、咽红、发热、面红、便秘分别分为0,1,2,3分,共4级。

    2结果

    2.1  疗效标准

    (1)支气管哮喘疗效(疾病疗效)标准参照《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制定[2]。治愈:哮喘平息,听诊两肺哮鸣音消失。好转:哮喘减轻,听诊偶闻及哮鸣音。无效:哮喘发作症状无改善。

    (2)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的有关内容制定。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

    2.2  治疗结果

    2.2.1  2组疾病疗效比较

    见表1。

    2.2.2  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见表2。

    表12组疾病疗效比较例表2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例(%)

    组别n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治疗组300(0)16(53.3)※13(43.4)※1(3.3)※29(96.7)对照组300(0)2(6.7)22(20.0)6(20.0)24(80.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2.2.3  2组中医证候积分平均值比较

    见表3。

    表32组中医证候积分平均值比较

    组别n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组3022.87.6※对照组3023.412.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4  2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所有病例用药期间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例出现烦躁、兴奋,停用氨茶碱后烦躁、兴奋逐渐消失。

    3分析与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在中医学称为“哮”、“哮证”或“哮喘”。在哮喘发病上,中医学重视痰瘀[4]。平喘方以炙麻黄平喘为君,以莱菔子、紫苏子、杏仁化痰,桃仁祛瘀为臣。其立意在于针对互结之痰瘀、降气平喘,使邪去正安。前期动物实验已经证实平喘方对于哮喘模型大鼠Th1/Th2平衡失调及气道重建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提高红细胞变形性,改善哮喘模型大鼠血瘀状态,改善局部微循环,从而改善气道重建。本次临床观察进一步证明平喘方治疗儿童哮喘痰热壅肺型疗效确定。

    本次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由于涉及气喘、喉间哮鸣音、肺部听诊哮鸣音、咳嗽、胸闷、痰涎壅盛、口干、咽红、发热、面红、便秘等10余个症状、体征,而疾病评价则只涉及主要症状,所以在评价时中医证候疗效评价临床治愈率均较疾病评价低,这也反映了中医学重视整体观念,不以单个症状、体征的祛除为治愈标准,而重视整个机体多方面的反应正常化。说明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比疾病疗效更能体现中药优势。总之,平喘方不仅治疾病之本——伏痰夙瘀,而且降气平喘治标,不失为治疗哮喘的一剂良方。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4,42(2):100-106.

\[2\]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M\].第2版.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3:235-236.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0-66.

\[4\]虞坚尔,李利清,张晓峰.平喘方干预支气管哮喘模型大鼠Th1/Th2平衡的研究\[J\].中医儿科杂志,2006,2(1):23-26.


作者单位:上海市中医医院,上海200071

作者: 李利清,虞坚尔,张新光,闵伟福,夏英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