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医儿科杂志2009年第5卷第1期

王玉玺老师治疗小儿感冒临床经验

来源:《中医儿科杂志》
摘要:【摘要】王玉玺老师临证时注重辨别小儿感冒的寒热虚实、轻中重度,用药也简练、轻清,在预防方面除了药物预防外,还强调饮食和起居。【关键词】王玉玺。临床经验王玉玺老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近50载,在中医内、外、妇、儿方面拥有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中医儿科方面,在整个张家口地区首屈一......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王玉玺老师临证时注重辨别小儿感冒的寒热虚实、轻中重度,用药也简练、轻清,在预防方面除了药物预防外,还强调饮食和起居。

【关键词】  王玉玺;儿科感冒;临床经验

王玉玺老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近50载,在中医内、外、妇、儿方面拥有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中医儿科方面,在整个张家口地区首屈一指,具有许多独到经验,乃至被当地人民誉为“小儿王”。笔者有幸跟随王老师临证,自感受益颇深。现将王老治疗小儿感冒的经验和笔者的学习体会简述如下。

    1小儿感冒的治疗析变

    感冒属 2~6岁小儿临床常见多发疾病,倘若误治失治,极易转变成小儿鼻炎、肺炎、厌食症等多种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王老认为“儿科病三分在治,七分在养,儿科病三分在儿童,七分在父母”。

    1.1三分治疗必不可少

    王老认为,小儿感冒多数为自限性疾病,如果不治,大部分小孩也能在1周内自愈,但如果失治误治,特别是反复应用抗生素,有时不但难以治好,而且会导致感冒缠绵难愈,患儿时好时坏,自身免疫力急剧下降。对于这部分患儿或出生就体弱多病的儿童,平时运用中药预防的“三分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王老认为“三分治疗”的一个更重大的作用是教会那些年轻的父母如何做好剩下七分的“养”。

    1.2  寒热虚实轻中重分证治疗

    针对某一具体患感冒儿童,王老认为应根据体征对患儿进行辨证。患儿体质健壮、面红、咽红肿痛、咳嗽洪亮、鼻流黄涕、吐黄痰、喜冷饮、小便黄赤、便秘、口臭、无汗、舌红、苔黄厚、脉弦滑数,凡出现上述所列症状2~3个以上者,多属实证热证;患儿体质瘦弱、面白、无咽红肿痛、咳嗽低沉发哑、鼻流清涕、吐白痰、喜热饮、小便清长、便溏、纳呆、时而腹痛、汗多、苔薄白、脉浮软弱,凡出现上述所列症状2~3个以上者,多属虚属寒。小儿感冒多属表证,而里证、表里错杂证的感冒临床亦有且不少见,但只要在治疗表证的感冒方中适当加入一两味对证中药即可。针对感冒的轻重程度,王老将感冒又分为轻、中、重3种,我们所治疗的感冒病多以轻、中度感冒为主,重度感冒则要配合西药治疗。

    1.3  临床用药宜轻、宜精、宜巧、宜活

    针对实证、热证或风热感冒轻证,王老一般用金银花60 g,若虚证、寒证或风寒感冒轻证,王老用荆芥60 g,将药分成4包,1日1包,开水冲泡后服用,甜、荤忌口,4 d后未好转者再来复诊。若有便秘症状者,王老自配中成药胶囊“积热平”(主要成分是酒炙大黄和白僵蚕),1~4粒/d,效果显著,而且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若小儿仅有少量清涕,而无其他任何感冒症状,王老即用淡豆豉60 g,服法、忌口同金银花。若小儿体温37~38 ℃时,王老运用银翘散适当加减配成“清热解毒颗粒”,效果颇佳。“清热解毒颗粒”还可用来治疗夏季小儿中暑、感冒发热、手足口综合征等一系列被西医诊断为病毒感染性疾病者,疗效显著。针对实证、热证、风热感冒中、重证,王老一般选用银翘汤或桑菊饮加味,热证较甚者常加入生石膏、寒水石,体温若40 ℃以上者,临时让患儿口服西药,配合其所开中药先退热以治其标。因王老认为服用中药后一般1~2 d后才能起效,一旦起效后,发热便不易反复,而配合西药的好处是西药退热效果极快。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发热重症具有标本兼治、优势互补的好处。湿证甚者加入滑石、茯苓、泽泻。若虚证、寒证或风寒感冒中重证,王老常常采用荆防败毒散加减进行治疗,虚证不明显者去人参,加五味子。王老认为五味子配荆芥一收一散,宣发肺气而不伤肺气,收敛正气而不敛邪气,再结合桔梗和枳壳这对药,无论对于小儿感冒还是咳嗽都有殊功。王老治疗小儿感冒药味一般不过八九味,药量也是根据患者体质、年龄灵活变化,一般一两岁儿童中药1~2 g,三四岁的儿童3~4 g,用药精练、轻清,随症加减,疗效颇佳。

    2  小儿感冒的预防

    2.1  药物预防

    王老认为根据小儿的体质和季节变化进行适当的药物预防,对于体质薄弱的小儿是必不可少的。如对于那些体质薄弱、面白、感冒时容易出汗的小儿,王老时常在感冒痊愈后,再用玉屏风散(生黄芪90 g、土白术60 g、防风30 g,研极细末,等分40包,嘱患儿1包/次,开水泡开代茶饮,或兑糖冲服),对于增强小儿体质效果很好。对于体质较壮实、经常便秘、感冒时咽喉肿痛的小儿,病愈后加服“积热平”,对于减少小儿感冒次数疗效显著。对于经常感冒、中西药杂投、饮食不节,造成脾胃损伤、消瘦不欲饮食的小儿,王老亦常在其感冒病愈后加服“健脾增食丸”(主要成分是枳术丸)数月,服药后小儿吃饭感觉香甜、体质量增加明显。

    2.2  饮食忌口与起居

    王老强调,“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形寒饮冷则伤肺”“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王老严格纠正患儿家长的喂养问题,不主张小儿多吃生、冷、甜、荤、奶及各种零食。

    此外,他也非常强调小儿穿衣睡觉。王老时常教导感冒咳嗽的小儿父母,“胸背受寒,咳嗽吐痰”,经常嘱咐那些夏天容易着凉的孩子的家长,晚上睡觉时一定得将小孩的前胸后背及肚脐用毛巾盖住,反对给小孩买那种暴露前胸后背肚脐的服装。对于那些经常活动的小孩,王老嘱咐家长应及时给孩子更换薄一点儿的衣服,避免出汗过多导致感冒。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北京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