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齐鲁医学杂志2006年第21卷第1期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肌肉注射阻断HBV宫内感染56例临床分析

来源:齐鲁医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HBIG。宫内感染我国是乙型肝炎(乙肝)高流行区,乙肝携带者高达10%~15%,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HBV)感染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宫内感染。为阻断这一传播途径,自2002年1月~2004年7月我们对56例HBV阳性孕妇于孕晚期肌肉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2002年1月~200......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HBIG;肝炎病毒,乙型;宫内感染

  我国是乙型肝炎(乙肝)高流行区,乙肝携带者高达10%~15%,母婴传播是乙肝病毒(HBV)感染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宫内感染。为阻断这一传播途径,自2002年1月~2004年7月我们对56例HBV阳性孕妇于孕晚期肌肉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2年1月~2004年7月在我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孕妇92例,于早孕期或中孕期常规检查HBV血清标志物(乙肝五项)阳性,符合2000年全国肝炎会议拟定的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诊断标准[1],无妊娠并发症。其中“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皆阳性)59例,“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皆阳性)33例。将其中接受HBIG治疗56例作为实验组,不接受治疗者36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孕妇年龄24~34岁,平均27.1岁;胎龄38.0~41.3周,平均40.5周;初产妇49例,经产妇7例;阴道分娩41例,剖宫产15例;大三阳37例,小三阳19例。对照组孕妇年龄25~33岁,平均27.9岁;胎龄38.5~41.0周,平均39.6周;初产妇31例,经产妇5例;阴道分娩26例,剖宫产10例;大三阳22例,小三阳14例。两组孕妇年龄、孕次、胎龄、分娩方式及HBV携带状态(大三阳、小三阳)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孕妇共分娩活产新生儿92例,均于出生后立即抽取脐静脉血检测HBV血清标志物。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实验组孕妇常规进行孕期检查,并于孕28、32、36周分别肌肉注射HBIG(四川远大蜀阳药业有限公司生产)200 U(三针疗法);对照组孕妇只进行常规孕期检查,不注射HBIG。

  1.2.2  HBV血清标志物测定  92例孕妇均于早、中孕期抽取静脉血检查HBV血清标志物,新生儿于出生后立即抽取脐静脉血检测HBV血清标志物。检测方法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为北京万泰生物公司生产。

  1.2.3  新生儿宫内感染的诊断  新生儿脐血中HbsAg阳性即诊断为HBV宫内感染。

  1.3  结果

  实验组孕妇所分娩的56例新生儿中,HBsAg阳性者共11例,HBV宫内感染率为19.64%;对照组孕妇所分娩的36例新生儿中HBsAg阳性者共16例,HBV宫内感染率为44.4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5,P<0.05)。

  表1  两组新生儿脐静脉血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略)

  2  讨论

  母婴垂直传播是乙肝感染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群中HBV慢性携带者形成的重要原因。HBV母婴垂直传播的途径有3条:宫内感染,产道感染,产后密切接触感染。新生儿期接种乙肝疫苗及HBIG可有效阻断HBV产时和产后的传播,但对宫内传播的作用较少,故仍有10%~20%母婴传播阻断失败,宫内感染为其主要原因,故在孕晚期3次注射HBIG,以降低体内HBV浓度,并使胎儿在宫内获得被动免疫,从而使其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以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

  HBIG可中和、清除血液循环中HBV颗粒,降低体内HBVDNA浓度。孕20周后,胎盘滋养细胞具有主动从母体运输IgG型抗体给胎儿的功能。妊娠期注射HBIG,尤其在妊娠晚期,不仅可中和、清除孕妇体内HBV颗粒,其产生的抗HBs可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使胎儿在宫内获得被动免疫而减少HBV感染。张树林等对HBsAg阳性的孕妇自孕20周起多次注射HBIG,新生儿出生时抗HBs阳性率达91.42%,宫内感染率明显下降。本研究中,实验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新生儿,抗HBs阳性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表明孕晚期注射HBIG可部分阻断HBV宫内感染,对胎儿起到了保护作用。

  HBIG对机体HBV感染引起的免疫缺陷状态有调节作用,而机体内HBV的清除与其免疫状态密切相关。机体的免疫状态主要决定于细胞免疫反应,T辅助细胞(Th)是机体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其中Th1主要产生干扰素γ及白介素12,增强机体细胞的免疫应答。HBIG通过增加Th1的活化,促进体内产生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12等细胞因子的分泌,有利于孕妇体内HBV的清除,降低其体内HBVDNA含量,有效降低了胎儿HBV的感染率[2]。

  综上所述,给HBV感染孕妇在孕晚期采用HBIG“三针疗法”可有效地降低宫内感染率,但并不能够完全阻断宫内感染这条传播途径。尤其是“大三阳”的孕妇,血液中HBV含量高,被动免疫不能完全中和血液中HBV,仍有19.64%(11/56)的感染率。故应进一步研究相应的预防措施,如HBV感染的妇女在孕前采用抗HBV治疗,以减少体内病毒量;产后24 h内对其所分娩的新生儿进行HBIG及乙肝疫苗的常规接种也是一条不可缺少的补救措施。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

  [2]刘海英,马玉燕,崔保霞.HBIG被动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作用机理的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4,13(1):128.

  (本文编辑  黄建乡)

  (莱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山东 莱州  261400)

作者: 郭芝平,于栋丽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