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齐鲁医学杂志2006年第21卷第5期

父母陪护麻醉诱导对小儿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来源:齐鲁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麻醉诱导期父母陪护对病儿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1~4岁择期下腹部手术的病儿,随机分为无父母陪护进麻醉诱导室组(对照组)和有父母陪护进麻醉诱导室组(研究组),观察并比较两组诱导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病儿接受率,镇静程度以及血清皮质醇(Cs)、血糖(BS)浓度的变......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目的 观察麻醉诱导期父母陪护对病儿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72例1~4岁择期下腹部手术的病儿,随机分为无父母陪护进麻醉诱导室组(对照组)和有父母陪护进麻醉诱导室组(研究组),观察并比较两组诱导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病儿接受率,镇静程度以及血清皮质醇(Cs)、血糖(BS)浓度的变化。结果 两组诱导前后MAP、HR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研究组病儿接受率、镇静程度以及血清Cs、BS浓度下降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χ2 =40.531,uc =4.62,t=6.336~39.183,P <0.01)。结论 父母陪护可使麻醉诱导平稳,减轻病儿焦虑程度,减少应激反应。

  [关键词] 麻醉诱导;父母陪护;应激;儿童

  INFLUENCE OF PARENTAL ACCOMPANY ON THE PERIOPERATIVE STRESS IN CHILDREN DURING ANAESTHESIA INDUC-TION

  HU ZHI-XIANG, HAN XI-WEN, GAO YU-LIANG, et al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Jiaozhou Central Hospi-tal, Jiaozhou 2663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arental accompany on the perioperative stress in children during anesthe-sia induction. MethodsSeventy-two children, aged 1-4 years,undergoing lower abdominal oper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without parental accompany), and study group (with parental accompany). 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HR, serum cortisol and blood sugar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induction. The acceptance and satisfaction in sedation hypnosis were also evaluated. Resul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erms of MAP and HR. The acceptance and sedation hypnosis of children in study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ecrease of se- rum cortisol and blood sugar were also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e control. ConclusionParental accompany during anesthesia in-duction may reduce the peri-operative stress in children.

  [KEY WORDS]anesthesia induction; parental accompany; stress; child

  围手术期病儿的心理维护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常规麻醉诱导给病儿带来精神恐惧,使术前应激反应增强,不仅影响麻醉及手术的进行,还影响到术后的恢复。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能抑制心理应激并使病儿乐于接受的麻醉诱导方式成为当务之急。害怕与双亲分离在学龄前儿童是焦虑的中心,本研究拟观察麻醉诱导期父母陪护对病儿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及分组 选择择期下腹部手术病儿72例,年龄1~4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无父母陪护进麻醉诱导室组(对照组)和有父母陪护进麻醉诱导室组(研究组),每组36例。两组病儿年龄、性别、体质量、术前用药、麻醉方法、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

  1.2 观察指标及方法 观察病儿麻醉诱导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及 心率(HR)的变化、与父母分离时的镇静程度、病儿接受率、诱导过程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镇静程度按改良Gutstein法分级如下。①A级:熟睡、意识消失或模糊,静脉穿刺安静;②B级:嗜睡,轻动或轻唤即醒,与父母分离、静脉穿刺稍有抵抗;③C级:清醒,平静,允许静脉穿刺;④D级:清醒,紧张不安,哭闹。其中A、B、C三级为满意,D级为不满意。分别于麻醉给药前、麻醉诱导后采病儿静脉血2 mL,采用强生血糖仪测定血糖(BS)浓度,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皮质醇(Cs)浓度(试剂盒由三潍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 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诱导前后MAP、HR变化的比较 两组诱导前后MAP、HR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P >0.05)。
  
  2.2 两组镇静程度比较研究组镇静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u c =4.62,P <0.01)。见表1。

  2.3 两组病儿接受率比较 通过随访病儿及其父母,研究组有32例表示能够接受,而对照组只有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40.531,P <0.01)。

  2.4 两组病儿诱导前后Cs、BS浓度变化的比较 诱导前研究组Cs、BS浓度低于对照组;与诱导前相比,诱导后对照组Cs浓度略有降低,研究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与诱导前相比,诱导后对照组BS浓度变化不大,研究组明显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见表2。

  表1 两组镇静程度比较(略)

  表2 两组诱导前后Cs、BS浓度比较(略)

  与对照组相比,*t=6.336~39.183,P<0.05

  2.5 两组病儿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有12例苏醒期发生躁动,5例术后发生恶梦、夜惊,3例术后出现焦虑、抑郁;而研究组只有4例苏醒期发生躁动,余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儿童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手术和麻醉对小儿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手术和麻醉刺激以及心理因素对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代谢以及免疫功能可产生不良影响,并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产生密切相关[1]。手术创伤造成的生理行为的改变,以及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活动的变化都将直接影响到病儿的身心健康。对于儿童来说,麻醉诱导是围手术期应激反应最严重的时期,病儿要独自一人面对陌生的人和环境,极易产生恐惧和焦虑,影响到临床转归,出现相关术后不适应行为,如恶梦、夜惊增多等,给儿童的心理造成了难以抹去的阴影。因此,围手术期病儿的心理维护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与父母分离引发的焦虑在幼儿和学龄前儿童表现显著,这一时期儿童自我意识尚未形成,处于特别易受伤害和以 自我为中心的发育阶段,恐惧心理最为严重[2]。本研究中与无父母陪护麻醉诱导组比较,有父母陪护麻醉诱导组病儿在诱导期表现安静,麻醉诱导平稳快速,镇静程度较强,由诱导室进入手术室与父母分离时多无不良反应,且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此方法为病儿及父母所接受并得到高度评价。一项对2~6岁患病儿童的调查显示,在麻醉诱导期有父母陪伴的儿童情感扰乱小,且家长热心于陪同孩子一起进行麻醉诱导[2]。本研究表明,有父母陪护麻醉诱导对围手术期病儿的心理维护的确起到一定的作用,且对以后的身心发展是有益的。应激反应是机体以最可能和最有效的方式对抗应激源的一种非特异性防御反应,围手术期各种不良刺激均可使病儿机体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麻醉应激的影响首先是刺激下丘脑,然后作用于垂体,影响ACTH、PRL、HG、TSH、END和AVP的分泌和作用,并促进肾上腺素能反应,继而增强肾上腺皮质皮质醇分泌[3]。过强的应激反应引起交感-肾上腺素髓质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兴奋,导致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痛阈降低,可使病儿切口愈合延迟,并呈现一定程度的神经内分泌应答,可表现为血清Cs、BS分泌增多[2]。应用恰当的麻醉技术可以对围手术期应激激素引起的短暂性生理改变予以调控[4,5]。本研究中有父母陪伴麻醉诱导组血清Cs、BS变化不大,无父母陪伴麻醉诱导组变化显著,表明有父母陪伴麻醉诱导更有利于减少或消除病儿紧张恐惧心理,减少应激;而无父母陪伴的麻醉手术使病儿产生恐惧情绪,常导致过强的应激反应,引发血清Cs、BS分泌增多,导致内分泌紊乱,并影响术后切口的愈合。综上所述,针对小儿心理特点,有父母陪伴小儿进行麻醉诱导,病儿感到从未与父母分离,可有效减轻病儿的焦虑、恐惧心理及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以及术后一些异常行为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杭 燕南,庄心良.当代麻醉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100-102.

  [2] 安 刚.婴幼儿麻醉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356-357.

  [3] 庄 心良,曾因明.现代麻醉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93-195.

  [4] MCBRID E W T, ARMSTRONG M A, MCBRIDE S J. Im-munomodulation:an important concept in modern anaesthesia[J]. Anaesthesia, 1996,51:465-473.

  [5] 李 淑虹,王世端,朱德璋. 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的麻醉处理[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3,39(3):348-349.

  (本文编辑 黄建乡)

  (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山东 胶州 266300 麻醉科; 核医学科)

作者: 胡志向,韩希文,高玉亮,刘桂秀,李梦良,鹿梅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