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齐鲁医学杂志2008年第23卷第5期

手足口病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来源:《齐鲁医学杂志》
摘要:并发症。综述手足口病(HFMD)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柯萨奇病毒A16(C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原。HFMD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及溃疡。...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手足口病;并发症;综述


  手足口病(HFMD)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柯萨奇病毒A16(C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是本病的主要致病原。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尤其是2岁以内最多见。每年6~8月为流行季节,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也可进食被污染的食物经口感染。本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广,传播快,流行强度大,在短期内即可造成大流行。HFMD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及溃疡。病毒也可侵犯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脑炎、脑膜炎、肺水肿等致命性并发症,对儿童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现将HFMD的并发症综述如下。

    1  HFMD的病原学

  柯萨奇病毒A、柯萨奇病毒B、埃可病毒68-72属于肠道病毒种,小核糖核酸病毒科。最早发现的HFMD的病原体是CA16。以后发现柯萨奇病毒A组4型、7型、9型、10型,B组1型、2型和5型等肠道病毒也可引起本病。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的HFMD与EV-1、CA9和EV71有关。EV-7在2000年发现,亦为HFMD的病原体。ZHU等[1]报道了2003年山东HFMD的爆发人群中分离出CA19,可能通过遗传和抗原变异而导致发病的。EV71和CA16是HFMD的主要病原。CA16引起的HFMD预后较好,多为散发,极少导致HFMD的大规模暴发;而EV71型肠病毒则较凶险,更易导致严重并发症,如急性弛缓性麻痹、脑炎、无菌性脑膜炎、脊髓灰质炎、心肌炎、肝炎、新生儿败血症等[2,3]。在最近的亚太地区爆发中,EV71与神经系统的并发症有关并导致较高的死亡率[4]。感染EV71的HFMD儿童更容易并发肺水肿、肺出血和脑炎等。92%的病例发生在4岁以下的儿童[5]。EV71病毒颗粒呈二十面体对称的球形结构,无包膜和突起,直径大约24~30 nm,核酸为单股正链RNA。病毒颗粒的衣壳由60个亚单位构成,由4种衣壳蛋白(VP1~VP4)拼装成五聚体样结构。这些病毒衣壳增加了致病性,VP1是最主要的部分。4种结构蛋白中,除VP4包埋在病毒粒子外壳的内侧与病毒核心紧密连接以外,其他3种结构蛋白均暴露在病毒颗粒的表面,因而抗原决定簇基本上位于VP1~VP3上。VP1基因具有与病毒血清型完全对应的遗传多样性[6,7]。BROWN等[6]曾对113株世界各地的EV71分离株的V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显示同一型内毒株间序列同源性大于92%,而不同型间毒株的同源性为78%~83%。VP1蛋白是主要的病毒中和决定因子,它直接决定病毒的抗原性。VP1在有效感染期间内大量合成,这些病毒宿主蛋白质相互作用可能参与了EV71感染性疾病和中枢并发症的发病(如弛缓性麻痹和脑炎)[3]。VP1作为EV71相对保守的衣壳结构,可调节病毒吸附和脱壳,可能成为抗肠道病毒的一种蛋白[7]。根据病毒衣壳蛋白VP1核苷酸序列的差异,可将EV71分为A、B、C 3个基因型,其中B型和C型又进一步分为B1、B2、B3、B4以及C1和C2亚型[8]。EV71型的基因组约为含7 408个核苷酸的单股正链RNA,腺嘌呤核苷酸和尿嘧啶核苷酸丰富(A+U=52.1%),病毒的的单链具有侵染性。基因组中仅有1个开放阅读框(ORF),编码含2 194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在其两侧分别为含746个核苷酸的5′非编码区(UTR)和含83个核苷酸的3′非编码区。在3′非编码区的末端含有1个长度可变的多聚腺苷酸尾(poly-A),而其5′末端共价结合有1个小分子量的蛋白(VPg)。编码区1A、1B、1C、1D、2A、2B、2C、3A、3B、3C、3D、3′UTR及多聚腺苷酸尾。该多聚蛋白可进一步被水解成P1、P2、P3 3个前体蛋白,P1区编码外壳蛋白的前体蛋白,经一系列的加工形成VP1、VP2、VP3及VP4 4个病毒外壳蛋白。P2和P3前体蛋白编码7个非结构蛋白(2A~2C和3A~3D),主要是蛋白水解酶及RNA聚合酶,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SHIH等[7]比较了1998年中国台湾地区EV71流行期间从死亡病例中分离的18株毒株,有17株分离毒株为C2亚型,仅1株为B型。自1997~2001年期间在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台湾和澳大利亚西部等地流行期间分离到2个新亚型,即B3和B4亚型,其中B3亚型为东南亚地区的流行株。B4亚型曾在新加坡(1997~1998年)和中国台湾(1998年)小规模流行,但2000年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大规模流行,成为流行株。1999年澳大利亚的EV71流行株来源于亚洲,因为VP1核苷酸序列测定表明,其B3亚型与1997年马来西亚流行的B3亚型的同源性高于99%,C2亚型与1998年中国台湾流行株的同源性大于98%。

    2  HFMD与病毒性心肌炎

  HFMD可引起心脏损害,轻者可无明显自觉症状,重者可发生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甚至猝死。在王晓华[9]报道的1 698例小儿HFMD中,病毒性心肌炎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1~2.5岁。其中暴发型心肌炎3例,均有高热、疱疹史2~3d,后迅速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1例心电图示下壁心肌梗死;1例心脏听诊呈典型奔马律,心电图示完全房室分离;1例心率>200 min-1。均于入院后1~2 d内死亡。柯萨奇病毒侵犯心脏主要损害心肌或心包,前者多见于年长儿童或成人,后者则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徐宏等[10]报道的145例HFMD中有2例并发心肌损害。

    3  HFMD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HFMD是病毒感染性疾病,以婴幼儿多见,经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后预后良好,但重症病人可并发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瘫痪等(特别是EV71感染者),其病死率较高。重症病毒性疾病病例中91%年龄<5岁,70%并发病毒性脑炎[11]。因此,在诊疗HFMD时,应密切注意病儿有无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临床表现,如呕吐、肌阵挛、共济失调及心动过速、血压升高等急性左心衰竭及肺水肿的临床表现。

    3.1  无菌性脑膜炎由EV71引起的HFMD暴发流行中,包括1975年保加利亚、1997年马来西亚、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暴发流行中均有并发无菌性脑膜炎的病例。EV-4与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格林巴利综合征等有关[12]。EV-4主要导致无菌性脑膜炎的爆发。

    3.2  脑炎1980~1981年,台湾HFMD爆发的病例中,对并发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16例进行了分析,9例为灰质样综合征,4例为脑炎或脑脊髓炎,1例为小脑炎,2例为无菌性脑膜炎。每例病人都有发热,5例(31%)有肌阵挛。平均的白细胞数为12 490 /μL,5例病人白细胞数>15 000 /μL。平均的脑脊液细胞数为156 /μL,CSF蛋白为570 mg/L,CSF糖为570 mg/L。2例大脑炎的病人入院后死亡[13]。感染EV71的HFMD的儿童更容易并发肺水肿、肺出血和脑炎。HUANG等[14]对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HFMD流行期间的44例神经系统感染者进行了分析,根据神经系统受累的程度将脑干脑炎分为3级:Ⅰ级表现为肌震颤和共济失调,5%的儿童留下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Ⅱ级表现为肌震颤和颅神经受累,20%的儿童留下后遗症;Ⅲ级表现为心肺功能迅速衰竭,80%的儿童死亡,存活者都留下严重的后遗症。这种分类标准对临床诊断有指导作用。

    3.3  急性弛缓性麻痹EV71引起的1975年保加利亚HFMD大流行,共有705例病儿受到感染,其中149例发生了急性弛缓性瘫痪,44例死亡。EV71感染与中枢并发症如弛缓性麻痹和脑炎有关[15]。OOI等[16]报道了1997年在马来群岛沙劳越爆发的EV71相关的HFMD,由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人7例。中和实验和系统进化分析法分析是腺病毒21,DNA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显示这种病毒和原型腺病毒21不同。腺病毒21可能通过损害前角细胞或臂丛或腰骶丛神经而导致急性弛缓性麻痹。这些罕见的腺病毒感染可能是EV71和腺病毒21相互作用的结果。

    3.4  神经源性肺水肿(NPE)NPE就是指在没有心肺原发性疾病的情况下,由颅脑损伤或中枢神经系统其他疾病引起的肺水肿,也称之为中枢性肺水肿。临床上以急性呼吸困难和进行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类似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但在早期仅表现为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等非特异性临床表现;胸部X线检查也常无异常发现或仅有双肺纹理增粗模糊,使得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待出现皮肤苍白湿冷和濒死感、双肺湿音、咳粉红色泡沫痰、严重低氧血症或胸部X线检查双肺大片浸润影时虽易明确诊断,则已属晚期,救治成功率很低。EV71感染引起的NPE的最早描述来自1995年美国的1个3岁女病儿,大量的病例来源于亚太地区的EV71流行。其症状为起病第1~3天内突然发生心动过速、呼吸困难、紫绀和休克,胸部X线平片显示双侧对称性非心源性肺水肿。大量尸检和组织病理学研究的证据表明,EV71引起的肺水肿是神经源性的。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EV71大爆发,共129 106例HFMD,其中405例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78例死亡,死亡原因主要为由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而导致的肺水肿和肺出血(83%)[17]。WONG等[18]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内主要病变部位在脑桥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血管周围套袖样病变及脑实质内炎症细胞浸润。而同位于脑桥内的椎体束则没有观察到上述现象。EV71首先破坏脑干组织特定的具有调节功能的结构,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最终导致肺水肿。SHEKHAR等[19]报道了1997年7~9月马来西亚半岛的11例HFMD病儿并发了急性严重的难治性左心衰竭,3例病人无菌性脑膜炎,1例下肢瘫。尸检发现脑干脑炎,表现为中枢坏死斑点和微脓肿,没有心肌炎的组织学证据,10例检测到了EV71病毒,不明原因的神经机制导致心血管系统的变化。总之,HFMD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脑炎、脑膜炎,肺水肿等致命性并发症,临床上应预防和控制HFMD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ZHU Z, XU WB, XU A Q, et al. Molecular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of echovirus 19 isolated from an outbreak associated with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in Shandong Province of China[J]. Biomed Environ Sci, 2007,20(4):321-328.

[2]LI C, WANG H, SHIH S R, et al. The efficacy of viral capsid inhibitors in human enterovirus infection and associated diseases[J]. Curr Med Chem, 2007,14(8):847-856.

[3]YEO W M, CHOW V T. The VP1 structural protein of enterovirus 71 interacts with human ornithine decarboxylase and gene trap ankyrin repeat[J]. Microb Pathog, 2007,42(4):129-137.

[4]TAN E L, TAN T M, CHOW V T, et al. Inhibition of enterovirus 71 in virus-infected mice by RNA interference[J]. Mol Ther, 2007,15(11):1931-1938.

[5]CHEN S C, CHANG H L, YAN T R, et al. An eight-year study of epidemiologic features of enterovirus 71 infection in Taiwan[J]. Am J Trop Med Hyg, 2007,77(1):188-191.

[6]BROWN B A. Molecular epidemiology and evolution of enterovirus 71 strains isolated from 1970 to 1998[J]. J Virol, 1999,73:9969-9975.

[7]SHIH S R. Genetic analysis of enterovirus 71 isolated from fatal and non-fatal cases of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during an epidemic in Taiwan 1998[J]. Virus Res, 2000,31:127-136.

[8]LI C, WANG H, SHIH S R, et al. The efficacy of viral capsid inhibitors in human enterovirus infection and associated diseases[J]. Curr Med Chem, 2007,14(8):847-856.

[9]王晓华. 手足口病1 698例[J].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2,20(4):246-247.

[10]徐宏,张会华,石秀兰. 手足口病145例临床分析[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0,36:152.

[11]照日格图. 近年来新出现的重症病毒性疾病的诊治进展[J]. 小儿急救医学, 2005,12(5):356-359.

[12]RUSSO D H, LUCHS A, MACHADO B C, et al. Timenetsky Mdo C. Echovirus 4 associated to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J]. Rev Inst Med Trop Sao Paulo, 2006,48(4):197-199.

[13]CHANG L Y, LEE C Y, KAO C L, et al.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volvement in Taiwan in 1980-1981[J]. J Formos Med Assoc, 2007,106(2):173-176.

[14]HUANG C C, LIU C C, CHANG Y C, et al. Neurologic complications in children with enterovirus 71 infection[J]. N Engl J Med, 1999,341(13):936-942.

[15]YEO W M, CHOW V T. The VP1 structural protein of enterovirus 71 interacts with human ornithine decarboxylase and gene trap ankyrin repeat[J]. Microb Pathog, 2007,42(4):129-137.

[16]OOI M H, WONG S C, CLEAR D, et al. Adenovirus type 21-associated acute flaccid paralysis during an outbreak of hand-foot-and-mouth disease in Sarawak, Malaysia[J]. Clin Infect Dis, 2003,36(5):550-559.

[17]KOMATSU H, SHIMIZU Y, TAKEUCHI Y, et al. Outbreak of severe neurologic involvement associated with Enterovirus 71 infection[J]. Pediatr Neurol, 1999,20(1):17-23.

[18]WONG K T. Emerging and re-emerging epidemic encephalitis:a tale of two viruses[J]. Neuropathol Appl Neurobiol, 2000,26(4):313-318.

[19]SHEKHAR K, LYE M S, NORLIJAH O, et al. Deaths in children during an outbreak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peninsular malaysia-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J]. Med J Malaysia, 2005,60(3):297-304.


作者单位:(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感染科,山东 青岛 266011)

作者: 李雷,孙建兰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