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年第4卷第12期论著

湖北省洪涝灾害对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因素的影响及防治对策研究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洪水对人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和流行规律的影响及有效防治策略。方法运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应用spss11。0分析软件统计数据,研究洪水对人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因素的影响。结果1960~2002年湖北省钩端螺旋体病年均发病率2。...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研究洪水对人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和流行规律的影响及有效防治策略。 方法  运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应用spss11.0分析软件统计数据,研究洪水对人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因素的影响。 结果  1960~2002年湖北省钩端螺旋体病年均发病率2.61/10万,病死率2.90%,发病时间以8月份为主,占调查总数68.69%。野外鼠类、放养的猪和牛为受灾地区主要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钩体病人感染的血清型为13群20型,其中黄疸出血群占57.29%,波摩那群28.60%,乳山型钩体抗体在我国钩体病人感染的血清中首次发现。将仙桃市、枝江县近10年气温、降雨量资料与钩端螺旋体病年均发病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只有仙桃市8月降雨量与钩体病发病率相关有显著性。经8万余例人群接种双价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未发现严重副反应和异常反应,安全性良好。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1针注射后1年内,对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病人保护效果达95.57%,血清抗体阳性率和GMT均在6个月时达到最高峰,其黄疸出血群(赖型)和七日热群(七日热型)抗体阳转率分别达96.2%和95.7%,其GMT分别为1∶87.72和1∶47.48。1年时黄疸出血群的赖型和七日热群的七日热型仍分别有53.8%和29.0%的阳性率,基本达到保护所需的抗体水平,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结论  洪涝灾害可以影响钩端螺旋体的流行,但不是决定因素。不同洪涝灾害类型对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影响不同,应采取不同的防治策略。在可能暴发流行钩端螺旋体病的地区,应该采取包括加强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控制与管理、健康教育、接种钩端螺旋体菌苗等综合性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Study on countermeasures for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and influence of

  flooding disaster toward prevalence factors of leptospirosis of HUBEI
     
  Zhang Xianfeng,Cheng Junfu,Lin Fengrong,et al.

    Department of Epidemiology,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ubei,Wuhan430079.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influence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of flood-ing disaster toward epidemic and regulation of leptospirosis.Methods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with SPSS.11.0was used.Results The average incidence rate of leptospirosis was2.61/100000and the fatality rate was2.90%in Hubei province during1960-2002.The patients were composed of farmers mainly aging from15-45years,89.56%and83.46%of total investigation respectively,and the peak in October,68.60%of total investigation.The main in-fective resources were composed of mouse,pigs and cattle in the field in disaster areas;13serum groups and20serum patterns including Leterohaemorrhagiae(57.29%),Pomona(28.60%).The positive rates of antibody of health popu-lation in2002were27.61%(Leterohaemorrhagiae),13.73%(Pomona),Grippotyphosa(11.68%)respectively,lower than10years ago.Conclusion There is influence from flooding disaster toward epidemic of disease,but not dependent factor.Different influences toward leptospirosis epidemic come from different flooding disasters and different countermea-sures must be taken,including strengthening control of infectious resources,health education,vaccination etc.
   
  
      
  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常与洪涝灾害有关,在有自然灾害、洪水泛滥地区大雨后地面积水增加常引起钩端螺旋体病流行 [1,2] 。钩端螺旋体病分布广泛、储存宿主繁多、菌群复杂、感染方式及临床类型多种多样,防治工作难度大。湖北省曾发生过5次规模较大的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均发生在内涝型洪涝灾害之年,但在1992、1997、1998年一些河堤决口引起一过性洪涝灾害,未发生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所以很有必要研究洪水对人间钩端螺旋体病疫情和流行规律的影响及有效防治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1991、1996、1998年水灾情况选择长江沿线水灾严重的仙桃、宜都、公安、蔡甸、蕲春、枝江等6个县市进行现场调查。

  1.2 方法

     1.2.1 钩端螺旋体病疫情 分析湖北省近30年钩体病疫情及三间分布。

     1.2.2 传染源调查 每年两次对观察点中鼠和猪的肾脏用柯氏和EMJH培养基、PCR等新技术和方法调查湖北省境内长江沿线受灾地区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阳性菌株作菌群检定,计算带菌率。调查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鼠种分布、鼠密度、鼠种构成等情况。

     1.2.3 社会经济因素及人群行为 在现场调查村内,以户为单位,随机问卷抽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农户主要家畜(猪、牛)数量、饲养方式、粪便管理情况、生产种植结构、家畜喂养方式、人群生活、生产接触疫水行为等。

     1.2.4 钩端螺旋体病发病率与降雨量、气温相关性分析 调查1990~2000年各调查点年平均降雨量、年平均气温,与钩端螺旋体病发病率进行相关分析。

     1.2.5 人群免疫水平调查 在现场调查点,分别选一个近10年无钩端螺旋体发病的村,采健康人血清2ml,作人群钩端螺旋体抗体水平调查。

     1.2.6 钩体外膜菌苗流行病学观察 接种组每人接种1.0ml,对照组不接种菌苗。观察每一位接种者48h内体温、头痛等异常反应和局部红肿的发生和消失过程,收集接种者的严重副反应和异常反应。在接种钩体外膜菌苗半个月后,调查钩体病疑似病人,采集病人血清检验并进行血清学分群,按国家标准确诊钩体病人。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进行数据输入、整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钩端螺旋体病疫情 1960~2000年湖北省共报告钩端螺旋体病14.85万例,病死2051例,年均发病率2.61/10万,病死率2.90%。钩端螺旋体病发病时间以8月份为主,占调查总数68.69%,其次为9~10月,发病数分别占调查总数11.73%和14.49%。

     2.2 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研究 鼠密度及鼠种构成:共布鼠夹29377只,捕鼠710只,鼠密度2.42%,以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平均稻田鼠密度高于旱地和沟渠,详见表2。培养鼠肾816份,阳性3份;猪肾1217份,阳性12份。湖北省1965~2000年从4种主要钩端螺旋体传染源分离钩端螺旋体菌2608株,分属13个血清群20个血清型,其中黄疸出血群747株,占57.29%,波摩那群373株,占28.60% [3,4] 。
    
  表1 2000~2002年湖北省监测点鼠种监测略

     2.3 钩端螺旋体病血清学研究 2002年健康人钩端螺旋体黄胆出血群、波摩那群、流感伤寒群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7.61%、13.73%、11.68%。用交叉吸收实验首次从我省钩端螺旋体病人血清中发现乳山、临海、致热、摩尔斯、拉赫马特等5个新的钩端螺旋体血清型。其中乳山型钩端螺旋体为国际新型钩端螺旋体,我省从钩端螺旋体病人血清中发现乳山型钩端螺旋体抗体,在我国尚属首次,应进一步研究。
    
  表2 钩端螺旋体病人血清型略

     2.4 社会经济因素和人群行为与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关系 农户平均养猪6头,98.15%猪为圈养,平均养牛1头,69.67%牛为圈养。农户种植单季和双季水稻面积比为36.93%和35.16%,容易引起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调查1486例钩端螺旋体疫苗注射情况,其中69.72%的调查者未接种钩端螺旋体疫苗,只有9.22%的调查者注射全程钩端螺旋体疫苗。70.64%的调查者接触稻田水,20.72%的调查者接触洪水。

     2.5 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流行病学效果观察 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接种结束,未见有严重反应和异常反应发生,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安全性良好。观察一年内钩端螺旋体病人发病情况。结果确诊钩端螺旋体病人95例,接种组发病7例,占总发病数7.37%;未接种组发病88例,占总发病数92.63%,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接种组只有2例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病人,对照组发生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病人47例、七日热群钩端螺旋体病人15例,95%可信限下限分别为85.43%和77.08%。钩端螺旋体病人主要由黄疸出血群、七日热群、波摩那群、拜伦群、流感伤寒群、秋季热群、巴达维亚群等7个血清群钩端螺旋体感染,其中七日热群和黄疸出血群钩端螺旋体占所有钩端螺旋体感染血清群67.37%(64/95)。钩端螺旋体外膜菌苗保护的黄疸出血群和七日热群中,接种组发病2例,占3.23%,未接种组发病62例,占96.77%。血清抗体阳性率和GMT均在6个月时达到最高峰,其黄疸出血群(赖型)和七日热群(七日热型)抗体阳转率分别达96.2%和95.7%,其GMT分别为1∶87.72和1∶47.48。1年时黄疸出血群的赖型和七日热群的七日热型仍分别有53.8%和29.0%的阳性率。
   
  2.6 钩端螺旋体病发病率与降雨量、气温相关性分析 调查1990~2000年各调查点年平均降雨量、年平均气温,将水灾年份平均气温、降雨量资料分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只有仙桃市8月降雨量与钩体病发病率相关有显著性(r=0.72,P=0.01)。
    
  3 讨论
    
  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受洪涝灾害期间,易感人群接触洪水频度和时间影响。洪涝灾害可以影响钩端螺旋体的流行,但不是决定因素。证实湖北省境内受灾地区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为当地野外鼠类、放养的猪和牛,其菌群分属13个血清群,其中黄疸出血群占57.29%,波摩那群28.60%。不同洪涝灾害类型对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影响不同,应采取不同的防治策略,可以大量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在可能暴发流行钩端螺旋体病的地区,应该采取包括加强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控制与管理、健康教育、接种钩端螺旋体菌苗等综合性防治措施。钩端螺旋体病疫区出现的菌群更迭现象应当引起重视,对其更迭原因、规律、防治措施等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于恩庶.流行病学.见于恩庶,罗海波,鲍行豪,等主编.钩端螺旋体病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92-153.

     2 Suarez Hernandze M.Human Leptospirosis Outbreak in the District of Ciego de Avia,Cuba Rev Soc Bras Med Trop1999,32.

     3 黄显浩,程均福,张流波,等.湖北省钩端螺旋体病地理流行病学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5,16(4):114-122.

     4 程均福,张流波.湖北省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4,15(4A):57-59.     

  基金项目:国家高新技术重点科技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WKJ-1999-01-01)

    作者单位:1 430079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湖北省仙桃市卫生防疫站

      3 湖北省公安县卫生防疫站 

      4 湖北省蕲春县卫生防疫站
   
      5 宜都市卫生防疫站

      6 蔡甸区卫生防疫站
   
      7 湖北省枝江县卫生防疫站

  (收稿日期:2004-08-28)

作者: 张险峰 程均福 林凤荣等 2005-7-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