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年第6卷第4期

红外线照射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的观察与护理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红外线照射治疗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240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成照射组(A=1200)和对照组(B=1200),观察两组病人切口愈合情况。结果照射组切口红肿感染病例明显少于对照组,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结论红外线照射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有明显预防作用。...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红外线照射治疗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240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成照射组(A=1200)和对照组(B=1200),观察两组病人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照射组切口红肿感染病例明显少于对照组,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红外线照射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有明显预防作用。

  【关键词】  红外线;剖宫产;切口愈合;护理

  自从手术学开展以来,促进切口愈合,防止切口感染一直是手术医师追求的目标之一。尽管如此,手术后切口感染率仍保持在2%~30%的较高比例[1]。本项研究为手术病人切口愈合护理提供相关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1年7月~2005年9月间,我院产科收治临产孕妇7358例,对其中2400例有剖宫产指征的孕妇实施剖宫产手术。手术切口均选择耻骨联合上横切口,长约15cm,用间断缝合三针的方法缝合切口。病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照射组(A=1200)及对照组(B=1200)。所有病例无全身感染性疾病及内分泌系统和重要脏器疾患等,局部皮肤无感染性病灶。

  1.2  设备  使用重庆华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TDP红外线治疗仪,型号:CQJ-23,波谱范围:2~50微米(μm)±10%,功率:250(W)±10%。

  1.3  方法  照射组采用红外线治疗仪于手术后24h开始对切口进行照射,每12h照射一次,每次照射30min。照射时完全暴露切口,并用无菌巾覆盖保护切口5cm以外周边皮肤,照射距离30~35cm。照射结束后予切口清洁换药1次,连续照射3天。对照组于术后24h给予清洁换药,每24h 1次,连续换药3次。两组病人均按甲、乙、丙三级观察记录切口愈合情况[2]。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Excel统计程序处理。

  2  结果

  两组病人的年龄、孕次、产次、孕期、产程、胎儿大小、切口分类,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两组病例切口愈合情况比较照射组甲乙级愈合1192例,达99.3%,丙级愈合(切口感染)8例,切口感染率为0.7%,对照组甲乙级愈合1168例,为97.3%,丙级愈合(切口感染)32例,切口感染率达2.7%(表1)。

  表1  A、B两组病例切口愈合情况 (略)

  注:χ2=69.31,P<0.01
   
  两组数据经卡方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

  3  讨论

  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当它通过放射方式辐射到物体时,被物体吸收的辐射能传递给物体内的原子、分子等粒子,使这些粒子发生不规则运动,引起物体的升温作用,称为远红外线的一次效应,也称为增温效应。远红外线辐射人体产生的一次效应可以使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温度相应增高,促进血液的循环和新陈代谢,促进人的健康[3]。近红外线对人体皮肤、皮下组织具有强烈的穿透力,照射治疗对微循环的改善效果显著,尤以微血流状态改善明显。表现为辐照后毛细血管血流速度加快,红细胞聚集现象减少,乳头下静脉丛淤血现象减轻或消失,从而改善机体组织的营养、代谢、修复功能[4]。也有人认为波长8~14μm的远红外线可称为“生命光线”,能够显著改善人体微循环。庞小峰研究了由ATP分子水解释放的生物能量传递的机制和特点,认为红外线对生物所具有的生物效应主要来自红外线的非热生物效应。1~7μm的红外线波可以透射过皮肤到细胞上,被蛋白质分子吸收。蛋白质分子能够而且也只能吸收或发射出1~3.5μm和5~7μm波长的红外线,蛋白质在吸收这一范围波长的红外线后能导致其分子中的酰胺键的量子振动,从而可使生物能量顺利地从一处传递到另一处,促进生命体的生长、发育[5]。

  4  护理措施

  4.1  使用正确的方法  照射时完全暴露切口,并用无菌巾覆盖保护切口5cm以外周边皮肤,照射距离30~35cm。照射全过程要保持清洁并注意无菌操作,照射后予清洁换药1次。

  4.2  加强观察  照射过程中应防止红外线的热效应对皮肤灼伤,当病人感觉局部皮肤灼热时可及时适当调节照射距离,特别是当病人神志不清时更应严密观察局部皮肤温度或取消照射。

  4.3  对已经出现感染的切口应继续予红外线照射  以加速炎症消退及哆开切口的闭合,并加强病人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紧张、焦虑的心理反应,关心鼓励病人,使病人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34.

  2  湖南省卫生厅.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规定及病例(案)医疗质量评定标准.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29.

  3  邹其俊.远红外线生物效应谈.微循环学杂志,1997,7(4):39-41.

  4  毛文,马永兴,仇志军.近红外线微量照射对微循环、自由基及自然杀伤细胞的影响及其抗衰作用.微循环学杂志,1998,8(1):20-21.

  5  庞小峰.生命体吸收的红外光的非热生物效应的研究.物理,2001,30(9):525-532.

  作者单位: 414000 湖南岳阳,岳阳市妇幼保健院
 
  (编辑:秋  实)

作者: 刘娟芬徐高生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