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年第6卷第4期

卵黄囊肿与脐尿管囊肿的鉴别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摘要】卵黄囊肿(Vitellinecyst)和脐尿管囊肿(Urachuscyst)均为胚胎残留物所形成,卵黄囊肿为卵黄肠导管部分未闭所形成,其内衬上皮为高柱状或扁平上皮,可有分泌空泡,囊液多为无色粘稠液体,卵黄囊肿可发生腺癌。脐尿管囊肿为脐尿管部分未闭所形成,其内衬上皮为柱状上皮、移行上皮或鳞状上皮,囊液常为淡黄色稀......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卵黄囊肿(Vitelline cyst)和脐尿管囊肿(Urachus cyst)均为胚胎残留物所形成,卵黄囊肿为卵黄肠导管部分未闭所形成,其内衬上皮为高柱状或扁平上皮,可有分泌空泡,囊液多为无色粘稠液体,卵黄囊肿可发生腺癌;脐尿管囊肿为脐尿管部分未闭所形成,其内衬上皮为柱状上皮、移行上皮或鳞状上皮,囊液常为淡黄色稀薄液体,脐尿管囊肿可发生腺癌、乳头状腺瘤、移行细胞癌或鳞状细胞癌。
   
  【关键词】  卵黄囊肿;脐尿管囊肿;鉴别

  卵黄囊肿(Vitelline cyst)和脐尿管囊肿(Urachus cyst)均为胚胎残留物所形成,卵黄囊肿和脐尿管囊肿均少见,在临床和病理诊断中有时难以鉴别,现对其发生及组织病理学方面的鉴别诊断讨论如下。

  1  卵黄囊肿

  胚胎发育到20天时,形成一条圆柱形的原始消化管(原肠),它的腹侧面以卵黄蒂与卵黄囊相连。原始消化管正对卵黄蒂的部分称为中肠,中肠分化为十二指肠的后1/3、空肠、回肠、盲肠、阑尾、升结肠和横结肠的前2/3。中肠以卵黄蒂与卵黄囊相连,卵黄蒂随卵黄囊的退化而消失。如果卵黄蒂基部没有退化消失,则在成人回肠(距回盲部一米内的地方,婴儿约30cm)保留一段盲囊,称为麦克尔憩室(Meckel’s diverticulum)。如果中肠与脐之间的一段卵黄蒂即卵黄肠导管在出生后仍保持通畅,因此中肠就在脐部与外界相通,肠内容物即可由此溢出,这种畸形称为脐粪瘘(Umbilical fistula)[1]。如果卵黄肠导管的肠端闭锁而脐端开放则形成卵黄窦,可分泌少量粘液。如果卵黄肠导管两端均闭锁,中段扩张,由于所分泌的粘液积聚而形成卵黄囊肿[2]。有极少数的卵黄囊肿位于腹壁内。卵黄囊肠导管上皮呈高柱状或扁平,常似小肠上皮,可有分泌空泡[3]。腹壁内卵黄囊肿常有一纤维条索连接脐部。由于卵黄囊上皮与肠上皮相似,有较多的杯状细胞,其囊液常为较粘稠的液体。卵黄囊肿可发生腺癌。

  2  脐尿管囊肿

  尿囊是从原始消化管尾段的腹侧壁向体蒂内伸出的一个盲管,尿囊根部与原始消化管尾段分化形成的膀胱相连。尿囊退化后,从膀胱到脐的一段闭锁形成脐正中韧带。如果尿囊未闭锁,残留为瘘管,尿液可经此从脐溢出。若部分尿囊未闭锁则形成囊肿[4]。成人正常的脐尿管略成圆锥形,底在膀胱顶,直径约8mm,尖达脐部,直径约2mm,脐尿管腔不超过1mm,管腔实际上为增生、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碎屑所闭塞。脐尿管异常可有四种类型:(1)完全开放,即膀胱通过开放的脐尿管与外界相通,形成脐尿管瘘(Fistula)。(2)在脐端关闭而膀胱端开放。(3)脐端开放而膀胱端关闭,形成脐尿管窦道(Sinus)。(4)两端关闭而中间开放和扩张,则形成脐尿管囊肿。有极少数的脐尿管囊肿位于腹壁内。镜下,可见囊肿内表面有柱状上皮、移行上皮或鳞状上皮覆盖,上皮下常有一薄层环形平滑肌纤维,外层由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纤维混合组成。通常合并感染,被覆上皮常被破坏,并被增生的肉芽组织所代替[5]。腹壁内的脐尿管囊肿的囊液常为淡黄色稀薄液体,合并感染时浑浊。脐尿管囊肿可发生腺癌、乳头状腺瘤、纤维腺瘤、移行细胞癌和鳞癌。

  【参考文献】

  1  吴瑞琪.组织胚胎学.第二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75-176.

  2  刘彤华.诊断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79.

  3  唐敏一.胎盘病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35.

  4  成令忠.组织学与胚胎学.第三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57-286.

  5  中山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同济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外科病理学. 第二版.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92.

  作者单位:1 841000 新疆库尔勒,69064部队卫生所

       2 841000 新疆库尔勒,解放军第273医院
 
  (编辑:悦  铭)

 

作者: 谢新梅伍四春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