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年第6卷第6期

微波联合药物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163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介绍微波联合药物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2年3月~2006年2月经电子胃镜确诊的隆起糜烂性胃炎32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微波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用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95。治疗组163例术后有12例发生了上腹部疼痛或原有疼痛加剧,无其他严重不良副反应。...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介绍微波联合药物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2年3月~2006年2月经电子胃镜确诊的隆起糜烂性胃炎32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微波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用药物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达95.1%,治愈率70.6%;对照组有效率70.4%,治愈率仅21.6%,两组相比,有效率和治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治疗组163例术后有12例发生了上腹部疼痛或原有疼痛加剧,无其他严重不良副反应。结论  微波联合药物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疗效好、操作简便,同时副反应少、治疗费用不高,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微波;    药物;     隆起糜烂性胃炎

     隆起糜烂性胃炎(erosive  gastritis  protuberans,EGP)是根据胃炎悉尼系统新分类而命名,又称作疣状胃炎、痘疹状胃炎等,为具有特殊形态和病理变化的胃黏膜病变。主要表现为胃黏膜出现多个疣状、膨大或丘疹样隆起,直径5~10mm,顶部可见黏膜缺损或脐样凹陷,中心有糜烂,隆起周围多无红晕,但常可伴有大小相仿的红斑,以胃窦部多见。隆起糜烂性胃炎临床单用药物治疗颇为棘手,疗效往往欠佳。我科自2002年3月~2006年2月采用内镜下微波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的隆起糜烂性胃炎325例,所有病例均做病理检查及幽门螺杆菌(HP)检查。病理检查在隆起中央及边缘各取2块,HP检查采取快速尿素酶测定法。按其就诊的先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63例,男91例,女72例,年龄18~68(平均43.4)岁。对照组162例,男92例,女70例,年龄20~70(平均44.3)岁,两组性别、年龄具可比性,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仪器设备及药物

   富士能EG—410HR电子胃镜;南京康友微波能应用研究所生产的YWY-2A医用微波仪;泮托拉唑钠肠溶片(锦州九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40mg/粒,胶体果胶铋胶囊(黑龙江江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50mg/粒。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163例采用微波与药物联合治疗。经内镜检查确诊后,即通过活检孔道送入微波探头使球状电极紧贴隆起病灶,采用微波功率50~60W,每次3s,每处1~2次,直至隆起处凝固发白变平。所有隆起病灶均一次性内镜下做完。术后禁食6h,静滴制酸药和抗生素,共用3天,3天后改为口服胶体果胶铋100mg/次,4次/日;泮托拉唑40mg/次,1次/日,以4周为一疗程。如Hp阳性,则同时口服克拉霉素0.5g/次,2次/日;甲硝唑0.4g/次,2次/日,以7天为一疗程。对照组162例单纯服用药物治疗。胶体果胶铋100mg/次,4次/日,泮托拉唑40mg/次,1次/日,以4周为一疗程;如HP阳性,则同时口服克拉霉素0.5g/次,2次/日,甲硝唑0.4g/次,2次/日,以7天为一疗程。两组均于4周后复查胃镜。

    1.4  疗效判定

   治愈:疗程结束后,隆起糜烂性病灶全部消失,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好转:隆起糜烂病灶数目减少或病灶范围缩小,糜烂程度减轻,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无效:隆起糜烂无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无好转。

    1.5  统计学处理

   比较两组年龄采用t检验,其余项目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隆起糜烂性病变的程度和分布范围  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做胃镜检查,观察并记录隆起糜烂性病变程度和病灶分布范围。若病灶<5枚为轻度,5~10枚为中度,>10枚为重度。治疗组轻度53例,中度80例,重度30例;对照组轻度52例,中度81例,重度29例,两组病变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灶分布:治疗组单纯累及胃窦108例,单纯累及胃体23例,同时累及胃窦和胃体32例;对照组单纯累及胃窦110例,单纯累及胃体22例,同时累及胃窦和胃体30例,两组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

    2.2  HP感染  治疗组163例,其中HP阳性154例,阳性率达94.5%;对照组162例,其中HP阳性149例,阳性率92.0%,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2.3  疗效  见表1。 表1  两组隆起糜烂性胃炎疗效比较 表1可见治疗组有效率95.1%,对照组有效率70.4l%,两组相比,有效率P<0.05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治愈率70.6%,对照组治愈率21.6%,两组相比,治愈率P<0.05差异亦有显著性。治疗组好转患者40例再行第2次,甚至第3次微波治疗,并继续服上述药物治疗1~2个疗程后复查胃镜有38例治愈。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12例术后诉上腹部疼痛或原有疼痛加剧,经使用654-2静滴后缓解。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多见于病变重度患者,考虑为微波治疗范围较大,局部黏膜损伤也较大之故。

    3  讨论

    隆起糜烂性胃炎是一种具有特征性形态及病理变化的特殊类型的胃炎,多见于胃窦,其次为胃体[1]。其发病机理尚不清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食物、药物的刺激;(2)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3)幽门螺杆菌(HP)感染;(4)胃酸分泌过多。临床治疗主要有抑酸、抗幽门螺杆菌、免疫抑制剂等[2]。在病理上隆起糜烂性胃炎多为重度炎症,伴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3]。隆起糜烂性胃炎的形成可能是由于胃黏膜深度糜烂破坏或损伤了腺颈部细胞,导致幽门腺或胃小凹孤立性增生,形成黏膜隆起,再生腺管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黏膜肌层常明显增生或隆起,结构紊乱[4]。有人发现隆起糜烂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内IgE免疫细胞增高,部分患者血清IgE增高,提示与变态反应有关[5]。近年来有学者认为该病增生发生于胃小凹颈部,该处含有多向分化干细胞,在增生、分化过程中,有向肿瘤方向逆分化可能,甚至有学者观察到从该病发展为胃腺癌的报道[2]。我们在治疗前对隆起糜烂病灶进行多处活检,发现肠上皮化生达38.7%,不典型增生达18.6%,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隆起糜烂性胃炎的病理改变呈多样性和特殊性,是胃癌的癌前病变,被临床上高度重视,故一旦发现,常行多点取病检,了解病理变化,并进行合理治疗[1]。

    微波生成热的原理是由于诱导电子加热,与微波炉的加热原理相同,只是所用的周波数及波长不同。医疗用微波是在2450MHz的微波电场中放入电流传导性能较差的物质(如水),以2450×106/s的超高速向微波电场方向反复运动,使微波电场中的物质的极性以同样的频度发生变化,其结果是分子间摩擦生热,人体内水分占60%,微波照射后组织即可产热,与以往理疗用温热疗法的微波外照射使关节内温度升高不同的是,组织热凝固所用的电极是将微波电场集中在电极上,产生高热能而使组织凝固。与激光及高频电凝原理不同的是,微波诱导机体本身产热,微波照射野内水分消失后不会再产生热,因此,组织不易炭化。微波的特点可归纳为:(1)适度的组织凝固,一般不会出现由于组织过早脱落而引起出血或穿孔等危险,较为安全。(2)不需使用电极板和护目镜等装置,其设备装置简单。(3)所使用的电极可分为针型(可刺入组织)和球型(表面凝固),较为实用,操作简便。(4)由于电极本身还可以产生局部压迫效果,止血效果较好。(5)微波可以破坏肿瘤组织等[6]。微波已广泛应用到内镜治疗中,包括息肉切除、止血、肿瘤的治疗等,微波治疗可使局部组织凝固、坏死,可抑制腺上皮多聚糖酶增生及DNA合成,微波还可以消除局部炎症,增强免疫力,消除增生的腺体[7]。本研究对照组单纯应用药物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治愈率仅21.6%,有效率70.4%,疗效不甚满意;治疗组应用微波联合药物治疗,治愈率达70.6%,有效率达95.1%,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比,疗效差异有显著性。

    因胃镜操作本身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适,同时胃蠕动过快,加上隆起病灶分布、大小不一,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操作者操作熟练、准确,以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患者不适。我们尝试在无痛胃镜下行微波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者均能安全、舒适完成微波治疗,且事后无记忆。在普通胃镜下不能耐受手术者,改用无痛下微波治疗,均获成功。总之,微波联合药物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疗效好、操作简便、设备价格不高;同时副反应少,治疗费用不高,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贾建军,冯敬.微波联合药物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临床及病理学观察.临床荟萃,2005,20(16):923-924.

    2  徐三平,易粹琼.隆起糜烂性胃炎的抑酸及电凝治疗.中国内镜杂志,1996,2(3):46-48.

    3  周庆南,梁运啸,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隆起性胃炎病理改变探讨.医学文献,2004,23(4):228.

    4  于长久.胃隆起性病变的内镜下诊断.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8,15(5):311-312.

    5  许国铭,李兆申.上消化道内镜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29.

    6  宇野良治,韩英,栋方昭博,等.实用大肠镜诊断及治疗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01.

    7  李益农,陆星华.消化内镜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94-95.

     作者单位: 421002 湖南衡阳,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消化内科

   (编辑:秋  实)

作者: 彭飞,吴清,邓萨 2006-8-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