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年第6卷第9期

医院感染漏报调查分析及对策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医院感染漏报率,分析漏报原因,制订对策,提高医院感染监测效率。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和2006年1月份的所有出院病历采用回顾性调查和定期下科室进行前瞻性调查的方法。结果医院感染漏报率2005年1月为42。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采用多种监测方法,可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提高监......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漏报率,分析漏报原因,制订对策,提高医院感染监测效率。 方法  对我院2005年1月和2006年1月份的所有出院病历采用回顾性调查和定期下科室进行前瞻性调查的方法。结果  医院感染漏报率2005年1月为42.86%、2006年1月为11.11%。结论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采用多种监测方法,可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提高监测资料的准确性。

  【关键词】  医院感染;漏报率;原因;对策

  加强医院感染监控,提高医院感染病例填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降低医院感染漏报率,是全面了解医院感染情况,制订控制策略的重要前提,对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我院2005年和2006年的1月1日~1月31日的出院病历,进行医院感染漏报调查。其中,对2006年1月份出院病例,还采用了定期下科室进行前瞻性调查的方法。通过对出院病历的体温单、医嘱单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病程记录、护理记录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分析,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作出医院感染的诊断,凡存在医院感染的病例,在住院期间未报卡而在回顾性调查时才发现的为漏报病例。

  2  结果  

  2005年和2006年1月份出院病人共888例,调查出院病历877份,其中2005年1月434份,调查率为97.53%,医院感染漏报率为42.86%;2006年1月443份,调查率为100%,医院感染漏报率为11.11%,见表1。

  表1  医院感染漏报率调查结果统计(略)

  3  漏报原因分析

  3.1  科室院感监控小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科主任重视不够,没有把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作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医疗质量环节来抓。

  3.2  不少医生对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目的不明确  仅仅把医院感染发病率作为一项指标来完成或是担心报多了影响医疗质量,尤其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以后,患者维权意识增强,担忧病人不理解,有时怕暴露问题,增加医疗纠纷,影响科室声誉,因而存在着少报或者不报的现象,导致漏报。他们忽略了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是由于自身抵抗力下降,而造成体内生态环境失衡或发生细菌移位而造成自身的内源性感染,此类感染属于难预防性感染,与医生的诊疗操作和医疗技术水平关系不大。

  3.3  部分医生对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掌握、概念不清  如对一些外伤后的清创伤口发生医院感染,有些医生认为是污染伤口是不可避免的,不愿主动上报;对一些外科手术拆线出院几天后发生手术切口感染,认为不应该算医院感染;尤其是新来的医生对诊断标准学习不够,掌握不准,不能及时发现和诊断医院感染病例而发生漏报。

  3.4  由于细菌培养时间长或者患者的经济原因  不少感染性疾病在应用抗菌药物之前,没有作病原菌检查,以致后来查到某种致病菌也无法判定是原发还是继发感染。

  3.5  对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依据不足  有些医生未能及时对可疑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或辅助检查,病程记录亦未能反映出感染的症状、体征及病情分析,因而影响医院感染的诊断,导致漏报。

  3.6  其他因素  专职人员到病房对住院病人进行监测、追踪的覆盖面和频率与漏报率的高低有相关性。

  4  对策

  4.1  加强对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及预防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包括实习生、新入院、新上岗的医务人员,通过集体上课和临床现场个案病例分析的培训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对医院感染诊断的判断能力。

  4.2  开展前瞻性调查  其优点是能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其有关危险因素[1]。我院在2005年1月份全院病人的回顾性调查中发现漏报率达42.86%,远远超过2001年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漏报率<20%的要求。从2005年2月份开始,我们院感科专职人员每周深入病房2次以上,对全院发热病人、送病原菌检查病人、重症监护病人及抵抗力低下等特殊住院病人进行了前瞻性调查,包括对病历的调查及对这类病人的查房,对一些特殊病人我们会及时提出一些消毒、隔离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一旦发现有医院感染,及时提醒医生填报医院感染卡,并要求医生及时在住院病例的最后诊断加上医院感染的诊断,这样也避免了出院病历首页漏填院感名称的现象。对出现的医院感染,我们与主管医生共同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探讨防治方案,提出预防聚集性和暴发流行的措施。通过一年的前瞻性调查监测,2006年1月份的医院感染漏报率下降至11.11%,一年无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发生。

  4.3  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加强与临床科主任的联系、沟通  督促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加强对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一方面能及时发现问题,另一方面可引起科室的重视。

  4.4  医院感染控制的各项指标科主任的考核指标、与科室绩效考核挂钩  这样可引起主任和科室全体员工的重视。  

  医院感染的监测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连续的工作,通过专职人员的主动深入病房,采取多种监测手段,加上临床科室的重视,就能及时发现院内感染病例,大大降低漏报率,使我们能比较准确的掌握医院感染的信息,为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275.

  (编辑:悦  铭)

  作者单位: 510300 广东广州,广州新海医院   

作者: 陶建云, 缪健, 王华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