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年第6卷第12期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4例分析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报告笔者所诊治的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4例,总结其诊断治疗规律。方法14例中,男4例,女10例,全部经淋巴结活检病理确诊。(2)浅表淋巴结肿大:全部患者均有浅表淋巴结肿大(100%),其中一侧颈部淋巴结肿大14例(100%),触痛,无粘连,肿大淋巴结直径0。同时伴耳后、颌下、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者3例(......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报告笔者所诊治的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4例,总结其诊断治疗规律。 方法  14例中,男4例,女10例,全部经淋巴结活检病理确诊。主要临床特点:(1)发热:14例中发热13例(92.9%),T 38.5℃~40℃不等,就诊前热程7~30天。(2)浅表淋巴结肿大:全部患者均有浅表淋巴结肿大(100%),其中一侧颈部淋巴结肿大14例(100%),触痛,无粘连,肿大淋巴结直径0.5~3cm。同时伴耳后、颌下、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者3例(21.4%),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者1例(7.1%),1侧颈部伴对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者1例(7.1%),伴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者2例(14.3%),伴脾轻度肿大者1例(7.1%)。(3)实验室检查:本组血常规检查Hb、RBC均正常。WBC减少(1.8~3.8×109/L)11例(78.6%),PLT减少(58~72×109/L)2例(14.3%);ESR增快10例(71.4%),范围在21~38mm/h。合并肝功异常2例(14.3%),6例骨髓检查,报告粒系成熟障碍,2例伴巨核系成熟障碍。(4)治疗经过:本组14例患者就诊前均经多种抗生素、抗病毒等消炎药治疗无效。确诊后立即给予强的松20~25mg,每日2次口服,同时治疗并发症。全部病例在用药第2天热退,肿大淋巴结多在1周后恢复正常。复查血常规、血沉正常后递减强的松剂量,每周递减5mg,至减完为止。结果  本组14例中痊愈13例(92.9%),好转1例(7.1%),该例治疗2周后复查时颈部肿大淋巴结完全消失,右腋下淋巴结明显缩小,但仍能触及1cm×1cm数枚,继续治疗后失随访。结论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并非少见。本病对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敏感。本组14例应用强的松后全部在第2天热退,肿大淋巴结多在1周后恢复正常。本组2例曾因惧怕强的松副作用而自行停药而导致复发。故笔者建议强的松不宜减量太快或过早停药,以每周递减5mg为妥。减量前应复查血常规及血沉,确认正常后再予减量。

    【关键词】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几年来,笔者在临床中诊治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4例,现将其作一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4例患者均经淋巴结活检病理确诊,其中男4例,女10例,年龄14~65岁。

    1.2  临床特点  (1)发热:14例中发热13例(92.9%),T 38.5℃~40℃不等,就诊前热程7~30天。(2)淋巴结肿大:全部患者均有浅表淋巴结肿大(100%),其中一侧颈部淋巴结肿大14例(100%),触痛,无粘连,肿大淋巴结直径0.5~3cm。同时伴耳后、颌下、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者3例(21.4%),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者1例(7.1%),一侧颈部伴对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者1例(7.1%),伴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者2例(14.3%),伴脾轻度肿大者1例(7.1%)。(3)抗生素及抗病毒药治疗无效。就诊前患者曾多次应用各类抗生素及抗病毒等药无效。解热止痛药可临时退热,但数小时后热度再次升高。

    1.3  实验室检查  本组血常规检查Hb、RBC均正常。WBC减少(1.8~3.8×109/L)11例(78.6%),PLT减少(58~72×109/L)2例(14.3%),ESR增快10例(71.4%),范围在21~38mm/h。合并肝功异常2例(14.3%),6例骨髓检查,报告粒系成熟障碍,2例伴巨核系成熟障碍。

    2  治疗方法及结果

    确诊后立即给予强的松20~25mg,每日2次口服,同时治疗并发症。全部病例在用药第2天热退,淋巴结逐渐缩小,13例淋巴结在1周后恢复正常。血常规、血沉正常。强的松维持数天后递减剂量,每周递减5mg,至减完为止。14例中痊愈13例(92.9%),好转1例(7.1%),该例在颈部肿大淋巴结完全消失,右腋下淋巴结明显缩小,但仍能触及1cm×1cm数枚,后失随访。

    3  讨论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又名Kikuchi病,临床并非少见。根据本组患者发热,多伴有白细胞减少,血沉增快,个别伴血小板减少,肝功异常,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致的免疫反应机理可能性极大。本病单纯抗感染治疗无效,而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敏感。本组一般应用强的松每日40~50mg,分2次口服,第2天全部热退,且临床症状改善,淋巴结逐渐缩小,多在1周后恢复正常。本组2例在淋巴结消失后患者自行停药导致病情复发,再度出现高热,淋巴结再度肿大,经重新治疗后取得痊愈。故笔者认为强的松停药不宜过早,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血化验指标正常后,强的松原剂量维持1周左右,再以每周递减5mg为妥,减量前仍须复查血常规及血沉,结果正常时方可减量。

   作者单位:253014 山东德州,德州市人民医院

   (编辑:秋  实)

作者: 陈焕新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