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7年第7卷第1期

某化工厂硝酸与氮氧化物对工人健康危害的调查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某化工厂硝酸与氮氧化物对工人健康的危害情况。方法将某化工厂227名接触硝酸与氮氧化物的工人分为直接接触组139名和间接接触组88名,另外选择98名某事业单位非接触硝酸与氮氧化物的管理人员为对照组,并对三组人员进行职业性体检。结果直接接触组慢性结膜炎的发生率高于间接接触组和对照组,差异有......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某化工厂硝酸与氮氧化物对工人健康的危害情况。  方法   将某化工厂227名接触硝酸与氮氧化物的工人分为直接接触组139名和间接接触组88名,另外选择98名某事业单位非接触硝酸与氮氧化物的管理人员为对照组,并对三组人员进行职业性体检。结果  直接接触组慢性结膜炎的发生率高于间接接触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将两接触组合并后分析,发现牙釉质缺损的发生率随工龄增加而增高(χ2=9.28,P<0.01)。结论  该厂硝酸与氮氧化物对工人健康存在一定的危害性,建议加强车间内通风排毒设施,督促作业人员配戴防毒面具等防护用品,并加强营养,以保障工人健康,防止职业中毒发生。
     
  【关键词】  硝酸;氮氧化物; 调查
                          
  为了解硝酸与氮氧化物对工人健康的危害情况,我们于2004年3月对某化工厂进行了职业卫生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该厂长时间直接接触硝酸与氮氧化物的操作工139名工人(男102人,女37人)为直接接触组,年龄19~50(37.1±10.3)岁,工龄1~32(11.8±7.2)年;该厂短时间或间断接触该毒物的辅助工88人(男50人,女38人)为间接接触组,年龄21~52(38.7±11.6)岁,工龄1~33(12.7±7.9)年;另选择某事业单位非接触该毒物的管理人员98人(男60人,女38人)作为对照组,年龄20~55(41.5±8.7)岁,工龄1~30(10.69±8.4)年。经统计学      分析,三组性别、年龄、工龄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  由专业人员深入生产车间详细了解生产工艺流程、工作方式、主要生产原料、产品以及工人作息时间、生产环境及个人卫生防护情况等。气体采集采用QZ—3大气采样器,评价按照现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执行。
       
  1.2.2  职业健康检查  所有受检者均详细询问和记录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自觉症状,并进行内科、五官科、心电图、B超、胸部透视,血、尿常规和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等项目检查。
       
  1.2.3  诊断标准    (1)五官科由专科医生对三组人员进行眼、鼻、咽喉、口腔等常规检查。诊断依据参照实用眼、耳鼻咽喉、口腔科学[1~3]标准执行。(2)心电图检查采用国产ECG—92C型心电图测定仪,参照黄宛著《临床心电图学》诊断标准进行分析诊断[4]。
       
  1.2.4  统计学分析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职业卫生学调查  该厂属于小型集体化工企业,主要产品为硝酸和硝酸盐,职工总人数368人,有害因素为硝酸、氮氧化物和噪声,接触硝酸与氮氧化物的职工257人;车间工种有操作、质检、分析、仪表、机修、电工、钳工等;工人作息制度为三班倒,每班工作8h。厂方已对工人发放口罩、工作服、胶鞋等防护用品,并设置了一名职业卫生医师主管工人职业卫生事项。因厂方保密,故产品工艺流程信息不详。
       
  2.2  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测定结果  根据该厂生产的实际情况,选择硝酸铅车间离心岗位、除铜岗位、酸化岗位等3个主要的作业点进行氮氧化物测定,浓度均<0.016mg/m3,远低于短时接触容许浓度10mg/m3;测定时气温26℃,相对湿度80%,气压99.7kPa,风速0.4m/s。作业场所测定噪声5个点,均未超标。硝酸未测定。
       
  2.3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2.3.1  症状、体征与心电图改变情况  对139名直接接触组、88名间接接触组和98名对照组进行健康检查。结果表明,两组接触人员头晕头痛、失眠、乏力、心悸、胸闷以及心电图异常改变等均比对照组人员发生率高。
       
  2.3.2  B超、实验室检查结果  直接接触组、间接接触组与对照组均做B超、透视、血尿常规和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检查,结果三组所发现的异常改变差异无显著性(P>0.05)。
       
  2.3.3  透视检查结果  三组人员均未发现异常结果。
       
  2.3.4  五官科检查结果  三组人员均进行五官科检查,结果发现两接触组人员均以牙釉质缺损的发生率为最高,并高于对照组(P<0.01)。直接接触组慢性结膜炎发生率明显高于间接接触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将两接触组人员合并为一组,观察五官疾病的发生率与工龄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牙釉质缺损的发生率随工龄的增加而增高(χ2=9.28,P<0.01),见表2。 

  表1   三组人员五官科检查结果 略

        表2  两接触组合并后五官疾患与工龄之间的关系 略
         
  3  讨论
         
  硝酸和氮氧化物对人体的毒性作用,国内文献早有报道[5,6]。硝酸属强酸,硝酸雾可直接刺激腐蚀眼和呼吸道,引起急或慢性中毒。氮氧化物(除NO2外)均不稳定,遇光、湿、热变成NO2和NO,而NO又变为NO2。生产中接触到的氮氧化物主要是NO2,系红棕色气体,较难溶于水,具有刺激性气味。慢性NO2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眼及上呼吸道慢性炎症和牙齿酸蚀症。本文调查中发现该厂氮氧化物的测定浓度低(测定值<0.016mg/m3),但工人反映车间的硝酸雾浓度较高,长期接触该强酸性环境中的工人普遍存在神经衰弱症状,眼、口腔及上呼吸道刺激性症状。 直接接触组慢性结膜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间接接触组和对照组,这可能与工人配戴的防毒口罩不能保护眼睛有关。两接触组人员均以牙釉质缺损的发生率为最高,并高于对照组(P<0.01);将直接接触组与间接接触组合并分析也发现,随着工人工龄的增加,牙釉质缺损的发生率逐渐增高。这与硝酸雾可直接刺激腐蚀牙釉质和NO2滞留在牙齿釉面后溶于唾液形成硝酸的长期性刺激腐蚀有关。
         
  本文中的透视检查未发现阳性结果,这可能与工人经常配戴防毒口罩和透视诊断的阳性率低于X线摄片有关。我们今后还应加强氮氧化物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肺部病变的观察,以进一步研究氮氧化物的毒害作用。
         
  通过调查,我们建议该厂应加强车间内通风排毒设施,在操作岗位悬挂有毒有害警示牌;定期维护设备,避免有害气体在空气中的扩散,引起急、慢性中毒事故的发生;督促作业人员配戴防毒面具等防护用品,并加强营养,增加动物性食品和维生素B6的供给量。 
       
  【参考文献】
       
  1  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第二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86-312.
       
  2  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63-467.
       
  3  郑麟蕃,张震康,俞光岩.实用口腔科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4-140.
       
  4  黄宛.临床心电图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172.
       
  5  顾学箕,王簃兰.劳动卫生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62-63.
       
  6  杨蓉,刘建华,李松梅.硝基氧化剂的毒理及安全防护.中国职业医学,2004,31(3):50-52.
 
  作者单位:412000 湖南株洲,株洲市职业病防治所

  (编辑:秋  实) 

作者: 鲁建秋, 刘甘泉, 叶 莉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