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7年第7卷第2期

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治疗46例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支配区域内反复发作的短暂的阵发性剧痛。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多数认为其病变在三叉神经的周围部分,即在三叉神经半月节感觉根内。根据显微外科和电镜观察,可能与小血管畸形、岩骨部位的骨质畸形等因素有关,使三叉神经根或半月神经节受到机械性压迫和牵拉,再在供养三叉......

点击显示 收起

    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支配区域内反复发作的短暂的阵发性剧痛。有原发性、继发性两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多数认为其病变在三叉神经的周围部分,即在三叉神经半月节感觉根内。根据显微外科和电镜观察,可能与小血管畸形、岩骨部位的骨质畸形等因素有关,使三叉神经根或半月神经节受到机械性压迫和牵拉,再在供养三叉神经的滋养动脉硬化所致的缺血、髓鞘营养代谢紊乱等诱因作用下,三叉神经半月节及感觉根发生脱髓鞘性变,导致脱髓鞘的轴突与邻近无髓鞘纤维之间发生“短路”又转成传入冲动,再次传到中枢,使冲动迅速“总和”起来而引起疼痛发作。笔者临床治疗46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2006年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46例,男22例,女24例;年龄34~42岁,平均38岁。

    1.2 治疗

    1.2.1 药物治疗 (1)酰胺脒嗪,又称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对三叉神经痛有较好的疗效,一般自小剂量开始,初服100mg,2次/d,以后每日增加100mg,直至疼痛控制或不能耐受时为止。通常有效剂量宜为200mg,3~4次/d。副作用可有嗜睡、恶心、呕吐、眩晕、共济失调、药疹和白细胞减少等。一般不严重,减量或停药可消除。(2)苯妥英钠。通常剂量为0.1~0.2g,2~3次/d,日总量不宜超过0.6g。副作用有齿龈增生、共济失调、白细胞减少等。(3)维生素B族药物。维生素B1、B6各10~20mg,3次/d。维生素B12 100~200μg,肌注1次/d。(4)山莨菪碱(654-2)。10mg,肌注,2次/d或5~10mg,口服,3次/d。(5)菸酰胺100mg,口服,3次/d。

    1.2.2 理疗 可用间动电(疏密波)疗法或旋磁疗法。也可用激光疗法,采用氮氖激光照射半月神经节。

    1.2.3 针刺疗法 (1)体针:三叉神经第一支疼痛可针刺患侧太阳、头维等穴;第二支痛可针刺四白、下关、颧髎等穴;第三支痛可针刺颊车、承浆等穴,可配合谷。(2)耳针:取穴上颌、下颌、神门等。

    1.2.4 神经阻滞疗法 当药物治疗无效或有不良反应时,而疼痛严重者可行神经阻滞疗法。最常用的注射药物为无水酒精。三叉神经半月节或周围支,因感觉神经受破坏而止痛。疗效可持续数月至数年,但易复发。

    1.2.5 射频电流经皮选择性热凝术 该术优点为可选择性破坏三叉神经的痛觉纤维,而基本上不损害触觉纤维。近期疗效尚可,但容易复发。一般做1~2次,间隔1~2天。

    1.2.6 手术治疗 常用的有三叉神经周围支切断术、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目前较少应用,因手术后可引起患侧面部麻木。

    2 结果

    临床效果佳,46例患者均获痊愈。

    3 体会

    根据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典型发作性疼痛,“扳机点”的存在,神经系统无局限体征等特点诊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并不困难,但需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牙痛相鉴别。

    作者单位: 161002 黑龙江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市铁锋区中医院

  (编辑:悦 铭)

作者: 龙谦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