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7年第7卷第5期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分析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三踝骨折是一种复杂性踝关节骨折,临床比较常见,一般均需手术治疗[1]。精确的解剖复位,可靠的内固定及系统的康复练习是最大恢复关节功能并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所在。笔者于2002年2月~2005年10月共手术治疗三踝骨折患者26例,取得满意效果。1一般资料本组26例手术患者,男23例,女3例,年龄19~59岁,平均36岁,闭......

点击显示 收起

  三踝骨折是一种复杂性踝关节骨折,临床比较常见,一般均需手术治疗[1]。精确的解剖复位,可靠的内固定及系统的康复练习是最大恢复关节功能并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所在。笔者于2002年2月~2005年10月共手术治疗三踝骨折患者26例,取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手术患者,男23例,女3例,年龄19~59岁,平均36岁,闭合伤23例,开放伤3例,车祸伤18例,跌落伤6例,其他伤2例,伤后10天内手术。

    1.2  手术方法  先作后内侧切口,显露内踝及后踝骨折端,向远端翻转内踝骨折片,清理关节间隙,若有骨碎片给予取出,内踝暂不固定,探查后踝骨折,若后踝骨折块大于胫骨下端关节面1/4,则复位后踝骨折,胫前侧小切口由前向后皮质骨螺钉固定,另作外侧纵切口,解剖复位外踝骨折,1/3管状钢板或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然后复位内踝骨折,松质骨螺钉固定,最后检查下胫腓联合是否稳定,若不稳定,置踝关节最大背伸位,距关节面2cm处自腓骨向胫骨一枚长皮质骨螺钉三皮质固定。

    1.3  术后处理  术后石膏托固定踝关节于功能位,下肢抬高,术后第1天即开始足趾及膝关节主动活动,15~30min/次,3~4次/天,术后4周去石膏,开始踝关节主动活动,功能锻炼,术后6周取出下胫腓联合螺钉,术后3个月开始负重。

     2  结果

    本组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时间12~18周,平均14周,根据Baird-Jackson评分标准[2],优21例,良3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2.3%。

    3  讨论

    3.1  治疗原则  踝关节为人体最大的负重屈戍关节,运动时所支持的重量为体重的6~8倍,而踝关节面比髋膝关节面小,故踝关节骨折后,踝穴稍有不匹配,即可能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故手术解剖复位骨折,并行可靠的内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为三踝骨折的治疗原则。

    3.2  手术固定的顺序及治疗方法  笔者认为先作后内侧切口,清理内踝及关节间隙后,先固定后踝骨折,内踝及外踝未固定前,有利于后踝关节面对位情况的观察,然后固定外踝骨折,再固定内踝骨折,内踝用两枚螺钉或一枚螺钉加一枚克氏针固定,避免用单枚固定物,以防止骨片旋转,最后固定下胫腓联合,下胫腓联合的固定螺钉不用加压。

    3.3  踝关节骨折术后易出现的问题  早期肿胀和疼痛;后期为关节活动受限。康复的目的:首先,通过肌肉的收缩来促进血液循环、消肿并促进骨折的愈合,使局部的微环境向有利于关节软骨修复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改善静脉回流,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

    三踝骨折是一种治疗比较困难的关节骨折,我们认为正确的手术方法、精确的手术复位、可靠的内固定、适时早期功能锻炼是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那国岩,韩学刚,王鹏,等.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13(12):944-945.

2 Baird RA,Jackson, ST.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dart of the fibula with associated disruption of the deltid ligament. JBJ S,1987,69(A):1346-1352.


作者单位:067600 河北宽城,宽城县医院骨外科

作者: 殷九文,宁文付,刘清晨 2008-7-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