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9年第9卷第8期

癌症患者80例焦虑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05),2周后干预组患者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癌症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关键词】癌症。焦虑。...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癌症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164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80例)和对照组(84例),对干预组患者在临床肿瘤治疗的同时给予情感支持、认识重建、音乐疗法、行为训练、家庭和社会支持等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临床抗肿瘤治疗和常规护理措施。干预前和干预后2周采用1971年Zung的焦虑自评量表进行焦虑状态评定。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2周后干预组患者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癌症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癌症;焦虑;护理干预

癌症是一类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疾病,癌症患者可产生强烈的恐惧、焦虑、抑郁、悲观失望等负面情绪,导致了不良心理和病理生理间的恶性循环。它可以导致患者精神萎靡、心情恶劣、食欲下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许多癌症患者的焦虑并没有被及时识别和处理。有调查发现,有明显焦虑情绪的癌症患者中约有75%没有得到心理咨询和治疗[1]。焦虑的存在,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了癌症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是通过对接受临床治疗的癌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其对患者焦虑情绪的干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4例,均为2003年3月—2009年3月我院住院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而确诊,不伴有精神症状及精神障碍。其中男88例,女76例;年龄32~57岁,平均(53.5±9.6)岁。肠癌58例,胃癌38例,食管癌28例,乳腺癌12例,肝癌16例,其他癌12例。所有病例均为中晚期癌症,生活能自理,但不能从事正常工作。将164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80例)和对照组(8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干预 对照组给予临床抗肿瘤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临床抗肿瘤治疗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包括:(1)情感支持[2]。耐心、诚恳、委婉地与患者交谈,逐步取得患者的信任。给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护理氛围,让他们表述所关心的与疾病有关的问题,表达由于疾病引起的害怕、悲伤、恐惧等情绪体验。对于不善于表达的患者有意识地给予指导和示范,及时解释患者的心理要求和存在的问题。(2)认识重建[3]。在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内心痛苦,找出影响患者心理行为问题的认识偏差的基础上,每周向患者讲解癌症有关知识1~2次,解答患者疑问,因势利导地运用外部积极有利事例,矫正患者的认知偏差,帮助他们以一种新的眼光来看待所面临的困境,认同“癌症死亡”,如能积极配合治疗,相当一部分患者能够获得比较好的康复效果。强调正性情绪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学习应对不良生活事件和改善负性情绪的心理应对知识和技巧。(3)音乐疗法和松弛想象训练[4]。每周指导患者训练1次,每次20min左右,其余时间患者每天自行训练。根据患者病情、体质、心理状况、文化背景和爱好等选择合适乐曲,嘱患者安静地坐或卧于床上,引导患者将注意力感觉个别肌肉群,训练患者腹式呼吸,让患者放慢呼吸的同时使自己平静、放松;同时运用正性语言诱导患者想象美好的景象或想象体内的免疫细胞正在大批地杀死肿瘤细胞。(4)巩固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5]。协调患者与患者、患者与医务人员、患者与亲友之间的关系,帮助建立支持型的家庭环境,协调患者与亲属之间的情感支持,指导患者亲属给予患者精神鼓励、经济支持和精心的生活照料。安排乐观的患者用亲身的经历去鼓励、影响其他患者。鼓励患者参与抗癌组织,使他们在这种特殊的群体中相互支持,相互接受,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1.2.2 心理测评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采用Zung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焦虑状态评定。焦虑评定的分界值为50分,分数越高,焦虑倾向越明显。此系统的结果剖析图给出的是标准分,分数越高,表示这方面的症状越严重。一般来说,焦虑总分低于50分者为正常,50~60分为轻度焦虑,70分以上者为重度焦虑。

  1.3 统计学处理 两组数据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见表1,表2。表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表2 两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焦虑阳性率比较

  3 讨论

  焦虑的产生与癌症的恐惧、难以控制的疼痛、病情认知的缺乏、手术化疗或放疗带来的躯体创伤及严重营养不良反应有关。社会、人际关系因素也影响焦虑的程度。有文献报道,心理反应作为应激源,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轴作用,导致机体免疫监视、杀伤细胞降低,T淋巴细胞减少,在致癌因子的参与下,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6]。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研究显示,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患者心理行为的改变,给患者切实可行的身心照护,使其保持良好而稳定的情绪,以利于疾病康复。

【参考文献】
    1 季建林.癌症康复病人的心理社会治疗干预.中国心理学杂志,1999,13(2):83.

  2 潘芳,王迪涛,王淑云,等.癌症患者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8,7(4):301-302.

  3 穆新化,刘小红,邓光辉,等.癌症患者心理行为干预的研究和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03,20(7):29-30.

  4 李武,邓云龙.癌症患者的心理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4):475-476.

  6 马博,李中琪,马志敏.消化系统癌症患者情绪和细胞免疫的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1):49-50.

  


作者单位:465450 河南光山,光山县人民医院

作者: 谈卫华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