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9年第9卷第11期

念珠菌性阴道炎54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关键词】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观察念珠菌是生殖道等部位的常驻菌群之一,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念珠菌性阴道炎(candidalvaginitis)是一种常见的阴道炎,习称霉菌性阴道炎,由念珠菌中的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国内学者报道,健康人群中念珠菌的携带率约为5%~10%[1]。1一般资料2006年1月-2008年6月,共诊治念珠菌......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念珠菌性阴道炎 疗效观察

念珠菌是生殖道等部位的常驻菌群之一,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念珠菌性阴道炎(candidal vaginitis) 是一种常见的阴道炎,习称霉菌性阴道炎,由念珠菌中的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国内学者报道,健康人群中念珠菌的携带率约为5%~10%[1]。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严重时坐卧不宁,痛苦异常。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08年6月,共诊治念珠菌性阴道炎5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诊断标准[2],年龄22~72岁,病程1个月-8年。

  1.2 实验室检查 根据实验室诊断生殖器念珠菌检验程序[3],将患者阴道分泌物分别作念珠菌镜检和培养。

  1.3 方法 消除诱因,若有糖尿病,给予积极控制血糖;及时停用广谱抗生素、雌激素;避免不洁性交;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勤换内裤,穿棉质、宽松、透气性好、吸水性强的内裤;若性伴侣有念珠菌生殖器感染则双方同时治疗;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初发患者每晚用3%的碳酸氢钠水溶液冲洗阴道后,用硝酸咪康唑栓剂(商品名:妇炎洁)1粒塞入阴道内,连用1周;用益康唑曲安奈德霜(商品名:派瑞松)涂擦外阴部,每日2次,连用1周。复发患者,除了局部治疗外,同时口服伊曲康唑胶囊 (商品名:斯皮仁诺)每日1次,每次200mg,于午饭后服用,连服1周。于治疗后1周、每4周复诊,并进行念珠菌镜检和培养。

  1.4 疗效判定 痊愈为症状及体征消失,念珠菌镜检和培养为阴性;显效为症状、体征明显减轻,念珠菌镜检和培养有1项为阳性;无效为症状、体征无明显减轻或加重,念珠菌镜检和培养阳性。总有效率为痊愈率加显效率。

  2 结果

  念珠菌阴道炎的表现有外阴瘙痒及灼热感30例占56%,外阴红肿及阴道黏膜充血26例占48%,白带增多且呈豆腐渣样31例占57%;72%的患者伴有尿频、尿急、性交痛等不适症状。根据病史及实验室的检查结果,将54例分为初发33例,复发21例,其中真菌镜检阳性46例。全部患者念珠菌培养均为阳性。

  治疗一周后,痊愈37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4例,复发3例。

  不良反应:仅有2 例患者服药后出现胃部不适,其余均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治疗结束后血、尿常规检查均未见异常。

  3 讨论

  念珠菌阴道炎由念珠菌中的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此菌呈卵圆形,有芽生孢子及细胞发芽伸长而形成的假菌丝,假菌丝与孢子相连成链状或分枝状。据统计,约10%非孕妇女及30%孕妇阴道中有此菌寄生,无明显症状。其对热的抵抗力不强,但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及化学制剂等抵抗力较强。念珠菌最适宜的pH值为5.5[4]。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一是由于感染肯定性传播性疾病(STD)后,出于各种因素(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广谱抗生素滥用引起的严重的菌群失调,继而引发念珠菌感染。二是血糖的高低和阴道念珠菌病的发生率有明显的相关性,糖尿病患者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者远高于血糖正常人群。

  由此可见:(1)患者本身必须提高认识,注意检测血糖,对糖尿病患者加强血糖控制能减少念珠菌繁殖导致的隐性和显性感染。我们通过严格控制血糖,改善机体及局部代谢紊乱,使念珠菌赖以滋生繁殖的环境破坏。杜绝不洁性交,念珠菌为条件致病菌,近年来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有上升趋势,尤其是已有过STD如淋菌性尿道炎,非淋菌性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患者,念珠菌感染的风险更高。(2)医务人员使用抗生素最好有药敏试验结果作指导,不盲目长期使用。长期不恰当的使用抗生素会引起严重的菌群失调,最终造成恶性循环,反复发作。(3)采用碱性溶液(如3%的碳酸氢钠水溶液)冲洗外阴和阴道,改变阴道的酸碱度,对真菌的生长繁殖会有抑制作用,加上局部应用硝酸咪康唑栓剂,同时外用益康唑曲安奈德霜,可大大增强对念珠菌的生长抑制和杀灭作用,伊曲康唑胶囊餐后口服吸收效果好,组织穿透力高,亲和力强,可作用于体体的多个部位。

  结果表明,初发患者单纯外用药物亦可取得较好疗效。而对于复发的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效果满意,疗程短、复发率低、使用方便、价格适中,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郭利军,刘义,梅娟娟.大理学院院报.2006,5(36);83-88.

  2 徐文严.性传播疾病的临床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28-131.

  3 叶顺章.性传播疾病的实验室诊断.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05-108.

  4 乐杰.妇产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作者: 张慧 2011-6-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