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11年第11卷第4期

包虫病83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关键词】包虫病临床病理分析包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性疾病,一般在我国西部地区及相邻的畜牧业较发达的地区流行。现将遇到的83例包虫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就该病例的临床特点、病理学改变进行分析探讨。1材料与方法收集1996年至今病理科手术切除的包虫病标本83例,所有标本均为10......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包虫病 临床 病理分析

  包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性疾病,一般在我国西部地区及相邻的畜牧业较发达的地区流行。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我国目前存在两种类型:即细粒棘球蚴病(囊性包虫病或包虫囊肿)和泡状棘球蚴病(多房性包虫病或泡状包虫病)。巴州周边地区有着辽阔的草原,畜牧业较发达,因此包虫病在此发病率较高。仅本院与农二师焉耆医院自1996年至今就手术治疗包虫病患者83例。其中细粒棘球蚴病51例,泡状棘球蚴病32例。现将遇到的83例包虫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就该病例的临床特点、病理学改变进行分析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收集1996年至今病理科手术切除的包虫病标本83例,所有标本均为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常规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后期少部分病例做包虫免疫检测。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

  两家医院83例包虫病中,51例为细粒棘球蚴病,其中男24例,女27例,男性平均发病年龄为40岁。最大年龄为75岁,最小18岁。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为36岁,最大者为69岁,最小为15岁。发病部位以肝脏最为多见,共47例,其中以肝右叶最常见,其余分别在肝左叶、腹腔、肺、盆腔等。多脏器同时累及发病4例。包虫囊肿大小约从2mm×2mm×1mm至18mm×20mm×15mm。发病患者有汉、维、回、蒙族等。

  2.2 临床表现

  临床上分别有上腹间歇性隐病,腹部包块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部分患者有黄疸改变。发生在其他部位的患者可引起相应器官的病症。如发生在脑的有:脑膜刺激征,癫痫发作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等症状。临床上易误诊为肝脓肿、肝血管瘤等。

  2.3 病理学改变

  大体病理学改变:细粒棘球蚴病多数为单房性球形组织,切面为囊性,内可见灰白色粉皮状物及清亮的囊液,部分陈旧性的病变。腔内可见灰土黄色黏稠或淤泥样改变,其中混杂半透明的粉皮样物。少数腔内可见灰白色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卵圆形子囊。泡状棘球蚴病时大体组织为肝实变,病变区与正常肝组织无包膜和明显界限,只是在切面上陈旧病变区钙化明显,擀地坚硬如石,部分切面灰白,部分有软骨样或质韧似橡皮状改变,其间可见小囊泡状改变、熔岩状。部分病例病变中央发生坏死、液化,形成大的坏死腔,发病较短的病例病变肝脏切面呈土黄色,有油腻感,其间可见小囊泡样改变,切面质地适中或较硬。

  2.4 镜下改变

  细粒棘球蚴病一般囊壁分为内外囊两层,外囊为纤维结缔组织,陈旧性病例纤维囊壁多发生纤维化伴透明变性。纤维囊壁间质见多少不等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纤维囊壁周围少数病例残留肝组织,囊壁常发生钙化。内囊也为两层结构:即生发层和角质层。角质层为较宽的伊红色排列的虫体组织,少部分可见头节。泡状棘球蚴病镜下在肝细胞间见大量凝固性坏死改变。坏死组织间见多少不等的小囊泡组织。伊红包虫体饱满、染色较深,周围伴大量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小量不等的浆细胞浸润,部分可见多核巨细胞形成。典型假结核结节改变,病变区呈浸润性生长,穿插在正常肝脏组织间,镜下界限不清,无包膜改变。

  3 讨论

  3.1 包虫病临床表现及传播途径

  该病潜伏期较长,发病隐散,临床确诊多为中晚期,病人常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与治疗,且病症相对较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包虫病一般患者有多年的病史,病程呈渐进性发展,感染初期症状不明显,有间歇性隐痛、胀满感或腹腔形成包块[1],引起患者的注意而来就诊。肿块生长到一定阶段压迫邻近器官引起相应的症状。如:位于肝下部压迫胆道引起黄疸影响呼吸,胃肠不适,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包虫囊肿(细粒棘球蚴病)主要传播者是狗,而后是羊、牛等家畜是中间宿主。故此病在牧区较多见。泡状棘球蚴病主要传播是狼、狗、狐,而各种鼠类是中间宿主。人感染此病主要是接触了被狗、狐等虫卵污染的皮毛、粪便而误食了虫卵。虫卵在人的胃、十二指肠内孵化,形成虫体后游放在肠腔内,再引起其他部位的感染。

  3.2 生长方式与危害

  包虫囊肿是以芽生的方式浸润相邻部位的感染,而泡状棘球蚴病则是以内殖性芽生和外殖性芽生方式增殖,浸润至周围正常组织,并且以通过血道远处传播转移,其破坏性强,一般无边界,酷似恶性肿瘤,临床常误诊为肝癌[2]。

  3.3 诊断与治疗

  包虫病早期不明显,诊断非常困难。晚期临床出现腹部包块,间歇性腹痛,腹部胀满等症状。就诊时多为感染的中、晚期。在本院常遇到此病,一般经CT或B超检查,均可予以诊断。少数误诊为肝脓肿、肝癌。最终确诊需靠病理诊断。目前手术切除是根治包虫病的有效办法,但手术要防止并发症。如过敏性休克,播散种植恶性感染等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 张继增.泡状棘球蚴病.诊断病理学杂志,2002,5:261.

  2 祁文.脑泡状棘球蚴病7例临床病理分析.诊断病理学杂志,2004,11(2):103-104.

  

作者: 曹 钢1,刘 珍1,孔 红2作者单位:1 841000 新疆库尔 2013-2-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