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11年第11卷第5期

中药治疗胃脘痛的体会

来源: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摘要:【关键词】中药胃脘痛胃脘痛属常见病、多发病,是由邪气阻滞或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病情涉及阴阳、寒热、虚实、气血等因素,在临床上主要以温热伤中、脾胃不足、肝郁气滞、胃阴所伤瘀血留阻、饮食所伤等多种证型论治,笔者多年来应用中药治疗胃脘痛,现将经验及体会报告如下。2典型病例患者,男,53岁,农民,胃脘......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中药 胃脘痛

  胃脘痛属常见病、多发病,是由邪气阻滞或脏腑功能失调所致。病情涉及阴阳、寒热、虚实、气血等因素,在临床上主要以温热伤中、脾胃不足、肝郁气滞、胃阴所伤瘀血留阻、饮食所伤等多种证型论治,笔者多年来应用中药治疗胃脘痛,现将经验及体会报告如下。

  1 温热胃痛

  1.1 辨证论治

  主要表现胃脘阵痛,拒按并有灼热感,嘈杂吐酸、胸闷纳差、泛恶呕吐、口苦而干或渴而饮水不多,小便黄,大便秘结,舌苔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或濡数。治以清化湿热、调中和胃,用清中汤和平胃散加减:黄连、陈皮、半夏、茯苓、藿香、苍术、厚朴、白蔻仁、甘草,挟食积加焦山楂、麦芽、谷芽、鸡内金,酒积加葛花,便秘加积实、大黄,痛剧加青木香、元胡,舌苔黄腻去甘草,若湿热久存,必耗气伤阴,加太子参、山药、白扁豆健脾益气药。

  1.2 典型病例

  患者,男,53岁,农民,胃脘胀满疼痛5天,拒按,泛酸胸闷厌食,口干大便结,小便黄,舌红,苔微腻,证属湿热阻滞中焦,治以降胃导滞,清化湿热,用炒莱菔子30g,炒大黄8g,槟榔12g,全瓜蒌30g,半夏9g,枳壳15g,金铃子30g,黄连9g,藿香12g,厚朴12g治疗,服4剂后症状消失。本治法主要以苦寒与辛温并用,燥湿与化浊兼施,因阳为热邪,非苦寒不能解其热。故用黄连清燥湿,湿为阻邪,非辛温不能宣通其湿,以二陈汤合平胃散运脾和胃行气利湿,藿香、白蔻仁、芳香健脾,化 浊开胃,甘草和中,脾升胃降则胃痛自止。

  2 阴虚胃痛

  2.1 辨证论治

  主要表现胃痛隐隐或灼热,口干咽燥,纳少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或弦细。用益胃汤加减:沙参、麦冬、石斛、白芍、甘草、乌梅、香附、金铃子治疗。沙参甘苦微寒养阴清热,能补阴而助阳,麦冬养阴清心生津益胃,石斛甘淡滋阴养胃,清热生津,乌梅甘酸生津,金铃子、香附行气,疏肝通降,若大便干结加火麻仁、郁李仁,只有液来胃复,胃气才能下行,则胃痛自止。

  2.2 典型病例

  患者,男,35岁,教师,胃脘频发胀痛3年,复发15天,胃痛隐隐,时轻时重,脘胀不适,食少乏力,形体消瘦,面色不华,舌红少苔,口渴欲冷饮,脉细数,证属郁热伤阴,胃络失养,肝失疏泄,气血瘀滞。治当养阴益胃、理气和胃止痛,用沙参20g,麦冬16g,石斛15g,白芍16g,甘草8g,乌梅15g,金铃子21g,佛手20g,麦芽21g,元胡16g,连服6剂而愈。

  3 体会

  胃脘痛临床证候复杂,病例变化多端,在治疗中始终贯穿一个“通”字,通则不痛,在用药时,注意“忌刚用柔”,做到疏肝不忘和胃,理气而不伤阴的原则,若胃脘痛属虚寒者,治疗上不宜过温辛燥,否则易损及脉络,胃实热着,不宜专用苦寒滋腻药,恐伤阴阻滞,气滞疼痛者,不宜专用疏导,恐耗损胃气,淤血疼痛者不宜重于去瘀,以防伤阴耗血。所以不论何种症状,谨只有守病机,辨证准确,用药得当,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作者: 高 武,王祖芹作者单位:442421 湖北神农架,神农架林 2013-2-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