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年第15卷第5期

症状体征与MRI结果不一致患者的原因分析及MED入路选择

来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症状体征与MRI结果不一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发病原因,探讨MED入路对手术结果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症状体征与MRI结果不一致表现分为4组,并选择不同入路进行手术。[结果]MRI显示突出物小症状重组优良率为85。5%,突出物中央偏一侧症状体征为双侧组优良率为100%,突出物脱出游离症状......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分析症状体征与MRI结果不一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发病原因,探讨MED入路对手术结果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症状体征与MRI结果不一致表现分为4组,并选择不同入路进行手术。[结果]MRI显示突出物小症状重组优良率为85.7%,突出物中央偏一侧症状体征在对侧组优良率为87.5%,突出物中央偏一侧症状体征为双侧组优良率为100%,突出物脱出游离症状左右不定组优良率为75%,23例患者总优良率为87%。[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体征与MRI结果不一致时,对单侧症状者应首先症状侧入路,对症状表现左右交替不定者选择双入路可能更加安全可靠,有利于取净髓核,避免遗漏神经根管及侧隐窝狭窄等问题,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后路椎间盘镜 入路

  随着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技术的日渐普及,临床所遇到的问题也不断增多,尤其是MRI检查结果与临床症状及体征不一致时的手术决策,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本院2002年5月~2006年5月共进行MED手术210例,其中23例MRI检查结果与临床症状及体征不一致,现就其发生原因及手术选择进行分析总结。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27~56岁,平均36岁。病程2个月~17年。23例术前均行过腰椎X线检查及MRI检查,其中术前1周行MRI检查者6例,术前3周者8例,术前2个月者6例,3个月以上者3例。检查结果:单纯腰椎间盘突出7例,合并侧隐窝狭窄16例,同时有中央管狭窄12例。23例属单间隙突出15个,同侧双间隙4个,共27个椎间盘。突出部位:L4、515个,L5S112个。突出类型:旁侧型9个,中央旁侧型18个。突出形态:隆起型21个,脱出型6个。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过服药、理疗、牵引等保守治疗。症状体征与MRI的关系:患者均有下肢疼痛、麻木、腰部压痛及下肢放射痛表现,直腿抬高均小于50°,有7例卧床休息后疼痛可缓解,下地负重后疼痛加剧,而MRI显示突出物较小;8例12个间隙MRI显示突出物中央偏一侧,但疼痛症状表现为另一侧;4例MRI显示为中央偏一侧突出,患者症状表现为双侧;4例MRI显示髓核向下脱出,患者症状表现左右交替。
   
  1.2  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后取屈髋屈膝俯卧位,以自制垫枕悬空腹部,消毒铺巾后按下述方式定位及选择入路:(1)7例MRI显示突出物较小,站立后症状明显的旁侧型突出,选择症状侧突出间隙棘突旁开0.5~1.5 cm处定位入路,取髓核时应各角度钳取结合置管冲洗以防髓核残留。(2)8例MRI显示突出物中央偏一侧,但疼痛症状表现为另一侧者,其中5例8个间隙选择由症状侧入路,3例4个间隙选择致压物侧入路。(3)4例MRI显示旁中央型突出,患者症状表现为双侧者,选择突出间隙左右双侧入路。(4)4例MRI显示髓核脱出并向下游离的患者,选择术前症状明显侧入路,此类患者取髓核时尤其应注意在椎体与后纵韧带间隙仔细寻找,以防遗漏。不论突出或是脱出,术前应根据患者体型及MRI显示突出物的大小,对髓核大小有初步估计,术中将所取髓核组织团为球型并根据其直径判断是否取尽,本组2005年起对80例MED术中所取髓核进行电子称重,其重量范围在1.2~3.2 g之间,平均2.1 g,以此为参考,有助于术者对所取髓核量的判断。
   
  术后应用抗生素3~5 d,甲强龙及脱水剂2~3 d,术后第2 d行直腿抬高训练,1周可指导下床活动,2周进行腰背肌训练。
   
  2  结果
   
  本组23例27个间隙,每间隙手术时间30~90 min,平均45 min,术中出血20~500 ml,平均70 ml。术后随访半年至4年,平均2.4年,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1例发生硬膜、神经根损伤及椎间盘炎。其中1例患者于术后2个月因外伤而发生同间隙对侧椎间盘突出,再次行MED手术,取出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等组织1.2 g。各组术后随访情况见表1,按Macnnab疗效评定标准,本组优10例,良10例,可3例,总优良率87%。
   
  表1  23例腰突症患者分组及随访结果(略)

  典型病例:
   
  患者,男,42岁,腰痛伴双下肢痛2个月入院。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MRI检查:L4、5及L5S1椎间盘中央偏左突出。患者自述下肢疼痛表现为先左后右,以右下肢为重。体查右小腿皮肤感觉明显减退,母背伸肌力及腱反射双下肢均减弱,直腿抬高左60°,右50°,坐骨神经牵拉试验左右均为阳性。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同侧双间隙MED手术,选择症状体征明显的右侧L4、5间隙及L5S1间隙切口入路,L4、5间隙手术时间35 min,出血50 ml,取出髓核2.4 g,L5S1间隙手术时间30 min,出血60 ml,取出髓核2.0 g。镜下探察患者黄韧带肥厚,侧隐窝及神经根管狭窄,同时行扩大减压,术后1周患者双下肢疼痛症状缓解,肌力改善,右下肢皮肤感觉异常明显改善,3周后完全恢复。
   
  3  讨论
   
  对需要行MED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MRI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不一致常会干扰医生的判断和手术决策,进而影响手术及治疗效果,因此,对其发生原因进行细致分析,以便正确选择手术入路及方式,这对提高疗效,尽可能减少及避免失误有重要意义。
   
  3.1  MRI显示突出物小但患者症状重
   
  一般认为,突出物越大,对椎管自然空间及神经根挤压就越明显,所以患者的神经根受压症状也就越重,之所以出现不一致,本组分析可能原因有:(1)作MRI检查时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受体位影响部分还纳。人在直立状态时,脊柱及椎间盘所承受的纵向压力是平卧位时的十倍左右,结构正常的椎间盘可通过自我调整平均分担这种压力,但当纤维环发生破裂时,处在椎间盘中部的髓核受压后即会经破口向外膨出,从而压迫及刺激神经根而产生疼痛加重的表现。而当患者平卧后,纵向压力自然解除,椎间隙相对增宽,膨出的髓核可经纤维环破口部分还纳,神经根压迫得以减轻或缓解,这即是为什么患者疼痛症状会随体位变化而变化的原因。此外,不少病人并不是在症状始发时即来院就诊,而是在卧床休息或经过一定时间保守治疗后才作的MRI检查,而MRI检查也需平卧位进行,这均为突出髓核的部分还纳提供了可能。本组7例术中所取髓核量与其他病例并无差异,说明平卧后髓核部分还纳。但其中1例术后2个月因外伤致同间隙对侧突出者,再次行MED手术取出髓核及纤维环软骨板1.2 g,这一方面说明镜下取核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也提示术后残存的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在外力作用下仍可突出而引起症状,因此,术后应教会患者注意腰背肌训练及防止外伤的方法。(2)与髓核破裂致痛物质外溢所致的化学灼伤有关。宋恒平等〔1〕指出,MRI显示突出物小但患者症状重急性期可用急性炎症解释,这种炎症除了直接的物理挤压作用外,与磷脂酶A2等致痛物质引起的化学性炎症也有很大关系,但此类病人大多发病时间短,疼痛剧烈且受体位影响小。(3)与神经根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异常有关,宋恒平发现,部分患者突出物小但症状重与椎后静脉丛怒张、静脉丛血管骑跨神经根、后纵韧带折叠、神经根异常粗大及神经根黏连有关。尤其是神经根黏连,使其躲避致压物的范围变小,因此较小突出即可引起疼痛。而本组术中发现神经根异常粗大1例,神经根黏连1例,静脉丛怒张1例,证实了宋氏的观点。由此可见,在进行手术入路选择时,应综合评价病人的情况,切不可过分依赖影像诊断。
   
  3.2  MRI显示突出物中央偏一侧但症状表现在对侧
   
  本组8例经仔细询问病史,发现其中5例以前曾有过致压物侧肢体疼痛史,只是入院时以对侧表现明显,分析原因可能为:(1)突出物较大,直接将椎管内组织推挤向对侧挤压神经根所致,本组在术中夹取髓核时也曾发现过对侧肢体一过性疼痛表现,说明突出物的推挤作用也可间接刺激对侧神经根而诱发疼痛。(2)对侧侧隐窝及神经根管本身发育异常或增生狭窄,在这种情况下,椎管内容物体积轻度增加即可产生神经根受压症状。本组早期3例选择从突出物明显侧入路,术后2例疼痛症状完全缓解,说明对侧症状确与突出物间接挤压有关。1例术后患肢仍偶感不适,复查MRI脊髓压迹已基本消失,考虑患者可能有对侧侧隐窝及神经根管本身发育异常或增生狭窄。之后5例均选择由症状侧入路,发现其中3例有不同程度的侧隐窝及神经根管狭窄,故在摘除髓核的同时进行了神经根管及侧隐窝减压处理,术后均完全恢复。由此可见,此类患者入路选择应以症状侧为主,以避免因神经根管问题所导致的症状残留。
   
  3.3  MRI显示突出物中央偏一侧但症状表现为双侧
   
  作者认为,患者非致压侧出现症状,仍然与突出物间接挤压及该侧侧隐窝或神经根管狭窄有关,对此种情况,本组选择双入路开窗减压,因为单入路无法确定对侧是否存在侧隐窝及神经根管狭窄,也难以保证对侧突出物是否被彻底清除,这与廖中东等〔2〕观点一致。就取出髓核的量而言,本组双入路一般要多于单入路。而从神经根管及侧隐窝探察结果看,约半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狭窄表现,因此,选择双入路法虽然增加了手术程序和时间,却有利于取净髓核,避免遗漏神经根管及侧隐窝狭窄等问题,对提高疗效有陴益。
   
  3.4  MRI显示髓核脱出游离症状表现左右交替
   
  出现上述情况本组分析可能与髓核脱出后活动度增大,随体位变化挤压神经根有关,本组4例均选择由致压物明显一侧入路,取髓核时发现2例脱至后纵韧带与椎体间,用不同角度髓核钳反复钳夹取出脱出部分和间隙中残留部分,术后症状完全缓解。另2例部分髓核突破后纵韧带进入椎管并向下游移,均顺利取出。术后1例完全恢复,1例病程较长者出现致压物对侧肢体不适,经应用甲强龙、脱水剂等对症治疗,3个月后症状逐渐改善,考虑可能与对侧神经根水肿及管腔狭窄有关。沈成达〔3〕报道1例术前有双侧交替症状的中央型突出患者,由痛侧手术后对侧残留神经根症状,再次行对侧手术后证实对侧神经根管狭窄。由此看来,对症状表现左右交替不定、MRI检查作过一段时间后才来院的椎间盘脱出患者,选择双入路可能更加安全可靠。因为此类患者来院前一般都已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或活动,突出物的位置可能已发生变化,如参照入院前MRI结果选择手术入路,则有可能找不到突出物或找到髓核因位置关系而不易取净。选择双入路则可有效避免上述问题。

【参考文献】
    〔1〕 宋恒平,王平均,王磊,等.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策化的商榷[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1(7):493.

  〔2〕 廖中东,王兵,杨子坤,等.椎间盘改良法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内镜杂志,2004,10(12):73.

  〔3〕 沈成达.腰椎后路显微内镜手术及并发症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06,12(2):179.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一附院,新疆石河子 832008

作者: 史晨辉王永明董金波刘维钢李宽新李江华王维山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