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年第15卷第16期

“L”形钢板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

来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比较儿童肘内翻矫形手术不同内固定的优缺点。[方法]临床25例肘内翻儿童,肘内翻截骨后应用“L”形解剖钢板固定,观察术后骨愈合、肘部提携角改善、肘关节功能和并发症情况。[结论]肘内翻肱骨髁上截骨后“L”形钢板内固定稳定,肘关节可早期活动、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比常规克氏针、普通钢板或......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比较儿童肘内翻矫形手术不同内固定的优缺点。[方法]临床25例肘内翻儿童,肘内翻截骨后应用“L”形解剖钢板固定,观察术后骨愈合、肘部提携角改善、肘关节功能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术后随诊1~2年,术后骨折线消失、骨愈合的时间为5~8周,平均6.4周。未发生骨不连,肘部提携角未发生丢失,肘关节伸屈功能良好,无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肘内翻肱骨髁上截骨后“L”形钢板内固定稳定,肘关节可早期活动、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比常规克氏针、普通钢板或钢丝固定更安全、可靠。

【关键词】  L形钢板 肘内翻 儿童

    肘内翻是儿童肘部骨折常见的并发症,其中肱骨髁上骨折(主要是尺偏型)并发肘内翻的发生率据报道高达50%[1]。肘内翻畸形不仅影响肢体外观,还会引起肘关节正常结构改变和功能障碍,如肱骨滑车发育不良、鹰嘴窝变浅乃至消失、肘关节不稳、疼痛、无力、提携困难等[2]。手术矫形,可以阻止继发性关节骨性结构异常变化。肱骨髁上外侧楔形截骨克氏针交叉固定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但存在固定不确定、内上髁进针固定操作困难、易损伤尺神经等缺点。普通钢板固定,切口长、创伤大、影响骨愈合。作者自2004年6月改用“L”形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25例,效果良好(图1),现予报道。

    1  临床资料

    本组25例,男20例,女5例;年龄3~14岁,平均8岁;左侧17例,右侧8例;病因:均为肱骨髁上骨折复位不佳引起;外伤病史最长6年,最短4个月,平均3.5年。肱-尺内翻角度17°~35°,平均26.4°±5.48°,Baumann氏角85°~108°,平均95.0°±7.27°。全部病例无神经血管并发症,肘关节活动范围平均0°~134°。

    2  手术方法

    手术在气囊止血带下进行,取上臂远端外侧直切口,长4 cm左右,在肱桡肌与肱三头肌之间进入后,切开骨膜并向前后剥离,暴露肱骨截骨面。截骨前,根据年龄大小选择合适的“L”形解剖钢板,并将“L”形钢板适当预弯,以使其与截骨后的肱骨外侧面吻合。在鹰嘴窝上方0.5 cm处作与关节平行的截骨线,再依据术前测得的截骨角度在近端作另一截骨线,切除一定角度楔形骨块,保留内侧骨皮质的连续性,用手法折断,观察肘部提携角满意后,将预弯好的钢板置于截骨处外侧面,并在外翻位加压,使截骨面紧密接触,自截骨线远端水平拧入2枚横置螺钉,近端拧入2枚纵向螺钉固定(图1)。伸屈肘关节,截骨处固定牢靠后关闭伤口。

    3  术后处理及治疗结果

    术后用长臂石膏托固定于肘关节伸直位,术后12 d伤口拆线,改肘关节屈曲90°位石膏固定1周,然后去石膏外固定,逐渐进行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

    4  治疗结果

    本组术后随诊1~2年,平均1年5个月。术后骨折线消失、骨愈合的时间为5~8周,平均6.4周。未发生骨不连,肘关节功能按照Oppenheim等提出的标准进行评定[3],优16例,良7例,可2例。提携角8°~15°,平均11.6°±2.27°,Baumann氏角65°~80°,平均73.1°±6.43°,活动范围平均0°~137°,外形与健侧无明显差异,提携角未发生丢失,疗效满意。去除内固定时间为术后5~12个月。

    5  讨  论

    肘内翻是儿童肘部骨折常见的并发症,肱骨髁上骨折远端尺偏、向前旋转是导致畸形的主要原因,肱骨髁上截骨矫形是治疗儿童肘内翻最常用的方法。截骨矫形后内固定多选用交叉克氏针,也有用钢丝、普通钢板固定等。克氏针内固定,虽然操作简便,但存在外侧截骨面接触不紧密,固定不牢靠、钢针松动移位致使畸形复位,针道感染,皮肤溃破,内上髁进针困难易使尺神经损伤以及罕见的肱动脉瘤等并发症[4]。采用钢丝进行内固定,也存在固定不确定,畸形容易复发,治疗效果差等问题。普通钢板固定虽然牢靠,但术中骨膜剥离范围较大,其截骨水平面较高,形成骨干截骨易导致楔形截骨后肱骨近端向尺侧移位延迟愈合,术后虽然肱尺角已经纠正,但患侧外观仍与健侧不同[5]。作者采用“L”形解剖钢板固定具有以下优点:(1)“L”形解剖钢板比普通4孔钢板小,且远端2枚螺钉横置,术中骨膜剥离范围少,其纵行固定,可保证截骨面的紧密对合,有利于骨愈合及早期功能锻炼,避免了克氏针等内固定方法所引起的内固定物松动,外侧截骨面对合不严密,针道易感染,尺神经损伤等并发症;(2)“L”形解剖钢板远端2枚螺钉在同一水平面固定,因此可以使截骨平面更低,形成“干骺端截骨”,避免了使用普通4孔钢板时截骨水平面高,形成“骨干截骨”导致切口长、骨愈合时间长、易损伤桡神经等并发症;(3)与钢丝内固定比较能避免术后骨痂包裹钢丝造成的取出困难。

    术中注意事项:“L”形解剖钢板根据患儿年龄大小采用大中小不同型号,其远端2枚横置螺钉在同一水平面固定,其中1枚长钉自髁间穿至内侧固定,另1枚螺钉采用短钉,自前外向后内侧方向固定于肱骨外髁。横置螺钉不要伤及肱骨远端骨骺,勿进入髁间窝(图1)。图1a  男,6岁,右肘内翻,提携角-28°,Baumann氏角107°  图1b  术后4周复诊,外观良好,骨折线模糊,提携角8°,Baumann氏角70°。

 

【参考文献】
  [1] Herring JA.Upper extremity injuries. Tachdjian's pediatric orthopaedics. 3rd ed[M]. New York: Saunders, 2002,2115-2250.

[2] 郭跃明,王志远,邹勇根,等.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畸形病理形态学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10):726-727.

[3] Oppenheim WL, Clader TJ,Smith C, et al.Supracondylar humeral osteotomy for traumatic childhood cubitus varus deformity[J].Clin Orthop Relat Res,1984(188):34-39.

[4] 卢世璧译.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9:2360-2361.

[5] Matsushita, Takashi MD,Nagano,et al.Arc osteotomy of the humerus to correct cubitus varus[J].Clin Orthop Relat Res,1997,(336):111-115.


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小儿骨科,石家庄 050051

作者: 杨永焱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