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年第16卷第14期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中上段皮肤缺损

来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摘要:【关键词】腓肠内侧动脉2003年1月~2007年5月,采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带蒂转移修复小腿中上段皮肤缺损18例,取得满意效果。胫骨软组织缺损范围为5cm×。3cm~7cm×。6cm,交通伤患者均有骨外露。...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腓肠内侧动脉


    2003年1月~2007年5月,采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带蒂转移修复小腿中上段皮肤缺损18例,取得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2例,女6例。年龄3~48岁, 平均31岁。蛇咬伤1例,交通伤17例。胫骨软组织缺损范围为5 cm×3 cm~7 cm×6 cm,交通伤患者均有骨外露。1例5岁胫骨感染形成慢性骨髓炎,其余病例未见明显的骨坏死。所有病例均为择期手术

    1.2  手术方法

    取俯卧位,先用超声多普勒在距腘皱褶10~17 cm,距后正中线2~5 cm处探测腓肠内侧动脉的肌皮穿支,多数为1~4支。选择较粗的1~2支为皮瓣中心点,设计皮瓣面积较大于创面。麻醉成功后屈曲膝关节,创面清创。皮瓣切取:首先切开皮瓣四周至肌膜下,缝合固定皮肤及皮下,提起皮瓣创缘,找到经腓肠肌内侧头垂直进入深筋膜至皮肤的穿支血管。确定穿支至皮瓣的位置,以确保皮瓣与血管蒂相连。为确保皮瓣血运,最好保留2支穿支。纵行分开肌肉,游离腓肠内侧动脉。也可采用会师法,上下同时分离解剖。当游离出的血管蒂达到受区要求后,观察皮瓣血运良好后经皮下隧道转移到受区。切取肌皮瓣时应先探查腓肠内侧动脉,游离血管至皮瓣缘时切取皮瓣及其下的腓肠肌。

    1.3  结  果

    18块皮瓣完全成活,无1例发生血管危象。皮瓣大小为7 cm×3 cm~9 cm×7 cm, 15例随访1个月~2年, 皮瓣色泽、质地、外形良好。供瓣区凹陷较传统肌皮瓣移植明显减轻,移植皮片均Ⅰ期成活。患肢跟腱力量与对侧比较无明显差异。

    2  典型病例

    例1 女,18岁,因右小腿蛇咬伤后小腿、各趾畸形伴功能障碍11年入院。检查:右小腿胫骨前面贴骨瘢痕17 cm×5 cm(图1a),踝前有一10 cm×7 cm大小增生性瘢痕,需设计两个皮瓣转移修复,上段创面转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8.5 cm×6 cm,下段创面转移腓肠神经营养皮瓣9 cm×5 cm(图1b、c)。经皮下隧道将皮瓣转移至受区,覆盖创面。供区创面植皮。足部行长屈肌腱和趾长屈肌腱“Z”型延长术。皮瓣以及植皮完全成活(图1)。随访6个月,皮瓣外观、质地满意,行走时无明显跛行。

    3  讨  论

    3.1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特点

      国内高仕廉等报道腓肠内侧动脉多单独起自腘动脉,平均长41.7 mm,外径2.3 mm。少数与腓肠外侧动脉共干,干长11.5 mm,外径3.7 mm。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血管约有1~4支不等,大部分内侧穿支集中在踞腘窝9.5~18 cm区域。穿支的位置与腓肠肌内侧头的长度有关,主要集中在肌肉中点远端的区域,更接近中线而不是肌腹的外侧缘。最为常见的两个穿支分别距腘窝约12 cm(9.5~15 cm)和16.5 cm(14.5~19 cm)的位置,这与国内外报道基本一致[1,2]。腓肠内侧动脉管径粗、蒂长,不仅适合带蒂转移,也适合游离移植[3~5]。

    图1a  术前创面  图1b  术前皮瓣设计  图1c  术中皮瓣切取  图1d  术后3周

    3.2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的优缺点

      皮瓣血管解剖较为恒定[4],切取简便,安全可靠。穿支血管较为粗大,切取范围较大,带蒂转移可修复膝关节至小腿中上段创面。也可携带部分肌肉形成肌皮瓣,用以填塞局部死腔。与传统腓肠内侧肌皮瓣相比较,具有[6]: (1)以腓肠内侧血管为蒂,而不是以腓肠肌内侧头为蒂;(2)可携带适量肌肉为受区所需; (3)由于术中未损伤供给肌肉的运动神经,因而保存了部分内侧头的运动功能;(4)腓肠内侧血管的蒂较长,适于修复小腿中、近段和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5) 创伤小,修复后的外形明显优于腓肠肌内侧头局部的转移。但同其它肌穿支皮瓣一样,对腓肠内侧血管的解剖要求较高,要从肌肉内将腓肠内侧血管完全游离出来,需要熟悉解剖知识和熟练的解剖技巧。缺点:腓肠内侧血管蒂的长度有限,不适宜修复小腿远侧面1/3的软组织缺损创面;切取范围有限,比腓肠肌内侧头肌瓣或肌皮瓣小,因而,不适宜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5];穿支血管的解剖位置与大小变异较大。

    3.3  手术注意事项

    术前要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测腓肠内侧动脉穿支出点位置,穿出点一般设计在距腘窝约15cm左右,要先切开一侧皮肤及皮下,观察穿支是否包含在皮瓣内。皮瓣切取范围,一般为12.9(12.0~15.0) cm×7.9(7.0~9.0)cm为限[2]。血管蒂所经过的隧道要够宽,勿受压。若锐性成角这对皮瓣的成活将会产生不利影响。术中不要损伤进入腓肠内侧肌的神经肌支,以防术后肌肉瘫痪。

 

【参考文献】
  [1] 郑和平,林建华,林海滨,等.显微外科解剖学实物图谱-中国人皮瓣血管[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6.

[2] Thione A,Valdatta L,Buoro M,et al.The medial sural artery perforators:anatomic basis for a surgical plan[J].Ann Plast Surg,2004,53:250-255.

[3] 谢仁国,顾剑辉,汤锦波,等.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上下肢创面[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7,4:96-98.

[4] Cavadas PC,ScanzGimenezrico JR,Gutierrezde la Camra A,et al.The medial sural artery perforator free flap[J].Plast Reconstr Surg,2001,108:1609-1615.

[5] Chen SL,Chen TM, Lee CH,et a1.Free medial sur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for resurfaeing distal limb defect[J].Trauma,2005,58:323-327.

[6] 张功林,章 鸣,张金福,等. 腓肠肌内侧动脉穿支肌皮瓣的临床术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6,41:2943-2944.

[7] 张功林,章 鸣,张金福,等.腓肠内侧动脉穿支带蒂皮瓣修复髌前软组织缺损[J].中华骨科杂志,2007,2:144-145.


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整形科, 贵州 遵义 563003

作者: 魏在荣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