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年第18卷第3期

改良式手工手术缝合法的应用

来源:《局解手术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缝合技术。改良外科手术缝合是手术中重要的基本操作技术,是将已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器官等进行对合。随着科学的发展,临床上常使用吻合器,但吻合器易发生故障,缝合不全可导致一些严重并发症,且人体复杂的解剖结构,不允许每个手术部位都可以使用吻合器,故在临床上有很大的局限性[12]。因此,......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缝合技术;手术;改良

外科手术缝合是手术中重要的基本操作技术,是将已切开或外伤断裂的组织、器官等进行对合。随着科学的发展,临床上常使用吻合器,但吻合器易发生故障,缝合不全可导致一些严重并发症,且人体复杂的解剖结构,不允许每个手术部位都可以使用吻合器,故在临床上有很大的局限性[12]。因此,临床手术过程中最常用的仍是传统手工缝合。本文根据临床经验将部分传统手工缝合加以改良介绍如下。

    1单纯对接缝合

  单纯对接缝合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单纯间断缝合,是最常用、最基本的缝合方法,常用于皮肤、皮下组织、腱膜、粘膜、血管、胃肠道等的缝合,尤其适用于有感染的创口缝合。方法是将针于创缘一端刺入,由另一端相应部位拔出即可。缝合间距皮肤约1 cm,内脏器官缝合距吻合口的针距约0.2~0.3 cm,边距0.2~0.5 cm。此法缝合简单且牢固,即使个别缝线断裂,其他邻近缝线也不会受影响。但需要时间较多且浪费线。②单纯U式缝合常用于肝肺、肌肉的缝合。从A侧穿入,B侧穿出,再用此线从B侧穿入,A侧穿出,针距约0.3~1 cm。③单纯连续缝合,一般用于张力比较小且创口较长的缝合,如皮肤、皮下组织、胸腹膜、筋膜、血管、胃肠道缝合。方法:将针引入一条长线,在第一针打结后,继而用该线缝合整个创口,即相当于将间断缝合连续起来,结束前一针,将线拉出留在对侧,形成双股线与最后一针线头进行打结。此法节省时间和缝线密闭性好,缺点是如有一处缝线断裂,全部缝线拉脱,伤口烈开。④连续锁边缝合,常用于肠管后壁内侧缝合。即在第一针打结后将线拉成一大圈,将针在圈内缝合,然后从圈内拉出,如此重复,即锁边。缝合要领为“尖对圈”,每针针距约0.3 cm。此法操作省时,止血效果好。

    2内、外翻缝合

  内翻缝合常用于胃肠道的缝合,缝合后创缘组织成内翻状态,浆肌层对合紧密,创口表面光滑,可避免内容物外漏和创口与邻近组织粘连[3]。包括间断内翻和连续内翻。间断全层内翻常用于胃肠道吻合。方法:针由一侧从里向外穿出,再由另一侧从外向内穿入,线结打在腔内同时形成内翻。针距约为0.3 cm,要领为“先里进外出,再外进里出”。连续全层内翻包括连续单纯全层内翻、连续全层交锁内翻和连续全层U式内翻。前者进出针方法同间断内翻,只是用一根线连续缝完吻合口。连续全层交锁内翻则是第一针打结后,针由一侧内膜向外穿出,转到另一侧再从内膜向外穿出,即总是“里进外出”。连续全层U式内翻第一针打结后,缝针从一侧由浆膜向内穿过组织全层,再平行切口由同侧穿出,距离约0.2~0.3 cm,到达对侧同样进针出针。外翻缝合适应于血管、输尿管等,使吻合口组织向外翻出,保持内腔面光滑,可避免血栓形成或尿路结石等。主要有间断外翻(U式外翻)和连续外翻,前者方法为针由A侧外膜进入,同侧内膜穿出,再由B侧内膜穿入,外膜穿出,再从B侧外膜穿入,内膜穿出,再从A侧内膜穿入,外膜穿出,然后打结。缝合血管边距0.1~0.3 cm,输尿管边距0.2~0.3 cm。连续外翻相当于多个间断外翻连续起来,最后打结。

    3荷包缝合

   主要有:①外荷包缝合法,常用于胃肠道手术残端的包埋,使其表面光滑,防止发生粘连,有利于愈合。方法:针只缝浆肌层,不缝透粘膜,针从外层一侧进入浆肌层,约0.5~1 cm穿出,隔相同距离再次穿入,如此重复,沿残端一圈到达始点,打结将残端包埋勒紧。②内荷包缝合法,常用于封闭疝囊颈部。方法:缝针由疝囊内侧穿出,相距约0.5~1 cm再次穿入,重复到达始点,打结勒紧。③吻合器荷包缝合法:将吻合器的抵钉座塞入肠管,在开口相当于外荷包做全层缝透的荷包,打结将抵钉座系紧。

    4“8”字缝合

  主要有:①单“8”字缝合(十字缝合),适用于组织内部有出血,但不易觉察到出血点的创口。方法:缝针从一侧距切口约0.2~0.3 cm进针,到另一侧对应点出针,再斜转至此侧做相同操作,形如“8”字,针距约0.5 cm,然后打结,完成缝合。②双“8”字缝合,常用于肌腱、韧带的缝合。此法缝合牢固不易滑脱或断裂。方法:将肌腱矫正对合,从断裂一侧距切口约1 cm左右的侧面垂直肌腱长轴进针贯穿整个肌腱,再以30°~45°倾斜角进针贯穿到对侧,再贯穿到切口横断面,接着从另一端切口的横断面做同上的逆行进针方法到达此端距切口约1 cm左右处,然后重复以上操作,类似双“8”字。

    5浆肌层缝合

   常用于胃肠吻合手术,只缝合浆膜层和肌层,并不缝透粘膜,包埋第一次切口缝合,避免粘连和内容物外出,包括横式和竖式。①橫式:缝针从一侧距切缘约0.5~0.6 cm处浆膜进针,只缝浆肌层,由同侧距切缘约0.3~0.5 cm穿出,跨过吻合口到对侧距切口约0.3~0.5 cm处浆膜进针,也只缝浆肌层,距切口约0.3~0.5 cm处穿出,然后打结系紧,使浆肌层紧密对合。②纵式:缝针从A侧浆肌层进针,平行切口再从同侧穿出,再转到B侧浆肌层进针,平行切口再从此侧穿出,然后打结。

    6贯穿缝合

   常用于脱落的大血管或单纯结扎困难并易滑脱导致严重并发症的组织的结扎。缝针由组织中间穿过,转到一侧拉紧只打一结,再转到对侧打一方结系紧。

    7加压缝合

  常用于一些部位被感染,并出现脓腔,目的在于缩小脓腔,促进创口早期愈合。操作步骤类似间断外翻,只是将脓腔封闭。

    8减张缝合

  用于组织张力比较大,切口容易裂开处的缝合,如腹壁切口的减张。具体操作为距创缘一侧2~2.5 cm处进针,经过腹直肌后鞘与腹膜之间由对侧的对应点出针,即在腹膜外缝透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等全层,应控制好针的行径,避免损伤脏器,缝合间距约3~4 cm。所缝合的腹直肌鞘或筋膜应较皮肤稍宽。使其承受更多的切口张力,结扎前将缝线穿过一段橡皮管或纱布做的枕垫,以防割裂皮肤,结扎时切勿过紧,以免影响血运。

    9皮内缝合

  又叫美容缝合,多用于外露皮肤的缝合,如颈面部。具有对合好、拆线早、愈合疤痕小、美观等优点。皮内缝合应用眼科小三角针、小持针钳、0号丝线或细的可吸收线。①皮内间断缝合用可吸收线从切口横断面的皮内进针,转到对侧重复,打结。②皮内连续缝合从切口的一端进针,然后交替经过两侧切口横断面的皮内穿过,一直缝到切口的另一端穿出,最后抽紧,两端可拴住塑料环或纱布小球[4]。以上是普通外科常见的几种缝合法,在临床缝合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所缝合的组织必须严密对合,不留死腔,这样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和避免伤口感染。②对于不同组织的缝合,应选择合适的缝合方法,合适的缝针和缝线。③缝合的针距要适宜,均匀一致,不宜过密或过疏。打结的松紧程度应取决于所缝合的对象,避免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张继新.皮肤切口及伤口缝合的小改进[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11):1004.

[2] 安远.外翻缝合进针操作完成消化道前壁内翻缝合39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7):3019-3020.

[3] 马榕,吕斌. 普通外科缝合技术训练与应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1):33-34.

[4] 魏晓红,干霞,刘合年,等.剖宫产术切口两种缝合法的对比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14(2):79-80.


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临床外科应用解剖学教研室,安徽 淮南 232001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