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6年第26卷第9期

南通市儿童单纯性肥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南通市2~12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流行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儿童肥胖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南通市2641名2~12岁儿童进行体格检查,筛选单纯性肥胖儿童后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641名2~12岁儿童中筛查出单纯性肥胖者17......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南通市2~12岁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流行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儿童肥胖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南通市2641名2~12岁儿童进行体格检查,筛选单纯性肥胖儿童后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2641名2~12岁儿童中筛查出单纯性肥胖者173例,总检出率为6.55%,其中男性100例(7.24%),女性73例(5.80%)。2~6岁儿童单纯性肥胖49例(5.56%),轻、中、重度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51%,1.25%,0.79%;7~12岁儿童单纯性肥胖124例(7.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家族史(P=0.012)、出生时的生产方式(P=0.003)、进食速度(P=0.001)、既往食欲(P=0.002)、暴食暴饮(P=0.004)以及对体型的看法(P=0.012)等6个因素与肥胖发生相关。 结论  开展广泛的健康教育,积极纠正儿童不良饮食习惯与审美观念,控制其高能量、高脂肪食品的过量摄入有助于减少儿童肥胖的发生。
    
  【关键词】  营养状况;肥胖症;因素分析,统计学;儿童
    
  Transactional Study on Simple Obesity Among Children in Nantong/

  WANG Jie,XU Ji-da,MO Bao-qing,et al.

  Kangda School of NanjingMedical U-niverisity,Jiangsu(210029),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simple obesity among children in Nantong,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inter-vention measures against children's obesity.Methods The simple obese cases came from a cluster random sample of2461children aged2-12were tested by a physical examination.A case-control study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of simple obesity.Results Among2641children,173were diag-nosed as simple obesity,and the prevalence rate was6.55%,7.24%(100children)for boys and5.80%(73children)for girls.The prevalence rates of slight,moderate and serious obesity in children aged2-6was3.51%,1.25%and0.79%respectively.The prevalence rate of simple obese in children aged7-12was7.05%.The results of non-conditional-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history of familial obesity(P=0.012),parturition mode(P=0.003),eating speed(P=0.001),appetite in the past(P=0.002),excessive intake of food(P=0.004)and the children's attitude to figure(P=0.012)were correlated to obesity.Conclusion Health education on sound life style and eating habits should be emphasized to induce the incidence of obesi-ty in children.
   
  【Key words】 Nutritional status;Obesity;Factor analysis,statistical;Child

  单纯性肥胖是指除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引起的继发性与病理性肥胖之外,单纯由于营养过剩造成的全身性脂肪过量累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模式的改变,儿童单纯性肥胖逐年增多。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儿童肥胖可延续为成人肥胖,并成为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1] 。笔者通过对南通市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为制定儿童单纯性肥胖的防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并为其易感基因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南通市2~12岁的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实际调查2641名,其中男童1382名,女童1259名,性别比为1∶0.91。

  1.2 方法
   
  1.2.1 筛查标准  2~6岁儿童参照WHO儿童肥胖诊断标准,体重超过同年龄、同性别身高标准体重的10%为超重,超过20%为肥胖症。肥胖分度:超过20%~29%,30%~49%,≥50%分别为轻度、中度、重度肥胖 [2-3]。7~12岁儿童利用身高、体重测量值计算BMI指数后,按照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于2003年11月正式颁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体重指数筛查分类标准》进行判断 [4] 。
    
  1.2.2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选择  排除病理性及药物性肥胖,按上述标准确定为单纯性肥胖儿童后,随机选择101例肥胖病例作为病例组,并按照与病例同年龄(相差±6个月)、同身高(相差±3cm)、同性别、体重正常的标准,选择101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以求与肥胖儿生长发育水平一致。对病例组与对照组儿童统一进行肥胖影响因素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家庭情况及肥胖家族史、出生情况及婴儿期喂养情况、疾病史与用药情况、饮食情况、生活作息情况以及精神因素。
    
  1.3 数据处理和分析  采用Epi data3.02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双轨录入和管理,建立数据库,逻辑核查、编码后进行统计分析。资料采用SPSS11.5进行t检验、χ 2 检验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
    
  1.4 质量控制  制订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工作手册,培训现场调查工作人员,统一方法和标准,以保证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的质量。所有调查表由专人进行编码,调查员对每份收回的调查表进行缺项、漏项及逻辑错误检查,以便及时纠正,在复核无误后双轨录入计算机。
    
  2 结果
    
  2.1 肥胖儿童的性别、年龄分布及肥胖分度  在2641名儿童中,检出超重303例(11.47%),其中男童超重190例(13.75%),女童超重113例(8.98%);检出肥胖173例(6.55%),其中男童肥胖100例(7.24%),女童肥胖73例(5.80%),男、女童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岁儿童中超重和肥胖分别为105例(11.90%)和49例(5.56%),其中轻、中、重度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51%,1.25%,0.79%。7~12岁儿童中超重和肥胖分别为198例(11.26%)和124例(7.05%),2个年龄组儿童肥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2。
    
  表1 南通市不同性别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情况(略)
    
  注: 不同性别学生肥胖率比较,χ 2 =2.224,P=0.136。
    
  表2 南通市不同年龄组儿童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略)
    
  注: 不同年龄组学生肥胖率比较,χ 2 =2.142,P=0.143。
    
  2.2 影响儿童肥胖危险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对调查表中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各种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按照α=0.05的水平,选择有统计学意义以及无统计学意义但P值接近0.05且小于0.1的因素,主要有肥胖家族史(P=0.012)、父母是否经常吃零食(P=0.047)、出生时的生产方式(P=0.007)、饮食口味(P=0.067)、进食速度(P=0.000)、进食量(P=0.067)、目前食欲(P=0.000)、既往食欲(P=0.000)、是否经常暴食暴饮(P=0.000)、非饥饿性进食(P=0.005)、吃油腻性食品(P=0.005)、户外活动时间(P=0.086)、对体型的看法(P=0.000)等13个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后退法Wald检验),肥胖家族史、出生时的生产方式、进食速度、既往食欲、暴食暴饮以及对体型的看法等6个因素进入最终模型,见表3。
    
  表3 儿童单纯性肥胖主要影响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略)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南通市2~12岁儿童超重检出率为11.47%,肥胖检出率为6.55%,2~6岁儿童肥胖以轻度肥胖为主(3.51%),中度次之(1.25%),重度最少(0.79%),这与国内有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2,5] 。另外,肥胖、超重比为1.75,明显高于理想水平(0.5~0.9)和可接受水平(1.0~1.3),表明该地区存在较大的产生肥胖的潜在危险性,儿童肥胖今后仍有上升趋势 [6] 。本研究结果还表明,肥胖家族史、出生时的生产方式、进食速度、既往食欲、暴食暴饮以及儿童对体型的看法6个因素与儿童肥胖有显著关联。
   
  本调查提示,父母或祖父母、外祖父母一方或多方肥胖是 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之一,证实了肥胖的家族聚集特征。同时,调查结果还显示,剖腹产出生的儿童肥胖发生率明显高于顺产儿童,可能是由于剖腹产儿童出生时机体情况不佳,需人工喂养,难以控制喂养时间和营养物质的种类,导致营养过剩。此次调查还发现,肥胖儿童有一些共同的饮食行为特征,如进食速度快(OR=3.179)、食欲好(OR=3.161)、暴食暴饮(OR=3.273),与国内外调查结果一致 [7-8] 。食欲好、进食速度快,则未成细粒的食物与胃壁之间空隙较大,缺乏充盈感,以致与进食有关的迷走神经处于兴奋状态,饱腹感不能及时反馈至饱食中枢以产生抑制进食的作用,其结果是当时感觉不饱,待到有饱感时,进食往往超过其实际需要量 [2] 。经常暴食暴饮,摄入高脂肪、高蛋白与大量碳水化合物,过多的能量以脂肪形式在体内沉淀也会导致肥胖 [7,9] 。儿童摄食方式形成于他们早期对饮食和进食的体验,父母的饮食习惯及育儿观直接影响着儿童,因此要通过健康教育使家长形成正确的育儿观,对剖腹产出生的儿童在其婴儿时期要克服过度喂养,做到合理添加辅食,注意营养搭配,并从小培养儿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控制进食量。研究结果还提示,儿童对体型的不正确认识(认为胖体形好)也是导致肥胖的危险因素之一,国内有研究结果与此一致 [10]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转型,人们对健康和体型的理解及态度都在发生改变,喜欢胖体型的儿童往往会通过不合理的饮食使自己变胖。因此,通过健康教育引导儿童及其家长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与审美观也是预防儿童肥胖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肥胖儿呈逐年上升趋势,肥胖的防治应该作为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受众多因素的限制,肥胖的治疗仍是医学上的难点。因此,针对儿童单纯性肥胖,当前最有效的手段是积极探索与寻找其影响因素并进行预防,同时这也是控制成人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
    
  (致谢:此次调查工作得到了南通市卫生监督所、疾病控制中心及妇幼保健院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4 参考文献
    
  [1] 刘艺敏,叶军.上海市儿童单纯性肥胖的调查.上海预防医学杂志,1999,11(4):153-155.
   
  [2] 王晓莺.学龄前儿童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2,23(2):130-131.
   
  [3] 刘湘云,林传家,薛沁冰,等.儿童保健学.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74-594.
   
  [4]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2):97-102.
   
  [5] 陈学存.中国儿童营养研究的进展.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9,33(3):134-136.
   
  [6] 丁宗一.1986~1996年儿童期单纯肥胖症研究.中华儿科杂志,1998,36(7):404-407.
   
  [7] 范群,蒋咏文,王盛波,等.儿童致肥胖因素的研究.中国校医,1994,8(6):3-6.
   
  [8] 曹若湘,王俊丽,段佳丽,等.儿童单纯性肥胖环境影响因素调查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01,17(6):550.
   
  [9] WOLFE WS,CAMPBELL CC,FRONGILLO EA Jr,et al.Overweight schoolchildren in New York State:prevalence and characteristics.Am J Public Health,1994,84(5):807-813.
   
  [10] 马冠生,胡小琪,李艳平,等.影响我国四城市儿童青少年肥胖的环境和行为因素.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2,10(3):114-116.
    
  【基金项目】  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2KJD330001);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项目(编号:NY03070)。
    
  【作者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江苏 210029;南通市卫生监督所。

作者: 王洁 ,徐济达 ,莫宝庆 ,敖淑清 ,童廉琦 ,刘思浚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