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第27卷第1期

大学生生活事件与抑郁的交叉滞后分析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生活事件和抑郁的关系,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交叉滞后设计,用生活事件问卷和自评抑郁量表间隔1个月对234名大学生重复施测,并进行相关分析和层级回归分析。结果相关分析表明,生活事件与抑郁的同步相关比较一致(P0。层级回归分析表明,在控制抑郁(前测)......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大学生生活事件和抑郁的关系,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交叉滞后设计,用生活事件问卷和自评抑郁量表间隔1个月对234名大学生重复施测,并进行相关分析和层级回归分析。 结果  相关分析表明,生活事件与抑郁的同步相关比较一致(P<0.01)。层级回归分析表明,在控制抑郁(前测)的作用后,重大事件(前测)不能预测抑郁(后测)(β=0.027,P>0.05);在控制抑郁(前测)的作用后,生活琐事(前测)能显著预测抑郁(后测)(β=0.189,P<0.01)。 结论  生活琐事是抑郁的前因变量,支持了抑郁的“素质-压力”理论。
    
  【关键词】  日常生活活动;抑郁;交叉研究;学生
    
  A Cross-lagged Regression Analysis Between Life Events and Depression of College Students/

  LIYong-xin,ZHOUGuang-ya.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Henan University,Kaifeng(475001),Hen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 events and depression,and to provide bases for thei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the related research.Methods A total of234college students were measured repeatedly with the Life Events Scale 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every two months by using cross-lagged longitudinal design,with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hierarchical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Results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ife events and depression was consistent at the same time(P<0.01).Hierarchical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fa-tal events could not predict depression after controlling the effect of depression(β=0.027,P>0.05),but life trivia can significantly predict depression after controlling the effect of depression(β=0.189,P<0.01).Conclusion Life trivia is the cause of depression,that supports the theory of“diathesis-stress”.
   
  【Key words】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Depression;Cross-over studies;Students

  抑郁是一种心境异常低落、不愉快的负性情绪状态。长期处于抑郁状态,会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根据心理应激理论,应激在抑郁的发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应激性生活事件与抑郁密切相关 [1-2] 。也有研究发现,即使发生最严重的事件,也并不能让所有人产生抑郁 [3-4] 。这些研究都是从生活事件应激总量的角度来进行的。一些学者认为,生活事件的性质对人们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 [5] ,为了进一步探讨生活事件与抑郁之间的关系,笔者将生活事件分为重大事件和生活琐事,进行短期追踪,采用交叉滞后设计(cross-lagged longi-tudinal design)来探讨重大事件、生活琐事与抑郁之间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施测对象是在校大学生,问卷采用团体施测方式,对每个对象进行2次测试。第1次测试在2005年10月下旬进行,第2次测试在2005年11月下旬进行,分别发放相同问卷310份,得到2次测试均有效的问卷23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5.48%。其中男生82名(35.0%),女生152名(65.0%);来自城市的学生60名(25.6%),农村学生174名(74.4%)。年龄最大22岁,最小17岁,平均为18.91岁。

  1.2 工具
   
  1.2.1 生活事件问卷  该问卷由常逢锦编制,共39个项目,包括主要生活事件、日常琐事2个分量表,采用4级记分。2个分量表及总问卷的α系数为0.83~0.91,2个分量表及总问卷与SCL-90的3个分量表相关系数均在0.001水平显著,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预测效度 [6] 。
    
  1.2.2 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该量表由20个项目组成,按1~4级评分。SDS的评分不受年龄、性别、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应用 [7] 。
    
  1.3 数据分析  将所有调查结果用FoxPro6.0进行管理,采用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包括相关分析和层级回归分析。

  2 结果
    
  研究的主要结果可用2个交叉滞后回归模式图描述(图1,2),图中的双向箭头表示相关分析结果,数据为相关系数;单向箭头表示采用层级回归技术获得的回归分析结果,数据为标准化的回归系数。
    
  图1 重大事件与抑郁的交叉滞后回归模式(略)
   
  图2 生活琐事与抑郁的交叉滞后回归模式(略)

  图1显示,重大事件(前测)与抑郁(前测)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37(P=0.000),重大事件(后测)与抑郁(后测)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70(P=0.000),表明同步相关比较一致,这符合交叉滞后设计的基本假设 [8] 。层级回归分析表明,当以大学生的重大事件(前测)和抑郁(前测)为自变量,预测抑郁(后测)时,在控制抑郁(前测)的作用后,重大事件(前测)对抑郁(后测)无显著的预测意义(β=0.027,P>0.05);当以大学生的重大事件(前测)和抑郁(前测)为自变量,预测重大事件(后测)时,在控制重大事件(前测)的作用后,抑郁(前测)对重大事件(后测)也无显著的预测意义(β=0.066,P>0.05),因此不能发现重大事件和抑郁的因果关系。
   
  图2显示,生活琐事(前测)与抑郁(前测)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68(P=0.000),生活琐事(后测)与抑郁(后测)之间的相 关系数为0.522(P=0.000),表明同步相关比较一致。层级回归分析表明,当以大学生的生活琐事(前测)和抑郁(前测)为自变量,预测抑郁(后测)时,在控制抑郁(前测)的作用后,生活琐事(前测)对抑郁(后测)有显著的预测意义(β=0.189,P<0.01);当以大学生的生活琐事(前测)和抑郁(前测)为自变量,预测生活琐事(后测)时,在控制生活琐事(前测)的作用后,抑郁(前测)对生活琐事(后测)无统计学预测意义(β=0.066,P>0.05),因此可以认为生活琐事是抑郁的前因变量。
    
  3 讨论
    
  生活事件作为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直接因素,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关于青少年如何应对生活事件的研究很多,学生抑郁情绪的发生可能与学生受各种生活事件的影响有关是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4] 。心理应激理论认为:应激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含义,造成生理、心理功能紊乱的紧张性刺激物;介于2者之间的一种状态,刺激物所导致的适应不良反应,抑郁是最常见的反应之一 [9] 。然而有研究者发现,即使发生最严重的事件,也并不能让所有人产生抑郁,于是就提出抑郁的“素质-压力”理论。“素质-压力”理论认为,压力和素质之间至少存在3种关系,与主要事件相比,生活琐事产生的压力可以更好地预测抑郁的发生 [10] 。本研究以234名大学生为对象,进行短期追踪研究,在同步相关一致的前提下,发现生活琐事(前测)能显著地预测抑郁(后测)。表明生活琐事是抑郁的前因变量,这与抑郁的“素质-压力”理论是一致的。
    
  4 参考文献
    
  [1] 刘贤臣,马登岱,刘连启,等.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青少年抑郁的相关性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5(3):166-167.
   
  [2] KESSLER RC.The effects of stressful life events on depression.Annu RevPsychol,1997,48:191-211.
   
  [3] 张月娟,阎克乐,王进礼.生活事件、负性自动思维及应对方式影响大学生抑郁的路径分析.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1(21):96-99.

  [4] 徐馨琦,方平,卫海燕.青少年抑郁研究理论及研究展望.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19-123.
   
  [5] RICE,著.胡佩诚,译.健康心理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143-146.
   
  [6] 常逢锦.大一学生生活事件问卷//常逢锦.大一新生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心境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硕士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3.
   
  [7]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195.
   
  [8] 王重鸣,著.心理学研究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07-109.
   
  [9] 李永鑫,李艺敏.国内护理工作应激研究现状.护理研究,2003,17(6A):629-631.
   
  [10] 邱炳武,王极盛.抑郁研究中的素质压力理论述评.心理科学,2000,23(3):361-362.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心理学系心理与行为研究所,开封 475001。

作者: 李永鑫,周广亚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