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第27卷第7期

河南省城市初中学生离家出走行为及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河南省城市初中学生离家出走行为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4个省辖市12所初中的5158名学生,应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调查前的1a中,初中生产生......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河南省城市初中学生离家出走行为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4个省辖市12所初中的5158名学生,应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在调查前的1a中,初中生产生过离家出走意念和尝试离家出走的报告率分别为35.3%和7.2%;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首次吸烟年龄、与继父生活、自杀意念、节食减肥、孤独感、看电视时间、失眠等7项因素与离家出走意念的产生关系密切。 结论 应高度重视学生离家出走行为的预防和控制,并积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  离家;意念;行为;因素分析,统计学;学生

  为了解河南省城市初中生离家出走情况,以便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研究方案》的实施安排,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4年11月-2005年10月对河南省4个省辖市的青少年离家出走情况进行了调查,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河南省4个省辖市,共调查学生5158名。其中男生2554名,女生2604名;一至三年级学生分别为1796,2069和1293名;普通初中学生2524名,重点初中学生2634名。年龄为11~16岁。
   
  1.2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首先将各省辖市市区内初中学校按类型分为普通初中和重点初中2层,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调查点校,再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每个年级随机选取2~3个班。调查问卷采用中国CDC制定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离家出走是其中一部分。由经过培训的省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专业人员担任调查员,在学校保健教师的配合下,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
   
  1.3  统计分析  调查数据采用Epi Data软件进行录入,并采用双录入法对录入数据进行核查,以保证录入数据的准确可靠。数据的统计处理采用Stata9.0软件进行。
    
  2 结果
    
  2.1  离家出走意念  35.3%的学生调查前1a想过离家出走,其中男生为31.7%,女生为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27.31,P<0.01);一年级学生报告率为29.6%,二年级为37.7%,三年级为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40.94,P<0.01)。
   
  学习成绩不同,离家出走意念的报告率也明显不同,自我评价学习成绩差、成绩中下等、成绩中等、成绩中上等、成绩好的儿童离家出走意念的报告率分别为44.54%(163/366),43.05%(406/943),34.80%(505/1451),32.00%(423/1322)和28.01%(145/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56.04,P<0.01)。

  2.2  离家出走行为  7.2%的学生在调查前1a曾尝试离家出走。男生离家出走的报告率(9.3%)高于女生(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30.52,P<0.01)。一年级学生离家出走报告率为6.6%,二年级为7.4%,三年级为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1.79,P>0.05)。自我评价学习成绩差、成绩中下等、成绩中等、成绩中上等、成绩好的儿童曾尝试离家出走的报告率分别为14.60%,9.70%,6.55%,4.93%和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51.09,P<0.01)。
   
  2.3  单亲家庭儿童离家出走倾向  603名单亲家庭的子女中,在调查前1a曾想过离家出走的为43.45%,高于双亲家庭(3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8.75,P<0.01);曾尝试离家出走的占10.78%,高于双亲家庭(6.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12.52,P<0.01)。
   
  2.4  重组家庭儿童离家出走倾向  66名重组家庭子女中,在调查前1a中想过离家出走的占62.1%,曾尝试离家出走的占21.1%,产生离家出走意念和曾尝试离家出走的报告率均高于单亲家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8.37,6.21,P<0.01或P<0.05)。
   
  2.5  离家出走意念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以离家出走意念有无作为因变量,以父母文化程度、学习成绩、课外活动时间、课外补习时间、上网时间等47项相关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所有自变量均为二分类变量或有序变量),进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 tic回归分析,最后筛选出31项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 以离家出走意念有无作为因变量,以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31项因素和行为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Backward法,剔除和选入变量的概率为0.05和0.06),最后入选Logistic回归模型的影响因素有7项,模型回代的准确率为77.0%。见表1。
    
  表1 河南省城市初中学生离家出走意念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略)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在河南省城市初中学生中,有35.3%产生过离家出走的意念。产生离家出走意念与尝试离家出走人数之比约为5∶1。河南省初中学生离家出走意念及离家出走行为的报告率均高于沈阳 [1] ,低于广西 [2] 。离家出走意念、尝试离家出走的报告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且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女生尝试离家出走的报告率低于男生,但离家出走意念的报告率却明显高于男生。本研究结果提示,父母离异、再婚、学业不良均是影响儿童青少年离家出走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首次吸烟年龄、节食减肥、孤独感、看电视、失眠等因素和行为与离家出走意念密切相关。具有离家出走倾向的初中生其自杀意念的报告率是正常学生的6倍,其OR值为6.63。对尚未成年的儿童来说,家庭和父母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保护者和依赖者,一旦没有了依靠,而他们又不具有成年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离家出走便成为解决目前生活处境的一种办法。但离家出走不仅不能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且由于没有收入,缺乏社会经验,增加了其他危险性,使他们常常成为犯罪的受害者,被抢劫、殴打或遭到性攻击。离家出走的青少年,特别是经常出走的,很有可能参与一些非法活动,包括吸毒、酗酒、性行为的混乱等,对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造成更加严重的伤害 [3] 。在城市初中学生中,约1/3产生过离家出走的意念,这不能不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家庭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参考文献】
    [1] 汤先伟,张丹,范康敏,等.沈阳市城区初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1,14(2):88-90.

  [2] 阮青,黄林,韩彦彬,等.广西青少年伤害相关危险行为流行状况调查.广西预防医学,2005,11(5):288-289.

  [3] HAUKSSON H,ARNARSON EO.Operation of an emergency shelter in the Red Cross House(RCH)for runaway,throwaway and homeless adolescents in Iceland during the period1996-2000.Laeknabladid,2003,89(6):507-512.


作者单位: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郑州 450016。

作者: 杨汴生,何健,钟娅,彭永平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