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第27卷第8期

河南省城市初中学生自杀及相关因素研究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河南省城市初中学生自杀行为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4个省辖市12所初中的5158名学生,应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初中生在调查前1a产生过自杀意念......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河南省城市初中学生自杀行为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4个省辖市12所初中的5158名学生,应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初中生在调查前1a产生过自杀意念、企图自杀和自杀未遂报告率分别为23.5%,7.7%和2.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抑郁、看色情书籍和音像、学习压力、离家出走意念、每天运动时间、课外补习时间、与祖辈一起生活、孤独感、节食减肥、饮酒次数10项因素与自杀意念密切相关。 结论 应高度重视学生自杀行为的预防控制。针对影响因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  自杀;因素分析,统计学;城市;学生

  为了解河南省青少年自杀行为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以便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研究方案》的实施安排,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4年11月-2005年10月对河南省4个省辖市的青少年自杀行为进行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河南省4个省辖市,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首先将各省辖市市区内初中学校按类型分为普通初中和重点初中2层,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调查点校;然后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每个年级随机选取2~3个班,共调查学生5158名。其中男生2554名,女生2604名;一至三年级学生分别为1796,2069和1293名;普通初中学生2524名,重点初中学生2634名。年龄为11~16岁。

  1.2  方法
    
  1.2.1  抽样 

  调查问卷采用中国CDC制定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影响健康的行为和不良生活方式,自杀倾向是其中一部分。由经过培训的省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专业人员担任调查员,在学校保健教师的配合下,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学校教师不在调查现场,并对学生填写资料保密。
   
  1.3  统计分析

  调查数据采用Epi Data软件进行录入。数据的统计处理采用Stata9.0软件进行。

  2 结果
    
  2.1  自杀倾向
    
  2.1.1  自杀意念 

  23.5%的初中学生在调查前1a中曾想过自杀,其中男生为18.8%,女生为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59.16,P<0.01);一年级学生该项报告率为18.7%,二年级为25.9%,三年级为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34.99,P<0.01)。
   
  2.1.2  自杀企图 

  7.7%的学生在调查前1a曾经为如何自杀制订过计划,即有自杀的企图,其中男生为6.4%,女生为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11.59,P<0.01);一年级学生该项报告率为5.9%,二年级为8.2%,三年级为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14.16,P<0.01)。
   
  2.1.3  自杀未遂 

  2.5%的学生在调查前1a曾采取措施试图自杀,其中男生为2.4%,女生为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0.30,P>0.05);该项报告率重点初中(3.7%)高于普通初中(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9.73,P<0.01);一年级学生该报告率为2.1%,二年级为2.9%,三年级为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 =2.21,P>0.05)。
   
  2.2  单亲家庭儿童自杀倾向 

  长期在单亲(父亲或母亲)家庭生活的子女,在调查前1a曾想过自杀的(即有自杀意念)为34.8%(210/603);曾经为如何自杀制订过计划,即有自杀企图的为13.1%(79/603);曾采取措施试图自杀的占4.3%(26/603)。
   
  2.3  重组家庭儿童自杀倾向
 
  66名重组家庭子女中,在调查前1a产生过自杀意念的为33.3%,有自杀企图的为12.1%,曾采取措施试图自杀的占6.1%。
   
  2.4  自杀意念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以自杀意念有无作为因变量,以父母文化程度、学习成绩、课外活动时间、课外补习时间、上网时间等47项相关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所有自变量均为二分类变量或有序变量),进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最后筛选出33项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
   
  以自杀意念有无作为因变量,以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33项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Backward法,剔除和选入变量的概率为0.05和0.06),最后入选Logistic回归模型的影响因素有9项,模型回代的准确率为80.98%。见表1。表1 河南省城市初中生自杀意念的多因素非条件(略)
    
  3 讨论
    
  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经历着身心各方面的急剧变化,较童年期更容易出现心理行为问题。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城市有23.5%的初中学生在调查前1a内产生过自杀意念, 自杀意念与自杀计划、自杀未遂人数之比约为9∶3∶1。女生自杀意念、自杀企图的报告率均高于男生,且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性别、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重点初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企图及自杀未遂的报告率均高于普通初中,单亲及再婚家庭青少年自杀意念、自杀企图、自杀未遂的报告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家庭。河南省城市初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未遂的报告率均高于沈阳同期的调查结果 [1] ;与美国CDC2005年的监测结果 [2] 及Donnell报道的结果 [3] 相比,河南省初中学生自杀意念的报告率相对较高,而自杀企图和自杀未遂的报告率相对较低。

    Pelkonen [4] 指出,在青少年自杀的社会心理危险因素中,学校问题是重要因素,考试失败、休学、失学的个体,自杀的危险分别是对照青少年的3.3,6.1和5.1倍。不良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家庭心理环境不良会以某种方式影响孩子的心理,易产生自杀行为。由于父母的辱骂、苛刻、拒绝会使孩子体验到无价值感、邪恶感、自我憎恨感,从而导致自杀行为 [5]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抑郁、看色情书籍音像、学习压力、离家出走意念、课外补习时间、和祖父辈生活、孤独感、节食减肥、饮酒次数9项因素与自杀意念产生关系密切,其中离家出走意念与自杀意念的产生关联较强,其OR值为6.63。

    自杀意念的产生虽然与自杀行为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却是自杀行为的重要基础。在自杀死亡者中,约有80%在行动前以各种形式表露过自杀念头 [6]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127名自杀未遂的学生中,有84.25%(107人)产生过自杀意念,有70.08%(89人)曾制定过自杀计划。表明多数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发生并非是偶发事件,或一时冲动。因此,早期发现有自杀倾向者,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及时援助,是预防自杀行为发生的重要措施。各级教育、卫生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学生自杀、离家出走等极端行为的预防控制工作,根据青少年的身心发育特点,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塑造青少年健全人格,增强其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珍惜生命。学校和家长对学生中的高危人群,如学业困难者、有重大负性生活事件者及个性孤僻、人际交往困难者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关注,变被动式危机干预为主动式危机干预,以减少自杀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汤先伟,张丹,范康敏,等.沈阳市城区初中学生健康危险行为现状.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1,14(2):88-90.

[2]DANICE K,EATON PhD.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United States,2005.http://www.cdc.gov,2006-11-6.

[3]DONNELL L,DONNELL C,WARDLAW DM,et al.Risk and resiliency factors in fluencing suicidality among urban African American and Latino youth.Am J Commu Psychol,2004,33(1):37-49.

[4]PELKONEN M,MARTTUNEN M.Child and adolescent suicide:Epidemi-ology,risk factors,and approaches to prevention.Paediatr Drugs,2003,5(4):243-265.

[5]蔡军,肖水源,周萍.死亡概念的发展和儿童与少年的自杀意念.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3,30(1):31-34.

[6]肖水源.自杀危险性的临床评估.中国医师杂志,2001,3(2):87-90.


作者单位: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郑州 450016。

作者: 杨汴生,何健,钟娅,彭永平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