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7年第27卷第11期

广州市中学生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中学生的营养水平和现状,为中学生超重与肥胖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按分层和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4所中学初一至高二年级共4542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通过家长问卷收集学生家庭背景资料,分析学生营养状况与家庭因素的关系。结果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2。0%,女生超......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中学生的营养水平和现状,为中学生超重与肥胖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按分层和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4所中学初一至高二年级共4 542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通过家长问卷收集学生家庭背景资料,分析学生营养状况与家庭因素的关系。结果 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2.8%和5.0%,女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6.6%和2.7%。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超重和肥胖与性别、母亲文化程度、父母亲现在和青年时体重、出生时体重以及体力活动因素有关。结论 中学生的营养状况值得关注。安排合适的运动和开展正确的家庭营养指导,对改善学生的身体状况和营养状况将有帮助。

【关键词】  营养状况 肥胖症 因素分析,统计学 学生

    我国大城市7~18岁学生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逐年增加,从1985年的1.23%和 0.25%增长至2000年的 11.74%和5.36%[1],15 a检出率分别增加了8.5倍和20.4倍。有调查显示,少年期的超重和肥胖与成年期超重和肥胖有密切相关,会使患高血压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学生超重与肥胖不断增加的现状已越来越引起社会和家长的广泛关注[2-3]。近年来的调查分析普遍认为,学生的超重、肥胖与不良生活方式,如膳食不合理、缺乏运动和休闲与静坐时间不良等有密切关系[4-5],也与家庭因素,如家务劳动、睡眠习惯、生活规律等因素有关。该调查目的是了解广州市10~18岁中学生超重与肥胖的现状,同时分析超重和肥胖与运动量、静坐时间、出生体重以及家庭背景资料的关系,从而为中学生超重与肥胖的预防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广州市4所中学,在被抽取的学校初一至高二年级再随机抽取2个年级,以该年级全体学生(共4 542名学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表4 542份,收回有效问卷3 875份,有效率为85.3% 。其中男生1 818名,女生2 057名;年龄为10~18岁,平均为(14.47±1.68)岁。汉族学生3 767名,占97.2%;其他民族占2.8%。

    1.2  调查内容和方法  参考美国2005年青少年行为危险因素系统问卷(YRBSS),制定广州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经预试后用于现场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运动史、饮食习惯、吸烟史、饮酒史等;学生家长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家长行为特征、家庭经济收入和父母职业等内容。由经过统一培训的校医作为调查员,开展调查工作。学生问卷由校医发放到班级,由学生采取无记名方式填写并当场收回。家长问卷由学生带回家,由父母填写后收回。

    1.3  体格检查  体检工作由广州市教育局学生体检中心完成。体检的方法和仪器采用《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手册》规定的标准统一进行。通过学生体检资料获得学生身高、体重、血压、肺活量、血红蛋白(采用WHO推荐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等数据资料。

    1.4  诊断标准  以国际科学学会中国肥胖工作组推荐的《中国学龄儿童BMI超重、肥胖筛查分类标准》进行学生超重和肥胖的判定,以体重低于第10百分位者为消瘦。采用标准代谢等量值(standard metabolic equivalent,MET)[6]估计体力活动的等量能量消耗值, 即将学生自述的不同强度的运动种类和运动时间转化为相当于平均每天标准代谢量时间(h):<3 MET的体力活动为低运动量,3~6 MET的体力活动为中等运动量,>6 MET的体力活动为强运动量。按照1998年WHO推荐的贫血筛检标准进行贫血诊断(以血红蛋白值10~12岁组<115 g/L;12~14岁组<120 g/L;14岁以上组男生<130 g/L和女生<120 g/L诊断为贫血者)。

    1.5  数据录入和分析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经逻辑校对后进行统计分析。单题错答或未答者则单题不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营养状况评价  男、女生的超重率分别为12.8%和6.6%,肥胖率分别为5.0%和2.7%;男、女生消瘦检出率分别为9.6%和9.5%,贫血率分别为2. 8%和4.7%。见表1。

    2.2  消瘦、超重和肥胖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见表2。表1  广州市不同年龄男女学生的BMI和超重与肥胖检出情况注:()内数字为检出率/%。卫生日介绍(9):全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2001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正式审议通过,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为搞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活动,卫生部决定从2002年起,以每年4月的最后1周为《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表2  消瘦、超重和肥胖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注:Q1为第1~25百分位,Q2为第26~50百分位,Q3为第51~75百分位,Q4为第76~100百分位。

    3  讨论

    3.1  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并存  广州市男、女中学生的超重率分别为12.8% 和6.6%,肥胖率分别为5.0%和2.7%,这一结果与全国大城市青少年学生的体质情况接近[7-8]。同时,以体重低于第10百分位为消瘦诊断标准,则男、女生消瘦检出率分别为9.6%和9.5%,贫血检出率分别为2. 8%和4.7%。提示广州市中学生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并存,特别是营养不良的问题应引起警惕。

    3.2  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  对学生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女生较男生不容易发生超重和肥胖。母亲的文化程度越高,其子女消瘦的危险性越低,但肥胖的危险性越高,这可能与高文化程度的母亲在妊娠和婴儿期较文化程度低的母亲更多地关注孩子的营养有关。母亲无论现在或青年时期,一旦体重超重,其子女超重和肥胖的概率都加大,消瘦的风险减少;而父亲现在和青年时体重越重,子女的消瘦概率越低,只有当父亲的体重在第75百分位以上时,其子女的肥胖风险才加大。

    调查发现,体力活动减少将增加青少年消瘦的风险,同时也使超重和肥胖的风险增加。但非常不爱运动对肥胖的影响不明显。每天观看电视的时间长短和家庭经济收入对消瘦和肥胖的影响也较小。

    (致谢:衷心感谢广州市教育局学生体检中心对该研究项目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季成叶,孙军玲.中国学生超重肥胖流行现状与15年流行趋势.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6(2):194-197.

[2] 李炳臣,吴晓文,许波.小儿肥胖症及其成年期相关疾病的研究概况.实用医药杂志,2004,21(12):1 117-1 118.

[3] 李应光,张力新,郝晓航. 泰安市中小学生肥胖现状及高血压危险因素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4,25(4):431-432.

[4] JOHN RP,WALTER JP,FACS.Epidemiology of obesity in the United States.Gastroenter Clin N Am,2005,34:1-7.

[5] 沈秀华,孙建琴,程五凤,等.上海市儿童少年饮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调查.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0,12(11):506-508.

[6] AINSWORTH BE, HASKELL WL, WHITT MC, et al. Compendium of physical activities:An update of activity codes and MET intensities. Med Sci Sports Exerc, 2000,32:498-516.

[7] 季成叶.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 筛查标准的应用.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125-128.

[8] 曹若湘,王绍丽.北京市学生肥胖流行状况与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5,26(7):563-564.


作者单位:广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广东 510180。

作者: 邓晓娟,徐亮,由天辉,吴彤,宋世坤,陈竟芬,陈小茜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