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第28卷第3期

赣南地区乡镇留守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赣南地区乡镇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促进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方法选取赣南地区3个县市300名留守学生,采用SCL-90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PSS10。结果留守学生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6个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国内中学生常模,留守女学生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赣南地区乡镇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促进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方法 选取赣南地区3个县市300名留守学生,采用SCL-90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留守学生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6个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国内中学生常模,留守女学生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得分显著高于留守男学生。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中学生常模。结论 影响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较多。社会、家庭和学校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使留守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关键词】  精神卫生;抑郁;焦虑;对比研究;学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城或者到沿海发达地区打工,留守学生群体呈扩大化趋势。由于留守学生长期与父母分离,在特殊的环境中长大,导致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许多农村留守学生因“情感饥饿”而产生了自卑、抑郁、自我封闭、憎恨、仇视等不良心理,这对农村基础教育工作产生了较大冲击,给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埋下了诸多隐患。加强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当前社会、学校、家庭刻不容缓的任务,必须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2006年7-8月笔者对赣南地区乡镇300余名留守学生进行SCL-90问卷调查,并对所得数据统计分析,以期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赣南地区南康唐江镇、于都罗坳镇、赣县江口乡的3所乡镇初级中学共300名留守学生为对象,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55份,有效率为85.0%,其中男生126名,女生129名。

  1.2  方法  采用心理测验量表SCL-90,共90道题目,分为F1(躯体化),F2(强迫),F3(人际关系敏感),F4(抑郁),F5(焦虑),F6(敌对),F7(恐怖),F8(偏执),F9(精神病性),F10(其他)等10个因子。每一项因子实行5级评分制度,1分:无症状;2分:轻度;3分:中度;4分:偏重;5分:严重。
   
  采用团体测试的方法,抽样完成后,集中组织,使用统一指导语,按测验的标准程序实测。剔除无效问卷,运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有效问卷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留守学生与国内中学生常模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由表1可知,留守学生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6个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国内中学生常模[1]。提示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较为内向,情绪较不稳定,对外人存在不信任感。

  表1  赣南地区留守学生与国内中学生常模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略)

  2.2  男女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由表2可知,男女留守学生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留守女学生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得分显著高于留守男学生。说明留守女学生更容易出现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方面的心理问题,表现为焦虑和躯体上的一些不适感,显得忧郁、不信任、悲观、多虑、喜欢独处、缺乏自信。

  表2  赣南地区不同性别留守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略)

  3  讨论
   
  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中出现的盲区是影响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研究表明,在个体的早期发展中,父母的关爱、支持和鼓励容易使个体建立起初始接触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信任感和安全感的建立保证了子女成年后与他人的顺利交往[2]。而个体信任感和安全感的缺乏,会随着个体的发展逐渐产生一种孤僻、无助的性格,难以与人相处,易产生心理异常,特别是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留守学生的父母长期在外,平时很少联系,只是偶尔打电话回家,忽视了孩子的内心感受,难以与孩子及时沟通交流。因此,留守学生由最初对父母信任感和安全感的缺乏,转向了对外界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从而给他们今后的成长造成了影响。
   
  调查显示,留守学生的代养人多数是祖辈和亲戚,文化程度和知识水平较低,教育观念陈旧,方法简单,对学生的照顾往往局限于生活,难以给学生学习和心理成长上的帮助和疏导。代养人的教育方式也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许多代养人对留守学生的不良表现过于宽容、溺爱,一味迁就,在这种家庭环境的熏陶下,留守学生常表现得固执和倔强,遇事争强好胜,不讲理,不服输,任性,孤僻,内向,骄横,脆弱;或由于不是自己的孩子,在教养过程中有所顾忌,不敢严格管教,放纵学生;或代养人的教育责任心不强,对学生放任自流;有些代养人对学生采取专制的态度,压制学生的个性发展;还有的为了避免学生受伤,限制学生的活动,使学生心理的发展受到影响,如胆小、懦弱、不敢尝试新事物,交往能力差[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留守学生这一群体还正在扩大,留守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现状既是一个家庭问题,也是“三农”问题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关注。为此,笔者建议:(1)代养人转变观念,重视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2)家长与学生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和沟通,在沟通时间上,原则上最好做到每个星期联系1次,以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3)学校多给留守学生一些关爱,在感情上关怀他们,在心理上疏导他们,在学习上帮助他们,在生活上体贴他们,有针对性地为他们解决思想、心理、学习、生活上的困难[4];(4)学校对“留守学生”的情况开展细致调查[5],对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活动中的表现及健康状况进行登记,并将他们父母的通讯地址、电话、务工地点以及临时监护人身体状况和文化程度等有关资料进行归档,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使其家长或临时监护人员及时了解“留守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5)学校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专设心理教育教师,在课内外教育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6-7],学校、代养人、父母应加强沟通与联系,关心学生的心理成长,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中遇到的各种心理烦恼,做好心理疏导和教育工作,使留守学生身心在良好的环境中得以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北京大学.PES Tool Box使用手册.Insight Group,1999:225-228.

  [2] 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70-272.

  [3] 李庆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发展的影响.上海教育科研,2002(9):25-26.

  [4] 周丽.关注“留守学生”促其健康发展.湖北教育,2003(3):24-26.

  [5] 罗定,周得群.关爱“留守少年”.青少年犯罪问题,2001(3):8-9.

  [6] 朱科蓉,李春景,周淑琴.农村“留守子女”学习状况分析与建议.教育科学,2002(4):21-22.

  [7] 包军.农村小学“留守孩子”管理之我见.中小学管理,2003(12):41-42.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 江西环境工程学院

作者: 龙军,沈英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