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8年第28卷第7期

兰州市10~18岁中小学生血清叶酸水平分析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关键词】叶酸血清学试验学生叶酸是B族维生素的一种,主要通过食物摄入,人体内的肠道细菌也可以合成一部分叶酸,但吸收很少叶酸缺乏与神经精神疾病密切相关[1-2]。青少年由于生长发育迅速,可造成叶酸缺乏而产生巨细胞性贫血,引起生长发育滞后。为此笔者对兰州市1208名10~18岁中小学生的血清叶酸进行检测......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叶酸 血清学试验 学生

    叶酸是B族维生素的一种,主要通过食物摄入,人体内的肠道细菌也可以合成一部分叶酸,但吸收很少叶酸缺乏与神经精神疾病密切相关[1-2]。青少年由于生长发育迅速,可造成叶酸缺乏而产生巨细胞性贫血,引起生长发育滞后。为此笔者对兰州市1 208名10~18岁中小学生的血清叶酸进行检测,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兰州市市区2所小学五~六年级在校学生及市区2所职业高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检测学生1 208名,年龄为10~18岁。

  1.2  方法

  1.2.1  血样采集 

  要求调查对象禁食12 h,于次日清晨抽血3 mL,2 h内3 500转/min离心15 min(r=18 cm)分离血清,置-40℃保存备用。

  1.2.2  叶酸试剂 

  由美国索林生物技术中心提供。

  1.2.3  检测仪器 

  GC-1200双探头γ-放射免疫计数器,由中国科技大学中佳公司生产。

  1.3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1.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u检验,LSD-t检验,χ2检验,检验水准均为0.05。

  2  结果

  2.1  血清叶酸水平 

  由表1可见,只有16~18岁年龄组血清叶酸质量浓度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同性别不同组进行t检验,女生中16~18岁组叶酸质量浓度与低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男生组中叶酸质量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兰州市区10~18岁不同性别学生血清叶酸质量浓度比较(略)注:▲女生不同年龄组之间比较,16~18岁组与10~12岁组t=3.35,P<0.05;与13~15岁组t=2.95,P<0.05;10~12岁组与13~15岁组t=0.58,P>0.05。

  2.2  叶酸缺乏率 

  以叶酸质量浓度小于3.8 ng/mL作为叶酸缺乏,对同年龄组不同性别叶酸缺乏率进行比较,只有16~18岁组叶酸缺乏率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同性别不同年龄组进行R×C列表χ2检验,女生组叶酸缺乏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组叶酸缺乏率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表2  兰州市区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学生叶酸缺乏率比较(略)注:对同性别不同年龄组缺乏率进行比较,男生组χ2=4.33,P<0.05;女生组χ2=2.59,P>0.05。

  3  讨论

    美国低收入人群中有10%的成年人和60%的青少年及老年人叶酸摄入不足[3]。根据各地对青少年营养水平调查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近年来学生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粮食消费量减少,膳食中蔬菜、水果的消费量下降,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减少,动物性食物和油脂的摄入量明显上升,偏离了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4]。另外,在学生中,长时间上网,不喜欢参加体育锻炼,喜欢肉食、汉堡、薯条、奶油蛋糕、冰淇淋、巧克力、含糖饮料者已占有相当的比例[5]。调查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清叶酸水平呈下降趋势。提示儿童在进入快速生长期之前叶酸含量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上,而随着儿童的第二个快速生长发育的到来,对叶酸需求量的增加导致叶酸含量呈下降趋势。

    此次调查中,男生在15岁以前叶酸缺乏率与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15岁以后,叶酸水平虽然也呈下降趋势,但叶酸缺乏率并未见增高。13~15岁组叶酸缺乏率最高,而13~15岁正是男孩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建议男生在进入快速生长发育期时应及时补充叶酸。而女生中16~18岁组叶酸质量浓度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叶酸缺乏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这可能是进入青春期后,女孩由于月经期失血,以及部分高中女生受时尚、广告及同伴的影响较大,过分关注自己的体像,因不满自己的体像而引发过度节食减肥倾向[6]。在进入青春期后,女生叶酸缺乏率升高,应引起重视。进入青春期后的女孩应加强营养,均衡膳食;同时应及时加强对青少年的叶酸水平监测,以防止由于叶酸的缺乏而影响少年儿童的发育。

【参考文献】
    [1]陈青川,牟世芬.叶酸与人体健康.化学教育,1996,8:1-5.

  [2]CARNEY MWP.神经精神障碍与营养缺乏.医学进展,1997,2(1):21.

  [3]SENTI RF,PILCH SM.Analysis of folate date from the Zad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HNANES-Ⅱ).Nutrition,1985,115(11):1 398-1 402.

  [4]翟凤英,何宇纳,马冠生,等.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现状及变化趋势.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485-488.

  [5]杲强.2005年甘肃汉族学生营养状况.中国学校卫生,2007,28(1):51-52.


作者单位:甘肃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兰州 730050

作者: 梅澍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