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第29卷第2期

中国城市中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及其聚集状况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中国城市中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及其聚集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5年18省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资料,共分析177115名城市中学生的不健康饮食行为。结果男、女生7项不健康饮食行为检出率分别为:频繁喝软饮料2。不健康减肥行为1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国城市中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及其聚集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5年18省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资料,共分析177 115名城市中学生的不健康饮食行为。结果 男、女生7项不健康饮食行为检出率分别为:频繁喝软饮料2.7%和1.5%;频繁吃甜点心9.4%和14.0%;频繁吃西式快餐1.6%和1.2%;偏食37.1%和39.8%;不喝牛奶17.5%和17.0%;不吃早餐8.6%和7.8%;不健康减肥行为10.1%和23.1%。各种行为检出率及其聚集有明显的地区、性别、年级差异。结论 应重视青少年不健康饮食相关行为预防,通过建立健康促进学校、开展生活技能教育等措施实施。

【关键词】  饮食习惯;饮料;乳;学生;市区人口

  Analyses on the Dietary Patternrelated Healthrisk Behaviors and the Cluster Features in Chines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JI Chengye,CHEN Tianjiao, HUANG Liqiao,et al.

  Institute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10019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etaryrelated health risk behaviors and their clustering in the Chines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for the purpose of intervening. Methods    Data of the 2005 National Survey on Adolescents' Health Risk Behavior in 18 provinces were used. In total 177 115 questionnaires were anonymously filled by the students. Results    The prevalence of seven unhealthy dietary behaviors were 2.7% and 1.5% for frequently softdrinking, 9.4% and 14.0% for frequent consumption of sweet cakes, 1.6% and 1.2% for frequently eating westernstyle snacks, 37.1% and 39.8% for partial eclipse, 17.5% and 17.0% for nondrinking of milk, 8.6% and 7.8% for the habit of skipping breakfast, and 10.1% and 23.1% for taking unhealthy reduce and weight control, for males and females,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 disparities were found both in the prevalence of these behaviors and their clusters among socioeconomic areas, in different schoolclasses and between genders. Conclusion    High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on the prevention of adolescents' unhealthy dietary related behaviors. The effective measures will be combined by setting up of health promoting schools and the lifestyle education.
   
  【Key words】   Food habits; Beverages; Milk; Students; Urban population

  不健康饮食相关行为由导致高能量高脂食物过多摄入、营养食品(牛奶、蔬菜、水果)摄入过少、不良饮食习惯(偏食、过多零食、不吃早餐)、不健康减肥行为等构成,是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1]。各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对儿童饮食行为的监测,因为这些行为和营养摄入(能量、营养素的质和量)、不良生活方式等,都是导致儿童少年肥胖、营养不良的直接原因[2];通常一个国家/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愈高,行为因素在青少年营养问题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愈大[3]。2005年我国对18个省市进行的“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研”汲取美国YRBSS问卷内容,增加了有国情针对性的指标,组成基本完善的指标体系,取得大量具有全国代表性的信息。本文据此对城市青少年进行分析,首要目的是比较不同社会经济群体中各类不健康饮食行为的流行现状;其次,通过分析这些行为在学生群体内的性别、年级特征及其个体聚集性,为各级卫生、教育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北京等18个省市的城市中学生群体。对象从初一至高三年级分6组,年龄12~18岁;91.7%为汉族,民族学生随校自然参与。在知情同意基础上,匿名填写问卷;现场质控达到要求。受试者共177 115人(男86 522人,女90 593人)[4],初一至高三年级男、女生人数分别为13 345,14 401,9 729,20 406,18 014,10 627和12 114,13 608,9 990,23 445,18 873,12 563人。

  1.2   方法与指标   省级样本包括好、中、差3个社会经济片区。各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成测试队,按《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研细则》规定的方法进行调查。通过广泛动员,获得学校积极配合。由7项指标组成体系, 各按程度分3等(除①、⑦以“过去30 d”为时段外,其余指标均以“过去7 d”为限):①喝软饮料,≤1次/d,很少喝;2~3次/d,不时喝;≥4次/d,频繁喝。②吃甜点心,≤1次/周,很少吃;2~7次/周,不时吃;≥2次/d,频繁吃。③吃西式快餐,0次/周,不吃;1~4次/周,不时吃;5~7次/周,频繁吃。④偏食,回答“是”者。⑤不喝牛奶(/酸奶/豆奶/豆浆),6~7 d/周,每天喝;1~5 d/周,有时喝;0 d/周,不喝。⑥不吃早餐,7 d/周,每天吃;3~6 d/周,有时不吃;0~2 d/周,不吃/少吃。⑦不健康减肥行为,采取“限制某类食物”、“故意呕吐”、“长时间禁食”、“擅吃减肥药”4种行为之一。最后,根据上述定义确定频繁喝软饮料、频繁吃甜点心、频繁吃西式快餐、偏食、不喝牛奶、不吃早餐、不健康减肥等7项为不健康饮食行为。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和年级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检出情况   表1显示,各饮食行为随年级的程度分布。男、女各年级“不时”和“频繁”喝软饮料者都占2/3,但其中后者分别仅占2.7%和1.5%;年级越低,报告率越高。女生“不时”、“频繁”吃甜点心者都显著超过男生,而初中生显著高于高中生。女生“频繁”吃西式快餐率低于男生,但其“不时”吃者比例更高,故两者相加略高于男生。男初中生高于高中生,而女生随年级增高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女生偏食者(39.8%)高于男生(37.1%);男女都随年级增高而上升。男、女生“不喝牛奶”率接近,但女生“每天”喝者较多;男女都表现为高中生“不喝”、“有时喝”者较初中生更多。有8.6%和7.8%的男、女生“不吃/少吃”早餐;男女都在初三、高一出现一个小高峰。女生中有不健康减肥行为者(24.2%)显著超过男生(10.1%),年级越高,差异越大。高一、二年级女生该行为检出率≥28%,是女中学生最常见的饮食危险因素。

  表1   我国中学生饮食相关行为检出率的性别和年级分布(略)

  注:各行为不同年级间检出率比较, χ2检验,*P<0.05,**P<0.01。

  2.2   不同经济片区中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比较   表2对不健康饮食行为的分片比较结果多样。仅“不喝牛奶”一项好片检出率低于中、差片,而频繁喝软饮料、频繁吃西式快餐都显现为好片>中片>差片,梯次下降(图1为不同年级不同经济片区男生频繁喝软饮料检出率。女生略)。偏食、不健康减肥行为检出率好片都显著高于中、差片;频繁吃甜点心、不吃早餐则好、中片显著高于差片。

  表2   我国中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检出率的性别和经济片区分布(略)

  注:不同片间检出率比较, χ2检验:*P<0.01,**P<0.01。

  图1   我国不同年级不同经济片区男生频繁喝软饮料检出率比较(略)

  2.3   不健康饮食行为的聚集情况   表3显示,男、女生有1项以上不健康行为者分别占53.2%和62.4%,反映出这类行为普遍存在的现实。女生检出率高于男生,且随年级增长而上升,与女高中生“频繁吃甜点心”、“偏食”、“不健康减肥行为”等交叉发生率较高有关。构成比分析提示,男生个体行为聚集程度较低(仅1项者占74.6%);相反, 27.8%和5.6%的女生同时有2,3项,显著高于男生的20.7%和3.6%。男女生同时具备7项不健康饮食行为中的4项以上者都不足1%。

  2.4   不健康减肥行为的聚集状况   表4示,大多数采取不健康减肥行为者(男86.7%,女87.9%)倾向于使用单项方式;女生采取2~3项者多于男生,但4项同时采用者较男生少。

  表3   我国不同年级中学生不良饮食行为个体聚集状况分析(略)

  表4   我国不同年级中学生不健康减肥行为聚集状况分析(略)

  3   讨论
   
  本研究所设立的指标体系基本上概括了我国青少年人群较普遍的不健康饮食行为;同时针对饮食行为的多样化特征,对这些行为的群体分布和个体聚集性进行综合分析[5]。多数指标引自美国YRBSS监测内容,如频繁喝软饮料,吃甜点心、快餐,不健康减肥行为等。来自欧美国家的大量研究提示,这些行为的发生频度和儿童肥胖的发生、发展存在较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6-7],这就为本研究采用同样的量化方式提供了依据。本研究还针对中国的具体国情,增加了偏食、不吃早餐等指标,因为这些不良饮食行为不仅导致对优质蛋白质、蔬菜水果的摄入不足,引发营养不良(迄今仍普遍存在于我国青少年),同样也不利于对肥胖的防治[8]。学生们对问卷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喝软饮料,从“<1次/d”到“≥5次/d”有7个选择。笔者的策略是:先将这些同答案归纳为“很少喝”、“不时喝”、“频繁喝”等半定量指标,再将其中程度最严重者定为“不健康饮食行为”。这些定义对我国青少年有些偏严,但有助于克服以往一些相关论文的不足:文内充斥各种各样的率,粗看危险行为满视野,实质上真正导致健康危险的行为反而被掩盖[9]。这一做法也是符合青少年生理特点的,我们不可能要求他们完全不吃甜食、不喝饮料,连偶尔去几次麦当劳都成为“危险”行为,关键有一个量(或频数)的问题。本次所建立的行为基线也便于比较和趋势分析。我国正处于经济加速转型的早期,整体上生活水平不高。美国2007年YRBSS报告,仅有23.2%的学生能按营养学家的要求每天吃5份蔬菜/水果,16.8%的学生每天喝3杯以上牛奶;相反,达到本文“频繁”喝软饮料、吃甜点心水平的分别为46.5%和27.8%[10]。换言之,如果我国从现在起不抓紧采取主动干预措施,则伴随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城市青少年中那些易导致肥胖的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即赶上美国的水平。通常对健康危险行为的定义从严,有助于提高行为本身的特异性(有该行为者健康危险的可能性高),代价是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其灵敏性(有健康危险但因程度较低而遭漏筛)[11]。为克服该不足,笔者努力在分析中做到2点:第一,既注重不健康行为表现较重者,也兼顾那些中度表现者。完全有可能的是,某少年每天只喝2~3次软饮料(“不时喝”),饮用的量却显著超过那些每天喝多次(“频繁喝”)而一次仅一二口者。换言之,本定义主要适用于群体,对个体应注意克服机械性,不盲目轻信结果,避免误导。第二,分析数据时先对指标不同答案作频数分布分析,做到心中有数。针对饮食相关行为进行的问卷调查较易进行,缺陷则是只有频数没有量,故深入分析时还应配合膳食营养调查。
   
  本研究从地区、年级、性别差异等角度分析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的群体、个体集聚性。理论依据是:这些集聚性和青少年的生活环境、身心发育特征密切关联,通常集聚性越高,健康危害越大[12]。对地区差异的分析在不同社会经济片间进行,多数不健康饮食行为有明显的“好”>“中”>“差”的趋势,尤以频繁喝软饮料、吃西式快餐、不健康减肥行为(检出率高)等指标敏感,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导致的差异,通过生活水平(家庭收入、可支配性支出)和社会环境(物质、环境可及性等)等发挥作用,社会文化(都市化、生活现代化、信息多元化等对生活观念和方式变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特征是易受大众媒体、流行时尚等影响[13]。今后我国学生中的不健康饮食相关行为将伴随社会经济发展而持续上升。相比之下,不吃早餐、偏食等行为受环境的影响相对小,但它们在反映不健康饮食行为的个体聚集性方面同样发挥积极作用。
   
  分析性别差异的实际意义表现在:(1)许多不健康饮食行为有性别差异,如男生频繁喝软饮料、吃西式快餐等显著高于女生,而女生频繁吃甜点心、不健康减肥等行为显著高于男生。这些都与其生理特征、个性爱好、食欲食量等密切相关。若在干预过程中对这些差异应用得当,可适时、适度发挥保护作用。(2)性别差异对个体集聚性有重要影响。较多男生集中表现出1种行为,多为频繁喝软饮料、吃西式快餐、不吃早餐等,女生则主要由频繁吃甜点心、偏食、不吃早餐和不健康减肥行为等组成,个体集聚性更强。和其他类健康危险行为(暴力、成瘾行为等)明显不同的是,女生的不健康饮食行为表现更具多重性,须从更广泛的角度提供干预。
   
  本次选择年级而非年龄为分析参数,因为它比年龄更确切反映个体的认知水平兼顾生物学特征。无论男女,频繁喝软饮料、吃甜点心、吃西式快餐、不吃早餐等不健康饮食行为都表现为年级越低,发生率越高;相反,偏食、不喝牛奶者的比例高中大于初中。提示认知的影响作用具双向性。前者提示预防肥胖的营养教育重点宜放在青春早期,后者提示高中的营养教育应更多采取启发式,帮助学生在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的基础上培养、巩固良好的生活行为。对不健康减肥行为的个体集聚性分析从另一角度揭示认知对行为的很大影响。较早的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男生、多数女生试图采用长期限制某类食物的方式(如不吃肉)来“减肥”,不过女生中也不乏长时间(24 h以上)禁食,服减肥药(茶)甚至呕吐腹泻等方式者[4]。初一男生同时采取4种不健康减肥行为者较高,因为他们对肥胖的成因和科学减肥的原则(合理膳食+有氧锻炼+生活方式改变)缺乏正确认知,误听人言,胡乱减肥;甚至一边“减肥”一边大喝软饮料,或饿上几天即去快餐店饱餐一顿。如此减肥肯定不能奏效,更无法持久。与减肥男生(大多属真正的肥胖)不同的是,采取不健康减肥行为的女生属真正肥胖者不足1/4,其余则仅为超重、正常体重甚至低体重。换言之,后者的减肥行为很大程度上带有盲目性,其动机(如“以瘦为美”,或将青春期正常的皮下脂肪分布误认为是“发胖”)也属认知缺陷的范畴。盲目的、不健康的减肥行为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可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凡已开展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研的发达国家都将其列为对“不健康饮食行为”的重点监测内容[14]。
   
  伴随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今后我国学校卫生领域将逐步把预防“不健康饮食行为”提上议事日程。为使防治措施更具针对性,宜采取以下策略:(1)采用知-信-行模式,通过传授正确知识(如平衡膳食、科学膳食制度、肥胖和营养不良的成因、什么是科学减肥等),树立健康营养的自觉意识,在此基础上培养良好的饮食行为。(2)通过建立健康促进学校,为实施营养教育活动,创造有益于身心发展的良好环境氛围。(3)采用生活技能(尤其是决策技能、人际交流技能、创造性思维技能等)参与式教育,是迄今国内外公认的改变饮食行为的最佳模式[15]。宜在完善试点工作,总结成绩、经验的基础上,向全国推广。

【参考文献】
    [1] 季成叶.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中国学校卫生,2007,28(4):289-291.

  [2] GRUNBAUM JA, KANN L, KINCHEN SA, et al.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 United States, 2001. J Sch Health, 2002,72(8):313-328.

  [3] HILLA J, SPEAR RN, PAMELA A, et al. Adolescent health behaviors and related factors: A Review. Heal Nurs, 2005,18(2):82-93.

  [4] 季成叶,主编.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52-58.

  [5] CHEN MY, CHOU CC, YANG RJ. Considering the factors of gender and body weight in the promotion of healthy behavior among adolescents. J Nurs Res, 2005,13(3):235-242.

  [6] NEUMARKSZTAINER D, STORY M, RESNICK MD, et al. Correlates of inadequate fruit and vegetable consumption among adolescents. Prev Med, 1996,25:497-505.

  [7] LIEBMANA M, PELICANA S, MOORE SA, et al. Dietary intake, eating behavior, and physical activityrelated determinants of high body mass index in the 2003 Wellness in the Rockies crosssectional study. Nutr Res, 2006,26:111-117.

  [8] LIEN N, LYTLE LA, KLEPP KI. Stability in consumption of fruit, vegetables, and sugary foods in a cohort from age 14 to age 21. Prev Med, 2001(4):217-226.

  [9] VEREECHEN CA, STEFAAN DE, HENAUW S, et al. Adolescents' food habits: Results of the health behaviour in schoolaged children survey. Brit J Nutr, 2005,94:423-431.

  [10]GERBERDING JL, POPOVIC T, STEPHENS IW, et al.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 United states, 2007. MMWR, 2008,57(4):6-34.

  [11]季成叶.中国青少年生长与营养状况变化和改善策略.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4(5):525-529.

  [12]HE KA, KRAMER E, HOUSER RF, et al. Defining and understanding healthy lifestyles: Choices for adolescents. J Adoles Health, 2004,35:26-33.

  [13]GILESCORTI B, MACINTYRE S, CLARKAON JP, et al. Environmental and lifestyl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Perth, Australia. Am J Health Promot, 2003,18(1):93-102.

  [14]NEUMARKSZTAINER D, STORY M, HANNAN PJ, et al. Weightrelated concerns and behaviors among overweight and nonoverweight Adolescents: Implications for preventing weightrelated disorders. Arch Pediatr Adolesc Med, 2002,156:171-178.

  [15]de BAR LL, RITENBAUGH C, AICKIN M, et al. A Health PlanBased Lifestyle Intervention Increases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Adolescent Girls. Arch Pediatr Adolesc Med, 2006,160:1 269-1 276.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北京 100191。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