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7A期

胸锁乳突肌延长术矫治先天性肌性斜颈27例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我院自1990~2001年,采用胸锁乳突肌延长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27例,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2手术方法在颈部患侧锁骨上2cm,胸锁乳突肌起始处,作4~5cm横切口。再将头颈置于正中位,缝合延长的肌腱瓣。肌腱瓣延长的长度应使肌肉保持适当的张力,又不影响头颈旋转至矫枉过正位置为宜,术后与矫枉过正位石膏固定......

点击显示 收起

我院自1990~2001年,采用胸锁乳突肌延长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27例,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5~10岁,平均7.5岁。头向患颈侧倾斜26°~31°,平均28.5°。向健侧旋转30°~40°,平均32°。患侧胸锁乳突肌乳突至胸骨端的长度较健侧平均缩短3cm,乳突至锁骨端的长度较健侧平均缩短2.5cm,15例术前肌电图检查:双侧均为干扰型肌电图波型,最大收缩放电时,健侧与患侧相比,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意义(P>0.05)。

2 手术方法

在颈部患侧锁骨上2cm,胸锁乳突肌起始处,作4~5cm横切口。分离胸锁乳突肌胸骨端和锁骨端,分别于锁骨端肌腱部和胸骨端肌腱部作“Z”形切口,“Z”形下横切口位于肌腱的外侧半,上横切口位于内侧半,纵行切口长约5~6cm。将头旋转矫枉过正位,松解挛缩的筋膜,游离肌腱“Z”形瓣。再将头颈置于正中位,缝合延长的肌腱瓣。肌腱瓣延长的长度应使肌肉保持适当的张力,又不影响头颈旋转至矫枉过正位置为宜,术后与矫枉过正位石膏固定,5~6周开始功能训练。

3 结果

27例均随访,随访时间2~5年。术后12例获肌电图检查。术后根据颈部功能、颈部“V”形和肌电图检查结果,将疗效分为3级。优:颈部功能正常,颈部“V”形明显,肌电图双侧无差异,22例;良:颈部功能正常,颈部“V”形明显,双侧肌电图有轻度差异,3例;差:颈部功能正常,“V”形不明显,肌电图有差异,2例。其中优、良共25例(92.6%)。术后24例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其患侧与健侧比较,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其中,术前、术后均作肌电图检查的16例,患侧本身手术前后比较,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2例疗效差者,颈部功能正常,但患侧肌电图活动出现异常。无选择随机抽样随访曾行传统胸锁乳突肌切断术20例。年龄5~11岁,平均术后随访5年。其中颈部功能满意者15例,复发5例。全组颈部均不对称,患侧有不同程度的凹陷畸形,胸锁乳突肌轮廓“V”形丧失。肌电图显示混合型或单纯型波形,健侧、患侧比较,统计学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4 讨论

临床观察发现,先无性肌性斜颈病人患侧胸锁乳突肌肌力仍可达到4~5级,病变肌肉有明显的收缩放电。因此只要延长挛缩肌肉的长度,彻底松解挛缩组织,不影响肌肉的供血和神经支配,那么肌肉的生理功能将不受影响。手术后当肌肉收缩时,即表现出清楚的肌轮廓,颈部外形对称,功能满意,肌性斜颈获得治愈。

传统的开放式胸锁乳突肌切断术矫治先天性肌性斜颈,术后面部畸形可得到矫正。但因手术废弃了挛缩的胸锁乳突肌,而破坏了颈部的外形,留下了不能恢复的缺陷,本文提出的胸锁乳突肌延长术,既能矫正胸锁乳突肌挛缩,恢复颈部正常功能,又达到了改善胸锁乳突肌解剖外形目的,使颈部对称。

根据肌电图检查结果选择适合作肌延长术的病例。术前仔细检查患肌弹性和挛缩程度,以确定延长的长度。最好选择5岁以上的病例,便于术后配合功能锻炼。延长的长度很重要,延长不够容易复发;延长过分,即张力减弱,术后肌轮廓不明显。本组经验以5~6cm为宜。延长缝合时,头处于正中位,肌腱瓣缝合后有适当的张力,保持肌轮廓明显。

作者单位: 1 730700 甘肃省会宁县中医院

          2 730700 甘肃省会宁县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4-03-05) (编辑秋 实)

作者: 李守孝 沈万川 张丽霞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