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7B期

小儿厌食症辨治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厌食是小儿常见的脾胃病证,以1~6岁的城市儿童最多见,其病因主要由于饮食喂养不当、偏食等,导致脾胃不和、受纳运化失健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以较长时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为主证兼有形体偏瘦,面色少华,大便干稀不调,多食后脘腹作胀,部分患儿有血清锌、胃泌素含量降低等,病程长者可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近几年来......

点击显示 收起

厌食是小儿常见的脾胃病证,以1~6岁的城市儿童最多见,其病因主要由于饮食喂养不当、偏食等,导致脾胃不和、受纳运化失健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以较长时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为主证兼有形体偏瘦,面色少华,大便干稀不调,多食后脘腹作胀,部分患儿有血清锌、胃泌素含量降低等,病程长者可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近几年来,小儿厌食症病例逐渐增多,笔者在临床辨治中收到较满意的疗效,现结合病例总结临床体会如下。

1 乳食不节,积滞伤脾

小儿“乳贵有时,食贵有节”,若家长过分溺爱小儿,不注意合理喂养,整天零食不断,一日三餐又过分强调高营养、高蛋白饮食,殊不知小儿“脾常不足”,乳不能自调,食不知饥饱,乳食不节,壅滞中焦,脾胃受伤,受纳运化功能减弱,故症见不思乳食,甚拒食、厌食。例1,患儿,男,10个月。患儿病前体胖,胃口极好,家长任其乳食无度,零食不断,近来又增添营养补品,以致乳食积滞,脾运愈见呆滞,积重难返,渐致厌食,症见形体较消瘦,面色萎黄少华,不思乳食,稍食则脘腹胀满,呕吐乳食,大便酸臭,舌红,苔白厚腻,手指纹紫滞。此证属乳食壅滞,脾运失健,治宜消食导滞,和脾助运。处方以保和丸合不换金正气散加减:山楂12g,神曲15g,莱菔子8g,生谷麦芽各12g,苍术6g,藿香8g,陈皮5g,法夏4g,厚朴6g,枳实6g。水煎服加少量姜汁。服药4剂后脾气渐醒,食欲渐增,呕吐、腹胀明显减轻,继以上方去枳实、厚朴,加淮山药、薏苡仁、扁豆各10g,苍术易白术6g。健脾助运调理半月,诸症消失,食欲恢复正常,体重增加。随访半年未复发。

2 嗜食生冷,寒湿困脾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吸引儿童的各种冷饮制品层出不穷,若乳母过食寒凉,或小儿嗜啖冷饮瓜果等,以致稚嫩的脾阳受伤,寒湿困脾,壅阻中焦,影响受纳运化,日复一日,渐致厌食。例2,患儿,男,3岁。患儿自入夏以来,每天西瓜、雪糕、棒棒冰、汽水等水果冷饮制品不断,食欲明显下降,现已不思饮食,面色苍白少华,脘腹胀闷不适,经常呕吐痰涎,纳呆厌食,大便稀溏,每日数次,舌淡,苔白腻,脉濡滑。此乃脾虚湿盛,寒湿阻滞中焦之证。治宜温中散寒,运脾化湿。处方以理中汤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苍术8g,藿香10g,佩兰10g,焦神曲16g,陈皮8g,法夏6g,制川朴8g,茯苓12g,广木香5g,砂仁4g(后下),炮姜3g。水煎服,并告诫忌食生冷制品。服用5剂后,诸症明显好转,继用香砂六君子汤益气健脾燥湿,治疗10天后病痊愈。

3 娇惯偏食,肝郁脾虚

现在普遍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家人每多溺爱自己的子女,尤其是作祖辈的更加疼爱孙子。因此,小孩容易娇惯,任性偏食,加之现在读书负担压力过大,劳逸失调等,极易导致肝气郁结克犯脾土,肝郁脾虚,则运化受纳功能减弱,以致小儿食欲减退,厌恶进食。 例3,患儿,女,9岁。患儿病前身体肥胖,少活动,在学校读书的同学经常取笑她,因此,患儿暗下决心,自动减食,增加活动,以求尽快减轻体重,由于操之过急,经常忍饥挨饿,不愿进食,只吃少量水果,加之学习负担过重,患儿体重迅速下降,日趋消瘦,神疲乏力,恶食,呕吐清涎,面色苍白,胸腹干瘪,骨瘦如柴,少气懒言,烦躁易怒,夜寐少眠舌红,苔少,脉细数。此证属肝郁脾虚,气阴不足,治宜疏肝醒脾,益气养阴:太子参12g,淮山药16g,炒白芍12g,制玉竹16g,茯苓15g,炒五谷虫12g,炒麦芽15g,扁豆花12g,香附8g,银柴胡8g,炙甘草10g。水煎服,4剂后脾胃渐醒,已能少量进半流质饮食,稍知饥饿,继以上方合香砂六君汤、参苓白术散等随证加减,调养一月余,食欲基本恢复正常,体重增加,营养状况明显改善,而渐痊愈。

4 病后失调,胃阴不足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卫外抗病力差,加之寒温不能自调,一旦调护失宜,则易为外邪所伤而罹病。若病后失调,尤其温热病后,津液耗伤,燥热伤及胃阴,或误以温补,助热伤阴,胃阴不足,受纳运化失常,而致厌恶进食。例4,患儿,男,5岁。患儿1个月前因发热、呕吐、泄泻住院,治疗二周后好转出院,家长视其体虚,擅自予以温补之品补养,以致长期食欲不振,厌食,消瘦,面色萎黄,口干喜饮,伴干呕,烦躁,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少,脉弦细数。此乃燥热伤阴,胃阴不足,治宜清燥和胃,养胃育阴,处方以养胃增液汤加减:石斛15g,乌梅12g,北沙参16g,玉竹12g,麦冬12g,白芍10g,扁豆花12g,淮山药15g,佛手柑12g,谷麦芽各10g,清炙甘草5g。水煎服,连服7剂后诸症明显好转,继以上方合参苓白术散加减,病渐告愈。

作者单位:646000四川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

(收稿日期:2004-04-01)

(编辑海 涛)

 

作者: 戴世银 宋家华吴小燕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