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9B期

清肝益脾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制剂———清肝益脾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口服清肝益脾胶囊和西利宾胺,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用药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免疫学指标、乙肝病毒复制指标,并对治疗前后两组上述指标的变化作比较。结果......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制剂———清肝益脾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口服清肝益脾胶囊和西利宾胺,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用药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免疫学指标、乙肝病毒复制指标,并对治疗前后两组上述指标的变化作比较。结果 清肝益脾胶囊其临床总有效率为90.6%,与对照组(西利宾胺)70.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疗效分析表明,清肝益脾胶囊能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改善患者肝功能并能使肝纤维化指标好转,病毒复制受到抑制,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提高,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关键词 清肝益脾胶囊 慢性乙型肝炎 治疗
     
  Clinical study on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with Qinggan Yipi capsule  

  Wang Feng,Zhu Subao
    
  The Fifth Hospital of Suzhou City,Jiangsu215007.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Qinggan Yipi capsule(QGYPC)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Methods 62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were chosen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criterion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32cases treated with QGYPC for6months and30cases treated with QGYPC for6months as treatment group,30cases treated with xilibinan capsule for6months as control.Results Clin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QGYPC group was90.6%,and that of control group was70.0%.There is sigˉ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P<0.05).In the treatment group,at the end of treatment,the hepatic funcˉtion markers,the hepatic fibrosis and the CD 4 /CD 8 all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as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The increase of sera albumin was more significan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P<0.01).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QGYPC is suitable for treating the patient with hepatitis B,and has no side effects.

  Key words Qinggan Yipi capsule chronic hepatitis B therapy  

  慢性乙型肝炎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中国是乙肝大国,人群中表面抗原阳性者约1亿2千万人,2千万人将最终死于与乙肝相关的疾病。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已成一种发展趋势。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本病病因有内外两方面,外因为湿热疫毒,内因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病机特点是正虚邪恋,致病势缠绵,病情反复。在整个病理演变过程中,阴阳气血虚弱是本病之本,湿、热、痰、瘀、郁是本病之际。病位在肝,责于脾胃。在治疗上,采用扶正祛邪并进,肝病实脾之指导思想。本文选择本院自制制剂———清肝益脾胶囊,进行了临床观察,发现其能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改善患者肝功能并能使肝纤维化指标好转,病毒复制受到抑制,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提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2例自2000年6月~2001年6月苏州五院住院及门诊就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诊断符合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学术会议诊断标准 [1]  ,随机分为治疗组———清肝益脾胶囊组和对照组———西利宾胺组。治疗组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18~64岁,平均(33.3±14.3)岁,病程平均为3.9年;对照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9~65岁,平均(35.6±11.1)岁,病程平均为3.8年,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与体征、肝功能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具可比性。
   
  1.2 治疗药物来源 清肝益脾胶囊(苏州五院制剂室生产),其组成成分:青黛(福建仙游书峰青黛厂)、僵蚕(苏州市雷允上药材公司)、泥鳅(人工养殖)等。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清肝益脾胶囊,每日3次,每次2粒,疗程为6个月。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西利宾胺(苏药可准字1983,第307901号,中国药科大学研制、镇江市第三制药厂),每日3次,每次2粒,疗程6个月。治疗期间不加用其它护肝药物和调节免疫类药物。

  1.4 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与体征:包括乏力、纳差、脘胀、胁痛、肝脾肿大等;肝肾功能指标:包括T-BIL、ALB、AST、ALT、BUN、Cr、URIC等;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ELISA法),HBV-DNA(斑点杂交法);血清肝纤维化标志:HA(放射免疫测定法);CD4/CD8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
   
  1.5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阴转;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大多消失,功能恢复正常或轻微异常,肝病毒复制指标有1项阴转;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肝功能较原检测值下降一半以上,乙肝病毒复制指标下降。无效:达不到以上标准或反而恶化者。
   
  1.6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 2 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与体征变化情况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变化情况(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 ˇ P<0.05
     
  由表1可知,两组治疗后各项症状、体征均有一定程度改善。经检验,两者在肝肿大回缩率和脾肿大回缩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余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 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 见表2。
   
  表2 治疗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略)

  由表2可知,治疗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 HBV血清标志变化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V血清标志变化比较(略)

  由表3可知,两组在治疗后均有部分病例HBV-DNA、HBe-Ag阴转,但经统计学检验,两组HBV-DNA、HBe-Ag阴转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
   
  2.4 治疗前后两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变化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变化比较 (略)

  注:治疗前后比较, ˇˇ P<0.01, ˇ 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 △ P<0.05
     
  由表4可知,两组在治疗前后HA均下降,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其中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1)而治疗后两组比较,HA下降亦差异有显著性(P< 0.05)。
   
  2.5 治疗前后两组外周血在CD4、CD8、CD4/CD8变化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外周血在CD4、CD8、CD4/CD8变化比较(略)

  注:治疗前后比较 ˇ P<0.05
     
  由表5可知,治疗组在治疗前后比较,CD 4 、CD 4 /CD 8 均有上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

  2.6 两组综合疗效分析 见表6。
   
  表6 两组总疗效比较(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 ˇ P<0.05
     
  由表6可知,治疗组总有效率90.6%,而对照组70.0%,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
   
  2.7 不良反应 治疗组全部病例治疗期间未见任何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后,复查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肾功能均未见有异常变化。
   
  3 讨论

  祖国医学虽无慢性乙型肝炎病名记载,但与本病有关的证治,却可见于“疫毒”、“黄疸”、“症积”、“胁痛”、“虚劳”等病证中。根据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审证求因,笔者认为病因有内外两方面。外因为湿热疫毒之邪,内因是郁怒伐肝,饮食不节,导致脏腑功能失调,阴阳气血亏虚。内外二因相互作用,使得疾病发生。乙型肝炎病毒为嗜肝病毒,多经血道传播。病毒直接入血,深入血分。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脾二脏关系密切,《素问·五脏生成篇》所云:“脾,其主肝也” [2]  。肝失疏泄,可以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脾失健运,湿热内停,熏蒸肝胆,反过来导致肝失疏泄。久而久之,可造成肝脾同病,正如《素问·玉机真脏论》所云“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肝脾同病日久,肝失疏泄,脾运化不能得到肝脏疏泄之机。脾运失健,精微水液不能生成及供给肝脏。二者相互作用与反作用,使得病情不断发展和加重。临床所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多有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肝脏合成分解功能减弱,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液循环障碍,皆与祖国医学理论相合。
   
  3.1 治法与疗效分析 治法:扶正祛邪并进,肝病实脾。本病病位在肝,传之于脾,使肝脾同病。因二者关系密切,肝病易传脾,故当实脾,以防疾病向纵深发展。然而,一味扶正有敛邪之弊,一味祛邪则正气益损,故采用扶正祛邪并进,寓攻于补,攻中有补,补中有攻,且攻不宜刚,不宜伐,补不宜滋不宜腻。采用柔和之药,而弃刚燥之品。通过扶正祛邪并进,肝病实脾之法,使得肝得疏泄,脾运复健,正气得复,驱邪外出。疗效分析:临床疗效分析表明,清肝益脾胶囊能有效控制慢性乙肝患者的症状,改善体征和肝功能,总有效率为90.6%。与对照组7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该药能改善肝脏生化指标。在对乙肝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方面,清肝益脾胶囊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对HBeAg及HBV-DNA阴转率达到40%以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HA随肝纤维化进展而增加,即HA上升幅度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与血清IV型胶原7S片段相比,HA更具有诊断价值 [3]  。本文显示两组在治疗后HA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但治疗组下降更显著,提示该药能有效抗肝纤维化。另外尚有人采用扶正化瘀方法抗肝纤维化取得了满意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主要与抑制星状细胞胶原基因的表达有关 [4]  ,星状细胞的活化是肝纤维化的细胞学基础。清肝益脾胶囊能降低血清HA含量,改善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是否与此相似,有待进一步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T淋巴母细胞及外周血终末细胞均存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变化,表现为CD4、CD8、CD4/CD8比值下降 [5,6]  。乙肝病毒感染的慢性化主要是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所致。临床观察所见,治疗组治疗前后,CD4、CD4/CD8均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深入的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2 方义分析 清肝益脾胶囊由青黛、僵蚕、泥鳅粉三味中药组成。方中青黛,为菘蓝、马蓝、蓼蓝、大青叶中色素。其咸寒,入肝、肺、胃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本草衍义补遗》云:“能收五脏之火,解热毒,泻肝火,消食积”。《本草汇言》云:“清脏腑郁火,化隔间热痰”。《本草求真》云:“青黛,大泻肝经实火及散肝经火郁”。《本草逢原》又云:“青黛,泻肝胆,散郁火”。现代药理分析,本品含靛蓝和靛玉红。有抗癌、抑菌、保肝作用。僵蚕,为蚕蛾昆虫蚕蛾的幼虫,在未吐丝前,因感染白僵菌而发病致死的干燥体,其咸辛平,归肝肺二经。功率化痰散结,息风止痉,祛风止痛。《本草纲目》云:“散风痰结核……”倪朱漠《本草汇言》云:“凡诸风痰、气、火、风毒、热毒、浊逆结滞不清之病,投之无有不应”。周岩《本草思辨录》曰:“僵蚕却痰湿而散肝风”。现代药理分析表明,本品含多种蛋白质、脂肪、草酸铵以及赖氨酸等17种氨基酸、镁、钙、锌等28种元 素。泥鳅,又名鳟鱼 [7]  ,泥鳅入药,始载于《滇南本草》,谓其:“甘、淡、性平”,“健胃补脾,主治五劳、五热、小儿脾胃虚弱、疮癣。通血脉而大补阴分”。《本草纲目》、《四川中药志》、《东北动物药》、《中国有毒鱼类和药用鱼类》补充了“暖中益气”,“利小便”,“清热解毒、消肿解渴”等功效以及“温病大热,神昏口渴,水肿黄疸,小便不利”,“肝炎、腹水”等主治病症。《黑龙江中医药》临床报道,泥鳅粉具有改善肝脏功能,促进肝脾肿大消退等功效。以上诸药合用,则可共奏清热解毒,化痰散结,补胃健脾之功效,使正气得复,邪毒得出。慢性乙型肝炎病势缠绵,易反复波动,最终发展为肝炎后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慢性乙肝治疗的关键是:抑制和清除病毒,调整机体免疫,保护肝细胞,阻断慢性化(肝纤维化) [8]  。本文结果显示,清肝益脾胶囊在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症状及体征,改善肝功能,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纤维化,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较佳疗效,总有效率高达90.6%。且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扩大观察样本,对患者进行长时间的疗效跟踪观察,并应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1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试行).中华传染病杂志,1995,13(4):214-247.
   
  2 郭霭春.黄带内经素问校注(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449.
   
  3 NaKaoA,AfraKite M,Moren A,et al.Identification of Sinad7,TGF-β1signalling.Nature,1997,389:631.
   
  4 刘成海.扶正化瘀方及其拆方对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9,9(3);16-18.
   
  5 Maine MK,Bertoletti A.How can the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 control Hepatitis B virus replicapion.GViral Hepat,2000,7:321-326.
   
  6 姜荣龙,骆抗先,富宁.CD4+NKT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意义.中华肝脏病杂志,2001,9(1):57.
   
  7 江苏新医学.中药大辞典.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7,1457-1458.
   
  8 王灵台.中西医结合肝病科研的思路和方法.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8,9(3):1-2.
    
  (收稿日期:2004-07-24)

  (编辑新 竹)

  作者单位:215007江苏苏州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 

作者: 王锋 朱苏宝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