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9B期

溶栓后24h内T波倒置对闭塞冠状动脉再通的诊断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作为溶栓后判断冠脉再通的间接指标,一直以症状明显缓解,ST段在2h内下降≥50%,心肌酶峰提前至14h及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为标准,对T波的变化研究很少。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开始探索AMI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与冠脉再通之间的关系[1]。现将我院56例AMI患者溶栓后24h心电图T波变化及38例AMI未溶栓者24h心电图T波变化报告分......

点击显示 收起

  静脉溶栓已成为治疗AMI的主要手段之一,不仅能缩小梗死面积,挽救坏死心肌,而且明显改善愈后;作为溶栓后判断冠脉再通的间接指标,一直以症状明显缓解,ST段在2h内下降≥50%,心肌酶峰提前至14h及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为标准,对T波的变化研究很少。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开始探索AMI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与冠脉再通之间的关系 [1]  。现将我院56例AMI患者溶栓后24h心电图T波变化及38例AMI未溶栓者24h心电图T波变化报告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3月~2004年4月发病6h内住我科,按1979年WHO诊断标准,诊为AMI且无溶栓禁忌证患者进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56例,男46例,女10例,年龄41~70岁,其中下后壁梗死8例,右室并下壁4例,广泛前壁28例,前间壁8例,正后壁4例,下壁、右室、后壁4例。按1991年温州会议,关于AMI早期溶栓治疗冠脉再通评定标准判断冠脉再通42例,未通14例;心电图提示24h T波倒置48例,男39例,女9例;24h未倒置8例,男7例,女1例。本组资料,T波倒置组与未倒置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梗死部位、入院时血压、心功能分级及既往病史均具有可比性。同时选取对照组38例,发病6h内有溶栓禁忌证或家属不同意溶栓者,其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32~70岁,前、侧壁梗死25例,下后壁梗死8例,正后壁梗死5例。常规给予扩冠、抗凝、抗血小板及血脂干预治疗。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入院时立即嚼服阿司匹林300 mg,前3日每日300mg顿服,之后改为75mg/d;立即在30min内静滴尿激酶(广东天普生物制药公司生产)150万U,同时,肝素钠800~1000U/h持续静脉滴注24~48h,之后改为肝素钠7500U皮下注射,每12h一次,或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每12h一次,保持部分激活的凝血酶原时间(ACT)是正常对照的1.5~2倍,并根据ACT调整用量。

  1.2.2 观察方法 心电图:溶栓前常规记录12导联心电图和18导联心电图(下壁、正后壁、右室梗死时常规加做V 7 ~V 9 ,V 3 R~V 5 R导联),溶栓后2h内每30min作1次心电图,以后改为每日1次,连续3日,观察ST段、T波的变化。心肌酶:发病6~24h,每2h1次,后改为每日2次,连续3日,观察CK酶峰含量及时间。对照组观察方法:心电图:常规记录12导联心电图和18导联心电图(下壁、正后壁、右室梗死如作V 7 ~V 9 和V 3 ~V 5 R导联),前3日每日2次,观察ST段及T波的变化。
   
  1.2.3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以(ˉx±s)表示,两组间用非配对t检验,再通率的比较用χ 2 检验。

  2 结果
   
  2.1 早期T波倒置与冠脉再通 依据临床冠脉再通标准,溶栓后24hT波倒置48例,再通39例(81%),其中2h内倒置25例(全部再通);未倒置8例,再通2例(25%),提示倒置组冠脉再通率明显高于未倒置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2.2 早期T波倒置与ST段变化 早期T波倒置组与未倒置组伴随心电图ST段变化(抬高的ST段2h内回降≥50%)分别为42例(90%)和2例(25%)(P<0.01),表明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都伴随ST段的迅速回降。
   
  2.3 早期T波倒置与心肌CK酶峰 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组与未倒置组血清CK酶峰值分别是(1708.8±628.1)U/L和(2374.0±1033.3)U/L;血清CK酶峰出现时间分别是(13.0±3.9)h和(17.6±3.5)h。表明倒置组峰值显著下降,酶峰时间明显提前。
   
  2.4 早期T波倒置与再灌注心律失常 早期T波倒置组与未倒置组伴随再灌注心律失常分别为28例(58%)和2例(25%)(P<0.01)。表明溶栓后T波倒置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T波未倒置组。
   
  对照组中:早期T波倒置,24h内T波倒置20例,未倒置者18例,且2h内T波倒置者<10%,24hT波倒置率明显低于溶栓再通者。
   
  3 讨论

  冠脉造影可以直接观察血管再通的情况,是最可靠的判断血管再通的方法。但是,目前静脉溶栓治疗的大量患者不可能同时做冠脉造影证实,临床大多依据间接冠脉再通标准判断,很少注意T波的变化。国外已有学者研究AMI患者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可作为判断闭塞冠脉再通的指标并经冠脉造影证实 [2]  ,目前临床资料报道很少。本组观察结果分析表明,静脉溶栓后24h内梗死区导联T波倒置与溶栓后2h内ST段显著回降、CK酶峰以及再灌注心律失常有显著的相关性,与国内学者的结果大致相符。依据临床间接冠脉再通标准,用溶栓后24h内T波倒置来判断冠脉再通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尤其是溶栓后2h内T波倒置者。目前尚不清楚闭塞冠脉再通患者早期T波倒置的原因,AMI时心电图表现为缺血、损伤及坏死的演变过程,一般认为T波倒置标志着AMI进入演变期,溶栓成功后,局部心肌得以再灌注后由损伤逆转为缺血,可能为T波倒置的原因。有人认为可能与心肌透壁性缺血使供血不足方向转化有关 [3]  ,或由心肌梗死部位心肌除极移向心外膜所致,其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胡大一.肝素及低分子肝素在冠心病抗凝中的应用.临床荟萃,2004,7:403-404.
   
  2 黄得嘉.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策略的选择———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导读.中华心血管杂志,2004,3(32):195.
   
  3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参考方案.中华心血管杂志,1991,19(3):137-138.
    
  (收稿日期:2004-05-31)

  (编辑青 山) 

  作者单位:455000河南安阳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 

作者: 孔印琢 张洪刚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