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9B期

提高婴幼儿CT增强扫描检查质量的护理方法与体会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提高婴幼儿CT增强扫描检查的护理质量,确保婴幼儿CT增强扫描检查的成功率和诊断符合率,减少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300例患儿,利用静脉手推法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并采取多种方法保证增强扫描的成功率,所有CT增强图片质量由2位高年资医师进行评价。结果全部病例中298例CT增强检查均获成功,其图片质量均......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提高婴幼儿CT增强扫描检查的护理质量,确保婴幼儿CT增强扫描检查的成功率和诊断符合率,减少副反应的发生。方法 对300例患儿,利用静脉手推法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并采取多种方法保证增强扫描的成功率,所有CT增强图片质量由2位高年资医师进行评价。结果 全部病例中298例CT增强检查均获成功,其图片质量均符合诊断标准,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但引起轻度腹泻6例,大便带血丝2例。2例检查失败,产生运动伪影。结论 利用多种方法提高婴幼儿CT增强扫描检查的护理质量,可提高婴幼儿CT增强扫描检查的成功率和诊断符合率,同时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 CT增强 护理 婴幼儿
     
  婴幼儿CT增强检查是临床上一个难题,由于患儿年龄小、体重轻、血管细而脆、不能配合等等诸多因素,往往给CT增强带来不便,因此,在CT增强检查的全过程中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配合适合的扫描方法,可大大提高婴幼儿CT增强扫描检查的成功率和诊断符合率。与此同时,采用多种措施,可明显减少副反应的发生。为了提高对婴幼儿CT增强扫描检查护理的认识,现将我院2003年1~12月进行CT增强检查的300例婴幼儿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0例患儿中,男165例,女135例;年龄1个月~3岁;其中颅脑病变131例,胸部病变32例,腹部病变73例,盆腔病变36例,骨关节病变28例。
   
  1.2 设备 采用美国GE公司Hisppeed螺旋CT机扫描。

  1.3 检查前的准备 镇静制动,对于不合作患儿均采用10%水合氯醛灌肠,并建立静脉通道,准备好急救用品如氧气、血压计、吸痰器、急救药品等。
   
  1.4 增强方法 [1]   全部病例扫描前行静脉碘过敏试验,结果阴性者方可进行。一律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剂量按1~2mg/kg体重计算,采取静脉推注法手推注射。扫描前20min推注地塞米松,按0.5mg/kg体重计算。
   
  1.5 检查中监护 CT增强检查中严密观察患儿面色、呼吸等情况,保持静脉输入通畅。记录CT增强检查前、后的心率、脉搏等生命体征情况,以便对比。
   
  1.6 扫描方法 全部病例采用螺旋方式扫描,层厚为5mm或7mm,螺距为1.0。手推完成后立即扫描。
   
  1.7 图片评价 由2位高年资医师进行评价,分别以脑动脉环、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四肢大血管等作为参考,若明显强化,则表明CT增强检查成功,否则失败或不佳。

  2 结果
   
  2.1 CT增强检查成功率与图片质量 本组中,检查成功298例,图像质量优良;差者2例,有运动伪影。
   
  2.2 造影剂副反应发生率 本组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但有轻度腹泻6例,大便带血丝2例,2天后症状均消失。

  2.3 生命体征观察 全部病例扫描前后,测血压、脉搏、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均稳定,皮肤弹性好。
   
  3 体会

  通过本组病例CT增强检查结果的观察分析,笔者认为,只要在CT增强扫描前做好镇静制动、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措施、把握好扫描的时机,可以明显提高CT增强检查的成功率,获得优质图片,同时可减少不良反应,现总结如下。
   
  3.1 检查前建立静脉通道并做好静脉碘过敏试验 [2]   检查前建立静脉通道是增强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一般采用5%葡萄糖维持通道,一方面便于维持血容量、防止病情变化而随时用药,另一方面便于在出现不良反应时立即用药。关于是否作过敏试验,国外如欧洲、日本等相继停止进行过敏试验,但国内几乎所有医院都还在进行。一般方法为取30%泛影葡胺1ml静脉推注,20min后观察有无全身发热、瘙痒、皮疹,有无呕吐等过敏反应症状,无反应者方可进行。实践证明在临床上仍有实用价值。
   
  3.2 镇静制动 对不合作患儿采取镇静制动是检查成功 的关键。一般采用10%水合氯醛灌肠,按0.3~0.5/kg体重计算,灌肠后保留10~15min,同时要按紧肛门部,防止排出体外而失效。另外,本组病例中有轻度腹泻6例,大便带血丝2例,但2天后症状均消失,我们分析系水合氯醛的药物副反应,但发生率较低,真正原因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3.3 检查前30min预防性给予地塞米松 为了预防碘过敏反应的发生,首先了解该患儿有否高危因素,可在检查前30min左右,口服扑尔敏,或按0.3~0.5mg/kg体重注射地塞米松,以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效果较好,本组中无1例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3.4 采用快速均匀注射和螺旋扫描 对于婴幼儿,我们不主张使用高压注射器,一律采用手推法推注。注射速度控制在0.7~1.5ml/s之间,注射完毕立即进行螺旋扫描,层厚5mm或7mm,螺距1.0。多排螺旋CT效果尤佳,可获取良好的图像。扫描应稳、准、快,避免重复扫描。
   
  3.5 绝对选用非离子型造影剂 [3]   对于婴幼儿应绝对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避免副反应发生,同时应减少造影剂量,主张以1~2ml/kg体重剂量为宜,最大用量应低于60ml。
   
  3.6 急救措施 在CT检查时要备齐急救药品及器械,注射造影剂时应密切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一旦发生副反应应立即停止注射,并及时处理。
   
  3.7 扫描后观察 CT增强检查完成后30min内不要立刻离开,应继续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心率、血压,30min后一切正常方可离开。

  参考文献
    
  1 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3-34.
   
  2 王承缘,邵剑波,李欣.小儿颅脑疾病CT诊断.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15.
   
  3 朱杰明.儿童CT诊断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7-18. 

  (收稿日期:2004-06-03)

  (编辑秋 实) 

  作者单位:430016湖北省武汉市儿童医院 

作者: 陈丽萍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