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年第2卷第11B期

比索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均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X线胸片确诊。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1。结果比索洛尔使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减慢、心功能改善,超声心动图复查显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缩小,左室射血分数增高。...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均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X线胸片确诊。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1.25~10.0mg/d。定期门诊随访,长期坚持服药1~2年,半年复查超声心动图,以临床心功能改善状况来判定疗效。结果 比索洛尔使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减慢、心功能改善,超声心动图复查显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缩小,左室射血分数增高。结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坚持使用比索洛尔可使心功能改善,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比索洛尔 疗效观察
     
  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从上世纪末开始越来越受到重视。几个大规模随机临床试
验CIBISⅡ、MERIT-HF和COPERNICUS等均证实,β-受体阻滞剂可使心力衰竭病人的死亡率降低30%~40%,可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症状和稳定疾病 [1]  。比索洛尔为高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我们应用比索洛尔(商品名博苏,北京四环制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60例,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中冠心病30例,扩张型心肌病1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6例,年龄16~72岁,平均63岁。男40例,女20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入选时心功能Ⅲ级者36例,Ⅱ级者24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4mm,左室射血分数(LVEF)<40%。对于未控制好的高血压(BP>180/110mmHg)、收缩压低于90mmHg、二度或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心率低于60次/min、慢性阻塞性肺疾患、糖尿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不入选该观察。

  1.2 给药方法 所有入选病人均充分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和洋地黄,比索洛尔初始量为1.25mg,每日1次,逐渐加量至2.50、3.75、5.00、7.50、10.00mg。剂量递增幅度为每次1.25~2.50mg。心功能Ⅱ级的患者5.00mg之前加量时间间隔为1周,心功能Ⅲ级的患者为2周,5.00mg后的加量时间间隔均为4周。设计目标治疗量是使患者心室率降至70次/min左右,同时维持收缩压>90mmHg。所以治疗量主要随患者的年龄、体重、心率、血压变化而调整。每逢1、3、6、12、18、24个月时进行随访1次。主要记录心率、血压、心功能分级、生活质量问卷及服药顺从性。每个病例随访半年和1年后分别复查超声心动图评价疗效。

  1.3 临床疗效判定 显效指心功能改善2级,有效指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指心功能无明显改善,恶化指心衰症状加重,需反复住院治疗者。

    1.4 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分别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房内径(LA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检验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病例资料从2001年6月~2003年6月共有64例患者入选本试验,其中1例因持续心动过缓、1例因心衰症状恶化、2例失访而退出本研究,正式入选并完成研究60例,最后1例于2004年6月治疗满1年。

    2.2 比索洛尔的耐受剂量 本观察中,心功能不全患者对比索洛尔的最终耐受剂量分别为:服用比索洛尔1.25mg的患者8例,占13.3%;服用2.50mg的患者18例,占30.0%;服用3.75mg的患者10例,占16.7%;服用5.00mg的患者14例,占23.3%;服用7.50mg的患者6例,占10.0%;服用10.00mg的患者4例,占6.7%。与资料报道的相比,比索洛尔用量偏小 [2]  。

    2.3 比索洛尔治疗期间心功能改善情况 大部分患者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其中显效者32例(8例恢复工作),有效者24例,无效2例,恶化2例。

    2.4 比索洛尔治疗期间的血压和心率变化 比索洛尔治疗后,在1~24个月随访期间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见表1。

    2.5 超声心动图的变化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房内径(LA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有明显改变,见表2。

  表1 60例心力衰竭患者比索洛尔治疗期间的血压和心率变化 (略)

  表2 60例患者随访期间的超声心动图变化 (略)

    2.6 安全性检查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和血生化没有出现有临床意义的显著变化。在试验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14例,其中5例窦性心动过缓,4例心衰加重而住院(其中2例死亡),乏力3例,头晕2例。试验期间共死亡4例,死亡原因:2例心衰加重死亡,1例脑卒中,1例原因不明。

    3 讨论

  比索洛尔是高度选择性β 1 -受体阻滞剂,可阻断心衰 时心肌对高儿茶酚胺的过度反应,以保护心肌免受损害;改变心衰时耐心肌β-受体密度,使密度下调的β-受体上调并恢复其功能;阻断心衰时过度激活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降低心肌容量负荷和工作负荷。同时具有减慢心率,降低血压,使肥厚的心肌逆转,降低室壁张力,增加心室顺应性,降低心肌耗氧量的作用。因此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极为有利。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尤其本试验组所用比索洛尔剂量较小,适合基层医院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隆贵.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试验的启示.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3):286-288.

    2 中国比索洛尔临床试验协作组.中国心功能不全患者对比索洛尔耐受剂量范围和安全性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6):402-404.     

  作者单位:642150四川省隆昌县人民医院内一科 

  (收稿日期:2004-9-23) (编辑新 竹) 

作者: 苟定芬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