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1期

参仙汤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客观评价参仙汤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与实验对照。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实验组:30例接受参仙汤的治疗。对照组1:30例接受炙甘草合剂的治疗。对照组2:30例接受心律平的治疗。...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客观评价参仙汤治疗心律失常临床疗效与实验对照。

      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实验组:30例接受参仙汤的治疗;对照组1:30例接受炙甘草合剂的治疗;对照组2:30例接受心律平的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
       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1和组2临床治愈率分别为33.3%、30.0%、40.0%,总有效率分别为93.3%、90.0%、96.7%,心电图改变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参仙汤治疗效果与炙甘草合剂、心律平相比,疗效相当,但参仙汤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不易复发。

     关键词  参仙汤 心律失常 临床与实验研究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5)01-0051-02

     心律失常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心悸”、“怔忡”、“头晕”、“昏厥”、“脉结代”等范畴,多因外感或内伤致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饮瘀血阻滞,心脉不畅,引起以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 [1] 。另因情志不调,饮食不节,均可导致心悸不安。近年来,随着理论体系的日渐完善和新的研究手段的不断出现,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有了长足的发展。我院1998年1月~2002年12月自拟参仙汤治疗心律失常,取得了满意疗效,并进行了临床与实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心悸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选择我院1998年1月~2002年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90例,经心电图和(或)动态心电图证实有快速心律失常、心动过缓的心律失常及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室性早搏、二联律、三联律等心律失常者。

    1.2 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三组各30例,见表1。治疗组每日口服参仙汤1剂,    

      煎至200ml,每日早晚各服100ml;对照组1口服炙甘草合剂,每次20ml,每日2次;对照组2口服心律平150mg,每日3次。三组均治疗观察4周。治疗前后,每周做1次普通心电图并各做1次动态心电图(Holter)。

     表1 患者分组情况 (略)
   
     注:三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3 疗效评定标准 [2]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诊断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停药半年以上未见复发;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诊断为窦性心律,偶发室性、房性早搏,停药半年偶有发作,心律失常的发作时间、症状较前明显减轻;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改善,心律失常发作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发作持续时间缩短,心电图诊断为窦性心律,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次数较前减少;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心律失常的发作及心电图诊断与治疗前无变化。

      2 结果

     三组患者的疗效情况见表2。三组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情况见表3。 表2 三组患者的疗效情况 例(%)

     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好转 无效治疗组 30 10(33.3) 15(50.0)3(10.0) 2(6.7)对照组130 9(30.0) 16(53.3) 2(6.7) 3(10.0)对照组230 12(40.0) 14(46.7)3(10.0) 1(3.3)
   
     注:三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3 三组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情况 例(%) 组别 例数 不良反应 停药4周后不良反应治疗组 30 0 0对照组1 30 0 0对照组2 30 0 1(3.3)
   
     注:P>0.05 3 讨论

     心律失常目前尚属国内外难治性疾病之一,是中西医专家研究的重要攻关课题。因此,我们结合现代药理研究,自拟参仙汤,重用黄芪、人参、丹参、仙鹤草补气固本,以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调整心律“气行则血行”,龙齿潜阳安神镇惊,百合敛阴清心安神。现代药理研究,黄芪不仅有强心和抗菌作用,且提取物含有多种蛋白成分 [3] ,能起到免疫调节的作用。其次,益气活血药物治疗心律失常,不但有效而且疗效巩固,其机制主要是通过活血化瘀对机体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并从微观上提高机体整体水平 [4] ,调整微循障碍,达到改善心功能、调节心律的作用。

     因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症状及病程各有差异,因此我们重视个体特异性和证候随机性,治疗时要随证加减,才能对本病多因素作用而致的发病学特点,从多途径、多角度入手立法处方 [5] ,辨证施治,方能取得满意疗效,与心律平等西药对照,复发率低,无任何毒副作用。

      治病求本,理论的突破和方剂药物的创新是对患者疗效的验证。目前中医以其独特的疗效解决了许多现代医学难以解决的问题 [6] 。很多疾病均与遣传因素、环境因素的共同参与有关,中药在对某些疾病的基因调控和表达异常方面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7] ,本文服用参仙汤治疗心律失常的患者,疗程短,就诊及时,且未服用过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者,疗效好,对于中药治疗心律失常的组方与独特疗效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李明富.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108-110.

     2 陈贵廷,薛赛琴.最新国内外疾病诊断标准.北京:学苑出版社,1992,194-239,747-749.

    3 王润田,单保思,李巧霞,等.黄芪提取物免疫调节活性的体外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6(6):22.

    4 陈可冀.血瘀病与活血化瘀研究.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444.

    5 杨文明,韩明向,周宣轩,等.“拯心汤”治疗缓慢心律失常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8,3(5):116.

    6 吴敏,吴勉华.分子生物学技术与中医病证相关研究.中医杂志,2002,43(1):9.

    7 刘福春,丁光霞,李菊红.淫羊藿对羟基脲所致的“阳虚”动物骨髓细胞DNA合成率的影响.中国中药杂志,1991,16(10):621-622. 

    作者单位:050051石家庄河北省人民医院

作者: 杨 平 沈海萍 李凤云(指导)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