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5期

晚发维生素K缺乏并颅内出血1例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经常规静脉点滴维生素K及其他对症治疗,出院时头颅CT及生化检查均正常。2讨论维生素K是各种凝血因子前体蛋白合成与活化所必需的羧化辅酶,颅内出血与维生素K羧化过程中多因素损害及婴儿肝酶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晚发维生素K缺乏症是婴儿时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多发生于2周~3个月,发病急,病情重。颅内高压征为本病的......

点击显示 收起

    1 病历摘要

    患儿,女,2个月,生后母乳喂养,因呕吐伴阵发性凝视半天入院。查体:前囟隆起,张力高,左手中指采血处渗血不止。头颅CT示:(1)左颞硬膜下积液;(2)左颞枕部脑实质出血;(3)左枕硬膜下血肿。经常规静脉点滴维生素K及其他对症治疗,出院时头颅CT及生化检查均正常。

    2 讨论

    维生素K是各种凝血因子前体蛋白合成与活化所必需的羧化辅酶,颅内出血与维生素K羧化过程中多因素损害及婴儿肝酶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晚发维生素K缺乏症是婴儿时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多发生于2周~3个月,发病急,病情重。颅内高压征为本病的主要临床特点,临床上出现出血倾向,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出血,病死率较高,且多数遗留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实验室检查、脑脊液及头部CT检查为本病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晚发维生素K缺乏症多发生于母乳喂养婴儿中,系由于母乳中维生素K的含量(1.5μg/dl)大大少于牛乳(6μg/dl),患儿由于缺乏凝血因子,有潜在出血危险,且母乳喂养的婴儿,肠道的细菌相对较少,故合成的维生素K也少;另外,迁延性腹泻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者,由于抑制了肠道菌群,均可诱发本病。因本病发展迅速,神经后遗症多,应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本病的预防亦极为重要,现多主张婴儿出生后即常规肌注维生素K 1 ,连续用3天,生后1~2周及满月时重复肌注维生素K 1 1次。对长期母乳喂养儿及长期腹泻患儿,给予口服维生素K可减少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发生。

    (编辑吴 莹)

    作者单位:264400山东省文登市妇幼保健院

作者: 初晓云 林建华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