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7期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异丙酚、氯胺酮混合液静脉全麻的临床研究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索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异丙酚、氯胺酮混合液静脉全麻临床应用的可行性。臂丛复合静脉全麻组(A组):先行术侧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确切后,再给予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静脉全麻,主要手术操作完成后停全麻药。单纯静脉全麻组(B组):不行臂丛神经阻滞,直接给予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静脉全麻。记录两组全麻......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索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异丙酚、氯胺酮混合液静脉全麻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上肢、肩、锁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臂丛复合静脉全麻组(A组):先行术侧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确切后,再给予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静脉全麻,主要手术操作完成后停全麻药;单纯静脉全麻组(B组):不行臂丛神经阻滞,直接给予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静脉全麻。记录两组全麻药的诱导剂量、全麻药总量、麻醉时间、清醒时间,并计算单位时间全麻药平均用量,比较两组诱导剂量、平均用量、清醒时间。 结果  A组的诱导剂量和平均用量均明显低于B组(P<0.01)。两组清醒时间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异丙酚、氯胺酮静脉全麻具有充分的镇静、镇痛效果,清醒时间可控性好、安全性好、副作用少,是一种可行的复合麻醉方法。

    关键词  臂丛神经阻滞 异丙酚 氯胺酮 静脉全麻
 
    臂丛神经阻滞是目前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但单纯臂丛神经阻滞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阻滞不完全,且术中患者意识清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安和恐惧。单纯静脉全麻镇痛效果好,术中知晓少,但存在全麻药用量大、费用高、副作用多等缺点。本文探索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异丙酚、氯胺酮混合液静脉全麻方法的可行性,并与单纯静脉全麻方法进行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上肢、肩、锁骨手术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15~70岁,体重40~75kg,ASAⅠ~Ⅱ级,术前无严重心、脑、肺、肝、肾等疾病。60例患者随机分成臂丛复合静脉全麻组(A组)和单纯静脉全麻组(B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患者术前常规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入手术室后常规吸氧、输液,无创血压、心电图、SpO 2 监测。A组先行术侧肌间沟法臂丛阻滞,局麻药用1.5%利多卡因+0.1875%布比卡因混合液20ml(含1∶200000肾上腺素),测定臂丛阻滞效果确切后,手术前10min用微量泵输注异丙酚、氯胺酮混合液(异丙酚:氯胺酮为1∶2),异丙酚浓度为4mg/ml,氯胺酮为8mg/ml,诱导剂量为0.06~0.12ml/kg以1ml/min速度输注;维持剂量为0.15~0.25ml/(kg·h)。B组在不行臂丛阻滞的情况下,手术前10min用微量泵输注A组同样浓度的异丙酚、氯胺酮混合液,诱导剂量为0.08~0.15ml/kg,以1ml/min速度输注;维持剂量为0.25~0.30ml/(kg·h)。诱导剂量、维持剂量均以达到镇静/镇痛标准为准 [1] ,根据患者反应情况适当增加或减少剂量。镇静/镇痛标准为患者无睁眼、无皱眉、无四肢活动、无烦躁,但呼之能应,呼吸平稳。A组在主要手术操作完成后即可停全麻药。B组于缝皮时停全麻药。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患者清醒后出手术室。

    1.3 记录 分别记录两组麻醉效果、诱导剂量、异丙酚氯胺酮混合液总用量、静脉麻醉时间、清醒时间、计算异丙酚氯胺酮混合液平均用量(平均用量=总用量/静脉麻醉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统计分析,数据以(ˉx±s)表示,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A组和B组的全麻药诱导剂量、平均用量、清醒时间见表1。

    表1 两组全麻药诱导剂量、平均用量、清醒时间比较 (略)注:与B组比较, * P<0.01, △ P>0.05

    3 讨论

    异丙酚氯胺酮混合液是一种较为合适的静脉全麻药配方,有较好的镇静、镇痛效果,合适的配比及剂量对呼吸、循环影响小 [2] 。该配方具有起效快、清醒快、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可控性好的特点,临床应用越来越广。单纯臂丛阻滞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阻滞不完全,特别在分离骨折断端、牵引、内固定、长时间止血带时患者常出现局部疼痛、酸胀不适等现象,严重者出现血压升高、心律失常。临床上一直都在寻找不同方法减少单纯臂丛阻滞不完全的程度,但效果有待进一步完善。单纯静脉全麻起效快、镇静镇痛效果确切、可控性好,但存在全麻药用量大,费用高,副作用多,呼吸、循环难管理等不足。本文研究表明臂丛复合静脉全麻能取二者优点,克服缺点,臂丛镇痛时间长,减少静脉全麻药用量,静脉全麻有较好的镇静效果,同时补充臂丛镇痛的不足。静脉麻醉可控性好,可以随时增加、减少或停止。本文研究两组麻醉都保持在良好的镇静镇痛状态,既要让患者无睁眼、皱眉、四肢活动、烦躁,血压、心率平稳,又呼之能应,呼吸平稳,保持咽喉吞咽反射。这要求术中仔细观察患者,判断麻醉深度,根据麻醉深度调整静脉麻醉药用量。臂丛复合静脉全麻组整个过程全麻药输注剂量较平稳,好管理;而单纯静脉全麻组全麻药输注剂量大并且波动较大,常在主要手术步骤操作时需要加大剂量,加深麻醉深度以满足手术需要,麻醉相当难管理。臂丛复合静脉全麻组可以在主要手术操作步骤结束后早期停全麻药,可以让患者早期清醒,而此时臂丛加静脉全麻的残余作用,完全可以完成浅表肌肤的缝合。两组在停全麻药后清醒时间上没有明显差别,清醒时间可能与麻醉时间有一定的关系,麻醉时间越长清醒时间可能延长,但从手术结束时间看,臂丛复合静脉全麻组明显早于单纯静脉全麻组,这是前者的优点。从结果看臂丛复合静脉全麻组的静脉麻醉用量明显少于单纯静脉全麻组,减少麻醉费用。

    综上所述,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异丙酚、氯胺酮混合液静脉全麻是一种较好的复合麻醉方式,具有较完善的镇静镇痛效果,安全、可控性好,患者安静、无紧张、无痛苦,副作用少,是上肢、肩、锁骨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式。

    参考文献

    1 邓硕曾.清醒镇静与镇静/镇痛.临床麻醉学杂志,2001,17(5):253.

    2 胡国昌,黄宇光.围术期药物相互作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84.

    (编辑吴 莹)

    作者单位:512000广东省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

作者: 邱翰忠 邱卫东 肖庆华 2005-9-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