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年第3卷第24期

冰冻血小板融化后出现絮状物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冰冻血小板融化后出现絮状物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对血小板采集后振荡与否、放置时间、二甲基亚砜加入速度以及融化温度进行分析。结果对血小板采集后振荡可明显降低絮状物的出现率(P<0。05)、放置时间、二甲基亚砜加入速度以及融化温度对血小板有显著影响(P<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冰冻血小板融化后出现絮状物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对血小板采集后振荡与否、放置时间、二甲基亚砜加入速度以及融化温度进行分析。结果  对血小板采集后振荡可明显降低絮状物的出现率(P<0.05)、放置时间、二甲基亚砜加入速度以及融化温度对血小板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  冰冻血小板采集、制备、冻融等各个环节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确保血小板质量。

  【关键词】  冰冻血小板;絮状物;冻融;二甲基亚砜
   
  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冷冻保护剂,于-80℃冰存血小板可以延长血小板体外保存期,减少细菌污染,缓解临床供求矛盾。但冰冻血小板储存条件高,制备操作过程严格。若操作不当极易出现絮状物而影响血液质量甚至导致浪费。因此笔者对血小板冰融过程中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的献血员。
  
  1.2  仪器设备  -80℃超低温冷冻冰箱(SANYO)。国产血小板振荡仪、循环解冻水浴箱、37℃恒温水浴箱、百级净化台、一次性注射器、二甲基亚砜(DMSO)。

  1.3  方法

  1.3.1  冰存血小板的制备[1]  采集后的血小板放入血小板振荡仪振荡2~3h,以DMSO为冷冻保护剂,在百级净化台上操作。MSO化的血小板置于-80℃超低温冷冻冰箱储存。

  1.3.2  融化复苏过程  临床需要时,将冰存血小板置38℃~40℃循环解冰水浴箱迅速融化,融化后无絮状物出现,可供临床输用,以患者能够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4h内加入DMSO冷冻组与24h后加入DMSO冷冻组比较结果见表1,经振荡与未经振荡的血小板发生絮物状情况比较见表2,DMSO加入速度对血小板冻存质量的影响见表3,37℃普通水浴和40℃循环水浴对出现絮状物的影响见表4。

  表1  24h内加入DMSO冷冻组与24h后加入DMSO冷冻组比较  (略)

  注:两组比较,P<0.05

  表2  经振荡与未经振荡的血小板发生絮状物情况比较  (略)

  注:两组比较,P<0.05

  表3  DMSO加入速度对血小板冻存质量的影响  (略)

  注:两组比较,P<0.05

  表4  37℃普通水浴和40℃循环水浴对出现絮状物的影响  (略)

  注:两组比较,P<0.05

  3  讨论

  22℃保存液体血小板保存期短,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需要。低温条件下贮存血小板,可使血小板长时间保证功效,从根本上解决了临床输注血小板供不应求的难题。但冰存血小板的制备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仍需在实践中摸索、总结。笔者对我院2001年开始临床应用冰冻血小板以来进行了跟踪观察与分析,冻融血小板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2~3]。

  (1)加入DMSO时速度要缓慢而均衡,以1ml/min为宜,同时要不断摇动血小板袋,使加入的DMSO迅速扩散混匀,避免局部温度太高,大量产热损坏血小板。(2)采集后的血小板振荡要充分,放入血小板振荡箱振荡1h以上,以防采集的新鲜血小板未充分解聚。(3)手工分离血小板要避免红细胞混入富含血小板血浆中,影响血小板质量,且融化时容易出现絮状物。(4)机采血小板血浆量收集必须充足。一个治疗量的机采血小板(2.5×1011)应悬浮于200~250ml的血浆中。(5)冰箱温度要恒定[(-80±4)℃]。-65℃以上就会出现絮状物聚集。(6)血小板冻存前不宜超过24h,加入DMSO后迅速将血小板袋放入-80℃冰箱中,尽量减少堆码层数,使血小板尽快降温-80℃。使其快速通过冰点,彻底停止细胞代谢,瞬间达到冷冻效果,最大程度地保持细胞活性。(7)融化血小板时应将血袋置于38℃~40℃的循环水浴中,使血小板迅速融化,以免纤维蛋白析出,融化过程中不可用手挤压冰块,以防破坏或激活血小板。血小板融化后应尽快输注。

  总之,通过对血小板采集、制备、冻融等各个环节的严格控制,规范操作,可降低融化后出现絮状物的几率,减少浪费,提高血小板质量。

  【参考文献】

  1  马曙轩,欧阳锡林,刘景汉.手工采集血小板的制备与临床应用.中国输血杂志,2004,17(5):372-374.

  2  吕俊海,刘明东,韩颖.血小板保存损伤的研究进展.中国输血杂志,2002,15(1):65-66.

  3  刘小雯.温度波动对血小板冻存质量的影响.临床输血与检验,2003,5(2):129.

  (编辑:丁  薇)
  
  作者单位: 315040 浙江宁波,解放军第113医院输血科

 

作者: 黄建强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