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4期

解表药的妙用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所以其应用范围就不仅限于外感表证,配合其他治法,可广泛用于多种病证。1配合理气药,治疗脾胃气滞脾胃气滞,中焦壅郁证见:脘腹胀满,嗳气食少,大便不调,脉弦缓。2配合疏肝解郁药,治疗肝气郁结肝经气郁,疏泄失司证见:胁肋胀痛,善太息,情志抑郁,脉弦。3配合化湿药,治疗脾湿泄泻湿困中洲,清阳不升证见:腹泻......

点击显示 收起

     解表药除有疏风解表之功效外,还具有开泄腠理、流通气血、祛湿活络、升发阳气等作用。所以其应用范围就不仅限于外感表证,配合其他治法,可广泛用于多种病证。

  1  配合理气药,治疗脾胃气滞

  脾胃气滞,中焦壅郁证见:脘腹胀满,嗳气食少,大便不调,脉弦缓。用木香顺气散加苏叶、荆芥、羌活之类,以助疏散土壅,升发脾气。与理气药配伍,有升有降,相反相成,顺应脾胃之特性。

  2  配合疏肝解郁药,治疗肝气郁结

  肝经气郁,疏泄失司证见:胁肋胀痛,善太息,情志抑郁,脉弦。用柴胡疏肝散加桑叶、菊花、薄荷之属。因肝喜清凉,大受制于金。桑、菊辛凉,禀秋金之气,既能助柴胡、枳壳以疏散肝气,又能凉散郁热,以防其化热之势。

  3  配合化湿药,治疗脾湿泄泻

  湿困中洲,清阳不升证见:腹泻,肠鸣,脘闷,纳呆,舌苔白厚。可于胃苓汤中加防风、羌活、白芷等,取“风胜湿”之意。又因羌、防、芷辛散上行,以升发脾之阳气,脾气升则精微自布,有利于湿邪的消除。

  4  配合治痢药,治疗痢疾初起

  表邪未解,湿热壅肠证见:下利赤白,里急后重,伴恶寒发热者,乃表里俱受邪。若单恃清里,表邪必陷。此类患者,当以葛根芩连汤加荆芥、防风、升麻以解表清里,使表里分消,才能奏效。

  5  配合温经止痛药,治疗寒客经脉之痛经

  寒凝冲任,气血不畅证见:经行腹痛,剧烈难忍,经色暗红或紫红成块,面色苍白,恶寒怯冷,舌质暗,苔白,脉沉弦。用少腹逐瘀汤加桂枝、细辛、苏叶,以加强主方温经散寒通脉之力,又能引寒邪外达。

  6  升发阳气

  外感风寒或风热初愈之时,余有头昏、乏力、食欲不振、嗜卧,此乃清阳之气未展。以薄荷、菊花、荷叶、藿香叶、佩兰叶、桑叶等,开水泡代茶饮,一、两天即可痊愈。

  7  配合利湿退黄药,治疗黄疸

  湿热发黄,病之初起证见:恶寒发热,全身不适,四肢疲软,纳呆泛恶,身黄、目黄、尿黄,苔厚,脉濡。此症若单以清热利湿退黄,如茵陈蒿汤之类,则属误治。正确的治法,是依据先表后里和表里同治的原则,治以疏风、解表、化湿、和中并行。如藿朴夏苓汤加荆芥、防风、紫苏、茵陈蒿。

  8  配合健脾祛湿药,治疗带下

  脾虚湿盛,带脉失约,湿邪下注,而成带下。治法当以健脾、升阳、祛湿。如完带汤中之柴胡、荆芥;湿气重还可以加羌活、白芷。旨在使“风木不闭塞于地中,则地气自腾于天上”。

  9  配合清热透邪药,治疗风寒化热入里证

  若表邪未入于胃或肠,而客于阳明经及肌肉之间,见:发热,不恶寒,热势较高,且往往持续不退,烦躁无汗,口渴但饮水不多,二便如常。对这类患者,但清里热,常难以奏效,当清散并行,取刘河间双解散和李东垣升阳散火汤化裁,常常一汗即表里俱解。

  10  配合清气凉营药,治疗温热入里、气营两燔证

  温热入里、气营两燔,见:高热烦渴,神昏舌绛。在气营两清的基础上加葛根、升麻、薄荷等,引热外出,开门逐寇,往往能使热势顿挫,缩短病程。

  11  配合平熄内风药,治疗肝阳上亢、内风上旋证

  肝阳上亢、内风上旋,见:头痛,眩晕,目胀耳鸣,面色潮红,或兼震颤、麻木、抽掣,舌红,脉弦。在滋阴潜阳、平熄内风的基础上,佐以辛凉疏散,有标本兼治之妙。如《医醇賸义》之羚羊角汤,即以羚羊角、龟甲、石决明、生地、白芍、丹皮、夏枯草为主,同时配有菊花、柴胡、薄荷、蝉蜕。

  12  结语

  经云“风为百病之长”,凡六淫为患,多依附于风,且其善行数变,不仅犯表,也可以入里,大凡病邪自肌表入者,逐之仍当自肌表出。解表药与其他药同用,可以作为引邪外出的向导。若里证兼见表证,当在治里的同时佐以解表,可以使表里之邪分途消除,方无内陷纠合之虞。

  内科杂病,如气血郁滞、经脉不畅、水湿稽留等,因解表药善行经脉,且有“开腠里,致津液,通气”(《素问·脏气法时论》)之功效,在主法主方之中,灵活配伍一、两味辛散药物,可作为理气、活血、通脉、利水等药物的先锋,以提高疗效。

  作者单位: 1 432721 湖北广水,广水市第二人民医院

  2 湖北大悟,大悟县人民医院 

  (编辑:于  伽)

作者: 李国清,龚大国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