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7期

急性心肌梗死的生化指标及护理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冠心病是一种中、老年的常见慢性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其危重形式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AMI的标准为:胸痛、心电图改变及生化指征。AMI的胸痛是多样的,有时表现为腹痛或后背痛、牙痛等特殊方式,易诊为胃肠道疾病和其他疾病,心电图改变包括ST段异常、T波倒置以及Q波形成,这些改变大多顺序发生,且顺序改变的心......

点击显示 收起

   冠心病是一种中、老年的常见慢性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其危重形式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AMI的标准为:胸痛、心电图改变及生化指征。AMI的胸痛是多样的,有时表现为腹痛或后背痛、牙痛等特殊方式,易诊为胃肠道疾病和其他疾病,心电图改变包括ST段异常、T波倒置以及Q波形成,这些改变大多顺序发生,且顺序改变的心电图诊断准确性要大于单项心电图异常。第三项诊断指标是生化指征。现就其生化指征及临床护理报告如下。

  1  生化指征

  用于诊断AMI的生化指征应同时具有心肌特异性和敏感性。最早应用较敏感和特异的心肌酶学指标包括:磷酸激酶和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但随着测试方法的改进,发现CK-MB有一定的局限性,骨骼肌损伤、运动、肌肉注射及创伤都可能致CK-MB升高。1997年研究发现了更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的CK-MB的两种同工酶MB1和MB2,心肌损伤后1~4h即开始升高,如果MB2/MB1或MB2>MB1,即可疑有心肌损伤。

  肌红蛋白是心肌损伤的早期敏感性指标,它是一个携氧血红素蛋白,大量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细胞,心肌损伤后早期释放到血清中,AMI发病后1~3h即可从血清中检测到。如果每2h检测的肌红蛋白血清水平高于正常2倍以上,是非常敏感的AMI诊断指标。如果肌红蛋白在最初3~6h不增高,即可排除AMI。但是肌红蛋白缺少心肌特异性,易受很多因素影响,如:肌肉损伤、休克、肾功能衰竭、剧烈运动、大量饮酒都可引起肌红蛋白增高。肌红蛋白也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同时检测另一种生化指标,碳酸脱水酶Ⅲ(CAⅢ)可以提高肌红蛋白的诊断特异性。CAⅢ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心肌中含量极少。骨骼肌损伤引起肌红蛋白和CAⅢ二者都升高,但心肌损伤只引起肌红蛋白升高。肌红蛋白水平在110μg/L或肌红蛋白/CAⅢ>3.21均提示AMI。

  心肌肌钙蛋白(CTnI)是目前唯一的特异性心肌损伤生化指标,CTnI在心肌中含量丰富,不存在于骨骼肌,且创伤、肾功能损伤、骨骼肌病变时都不会受到影响。在心肌损伤后3~5h CTnI即可升高,14~18h时达高峰,并持续升高5~7天,AMI发病后6h CTnI升高有100%的诊断敏感性,是最理想的AMI诊断生化指标。CTnI正常值受仪器设备的限制,一般可接受的CTnI正常范围是1.5~3.1μg/L,CTnI在其他心肌损伤的状态,包括心肌炎、心肌挫伤、心脏手术后也可升高。同时它有助于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高病死率的非Q波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但由于CTnI持续升高可达1周,它无法辅助心肌再梗死的诊断。

  2  护理应用

  生化指标用于AMI的诊断已接近半个世纪,在AMI的辅助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护士应熟悉各种生化指标在AMI 诊断中的特点和局限性,尤其从胸痛开始至各项指标的升高时间反应曲线,护士应有意识地在患者胸痛发作时及时选择适当的有助于诊断的血清检测方法,以及正确理解各项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护士也应熟悉影响检测结果的患者因素,及时准确地协助医生做出AMI的诊断。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4.

  作者单位: 161041 黑龙江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市北钢医院

  (编辑:宋  青)

作者: 史玉彬 邢昭晶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