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7期

腹针配合运动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腹针配合运动对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配合运动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结果经治疗5次,治疗组的愈显率为90%,总有效率为10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腹针配合运动对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配合运动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结果  经治疗5次,治疗组的愈显率为90%,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的愈显率为73.7%,总有效率为93.3%。治疗组的愈显率与对照组的愈显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腹针配合运动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疗法。
   
  【关键词】  腹针;特定部位针刺疗法;针刺;踝关节;扭伤和劳损

  急性踝关节扭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笔者近2年来采用腹针配合运动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30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61岁,病程最短1h,最长5天。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配合运动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方法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  有明确的踝部外伤史;损伤后踝关节即出现疼痛、局部肿胀、皮下瘀斑,伴跛行;局部压痛明显,若内翻扭伤者,将足作内翻动作时,外踝前下方剧痛,若外翻扭伤者,将足作外翻动作时,内踝前下方剧痛;X线摄片检查排除韧带断裂和合并脱位、骨折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取水分、大横为君、臣穴,针刺地部(深刺);气旁(健侧)、外陵(患侧)为佐穴,针刺人部(中刺);下风湿下点(患侧),为使穴,针刺天部(浅刺)。采用华佗牌规格为0.25mm×40mm的一次性针灸针,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后对准穴位直刺,进针到一定深度后用慢提插的手法进行候气、行气、催气,得气后留针30min,留针期间不行手法。同时嘱患者留针时运动踝关节,先进行小范围小幅度的活动,然后逐渐增大活动的范围及幅度,主动不间断地缓慢活动受伤的踝关节,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每天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治疗一疗程后评定疗效。

  1.3.2  对照组  取患侧的申脉、丘墟、太溪、照海、阿是穴。采用华佗牌规格为0.25mm×40mm的一次性针灸针,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后进针,采用泻法,得气后留针30min,留针期间每隔5min行手法一次。每天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治疗一疗程后评定疗效。

  2  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疼痛、肿胀、压痛消失,关节活动恢复正常;显效:疼痛、肿胀及压痛明显减轻,关节活动明显改善;有效:疼痛、肿胀、压痛减轻,关节活动有一定改善;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变化。治愈+显效计为愈显,治愈+显效+有效计总有效。

  2.2  治疗结果  经治疗一个疗程,两组患者经治疗均有显著疗效,治疗组的愈显率与对照组愈显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例(略)

  3  讨论

  急性踝关节扭伤在人体诸关节扭伤中发病率最高,占全身关节扭伤的80%以上[1],主要由外伤引起的足过度内翻或外翻而致。临床上常可见到因失治或治疗不当而遗留踝关节长时间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关节不稳或反复扭伤等后遗症,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由于扭伤后经脉受损,脉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故治疗以舒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止痛为主。

  腹针是以神阙为中心的一个微针系统,是在中医和(腹)全息理论指导下,通过针刺腹部穴位调节脏腑、经络及相关部位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为薄智云教授所创[2]。水分能促进局部水肿的吸收,减轻炎性渗出;大横为脾经穴位,“脾主肌肉、四肢”,能利水,滑利关节。外陵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有舒通经络、调和气血,引腑脏之气向下布散,使经气到达下肢末端(即踝关节)的作用。气旁为一个经验穴,有调理下焦,通调气血,对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有明显疗效。下风湿下点与踝关节有较明确的应答关系,不仅能引气血下行到踝部,而且能有效地促进踝周的血液循环,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与大横穴相配,具有滑利踝关节、消肿痛开瘀血,从而使局部疼痛尽快得到缓解[2]。诸穴合用,标本兼顾。由于踝关节急性扭伤后,除局部有关韧带等软组织损伤外,多伴有踝关节功能紊乱,因此留针期间嘱患者活动受伤的踝关节,有助于恢复踝关节诸骨的正常解剖位置。而且临床和实验研究提示:运动具有止痛作用,运动引起的传入信息可激活脊髓上位中枢发放下行冲动,加强下行抑制,产生止痛作用。因此腹针配合运动对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具有很好的疗效。

  申脉、丘墟、太溪、照海、阿是穴均位于踝周,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取患侧上穴,能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申脉为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通过足太阳膀胱经,与阳跷脉相通;照海为足少阴肾经的穴位,通过足少阴肾经,与阴跷脉相通。由于跷脉具有交通一身阴阳之气,调节肢体运动的功用,因此取申脉、照海能调阴阳,行气血,通经络。丘墟为足太阳膀胱经的郄穴,太溪为足少阴肾经的输穴,因为阳经郄穴多能止痛,又“俞主体重节痛”,针刺丘墟、太溪对急性踝关节扭伤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腹针的刺激部位是腹部,腹针前应进行腹部触诊,对急性腹膜炎、肝脾肿大、孕妇宜禁针。腹针穴位与传统针灸腧穴不同,它有“失之毫厘,缪之千里”的特点,所以取穴一定要准确。腹针进针的深浅是取得临床疗效的关键,因此要掌握好进针的深度,当患者治疗后症状减轻时,应调针,深度应较前变浅,否则可能会引起气血紊乱,使症状加重。进针时宜避开毛孔、血管,施术要轻、缓,采用慢提插的手法,出针时按闭针孔。

  从治疗结果分析,腹针配合运动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具有很好的疗效,且愈显率与传统针刺愈显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但由于临床观察的例数较少,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孙之镐.骨伤疾病调养与护理.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95.

  2  薄智云.腹针疗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89-103.

  作者单位: 510150 广东广州,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针灸科
 
  (编辑:魏  冉)

作者: 郭小云 2006-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