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13期

针药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5例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2002年8月~2005年5月,我院采用针、药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5例。1一般资料125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男45例,女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及病程方面无明显差异(P0。...

点击显示 收起

  2002年8月~2005年5月,我院采用针、药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5例。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5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1]。HBsAg、HBeAg、HBV-DNA均为阳性,ALT值在正常的2~10倍,TBIL<34.2μmol/L,无其他病毒重叠感染及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无肝硬化,非妊娠及哺乳期。年龄18~56岁,肝炎病程<10年。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5例,男45例,女20例;对照组60例,男42例,女1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及病程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口服益肝片(我院协定处方)[2],由半支莲、山豆根、红参、黄芪、丹参、淫羊藿、苦参、白术、柴胡等组成,每日3次,每次10片(相当于生药60g/d),同时以丹参注射5ml做双侧足三里或双侧臂臑各2.5ml注射,每周1次,两组穴位交替进行[3]。对照组经中医辨证应用乙肝解毒胶囊或乙肝扶正胶囊,每日3次,每次4粒,每3个月1个疗程,治疗2~3个疗程。

  1.3  观察方法  治疗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乙肝两对半,HBV-DNA,心电图等,治疗期间每月查1次肝功能,3、6、9个月查乙肝两对半、HBV-DNA,同时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情况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比较  (略)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情况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变化比较(略)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HbeAg、HBeAb及HBV-DNA的变化情况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HBeAg、HBeAb及HBV-DNA的情况 (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组患者有3例出现低热(<37.6℃),4~6天自行缓解,考虑为免疫反应,未进行特殊处理。对照组未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属祖国医学“胁痛”、“郁证”、“黄疸”等病范畴。多因正气不足而感受湿热疫毒之邪所致。其病机不外乎热、毒、瘀、虚几个方面,且贯穿于病程的始终,病情常迁延日久,难以速愈。益肝片主要由清热、解毒、化瘀、疏肝、健脾、益肾等药组成,其中苦参、白花蛇舌草、山豆根等有明显的抗病毒及预防基因突变作用。红参、白术、黄芪提高免疫力作用明显,有助于机体清除乙肝病毒,丹参、郁金、柴胡改变循环,有效地延缓肝纤维化的进程,全方切合病机,故收效良好。针法中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有调理脾肾,扶正培元,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臂臑穴属手大肠经,有激发免疫的作用,利于清除乙肝病毒。针、药合用法既体现了祖国医学特色,收到了较好的疗效,又无明显毒副作用,反弹率低,还方便了患者的治疗,降低了治疗成本,故值得总结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9.

  2  王伯祥.中医肝胆病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60-126.

  3  裘爱国,裘善章,洪用森,等.三环自然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58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9:561-562.

  (编辑:陆  淼)

  作者单位: 438600 湖北罗田,罗田县万密斋医院肝病专科

 

作者: 瞿晓东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