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6年第4卷第14期

肾康灌肠液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心钠素的影响*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肾康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A组采用常规治疗。B组采用常规治疗+肾康灌肠液保留灌肠。分别观察病人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肾功能指标、血浆内皮素(ET)、心钠素(ANP)的变化情况。...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评价肾康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CRF诊断标准,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A组采用常规治疗;B组采用常规治疗+肾康灌肠液保留灌肠。分别观察病人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肾功能指标、血浆内皮素(ET)、心钠素(ANP)的变化情况。结果  B组显效10例,有效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A组显效2例,有效2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7.5%;B组BUN、Scr、ET、ANP降低明显高于A组,提高血红蛋白、红细胞作用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肾康灌肠液保留灌肠治疗早期慢性肾衰效果较理想,能缓解病情,改善症状,其作用机制是多途径、多方面的。

    [关键词]  肾康灌肠液;慢性肾功能衰竭;灌肠

    Effects of Shenkang Guanchangye on plasma endothelin and atriopepti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nal failure

    ZHANG Shi-ming,WANG Wen-feng,CHEN Tong-wen,et al.Zhuhai Hospital,Guangdong Provinci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uhai 519015,China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多种肾脏疾病失治、误治或自然发展转归而导致的严重病症。现代医学多采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肾移植手术,虽可使部分患者的病情暂时减轻和少数患者完全缓解,但由于费用昂贵,且有毒副作用,移植肾存活时间及来源有限,因此如何对CRF进行早期防治,并延缓CRF的病情进展,降低尿毒症的发生率,已成为各国学术界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广大肾内科医师共同研究的重大课题。笔者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观察,运用中药保留灌肠对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疗效颇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纳入标准  (1)诊断标准:按《实用内科学》CRF诊断标准确诊。(2)纳入标准:①由各种原发或继发的肾脏疾患导致的慢性肾衰,血肌酐(Scr)132.6~707.2 μmol/L,性别不限。总观察病例80例。②在我院门诊长期随诊,不再服用其他中药。(3)排除标准:①严重的心功能不全、尿路梗阻、低血容量等肾前性、肾后性因素所致的肾功能不全患者;②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造成的可逆性肾功能不全;③合并肿瘤;④严重营养不良;⑤恶性高血压患者。

    1.2  病情评分标准  观察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的相关内容制定评分标准)。观察症状包括:疲乏无力、面浮肢肿,腰酸腿痛、夜尿增多、舌质舌苔、脉象。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症状消失记0分。

    1.3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常规治疗。B组:常规治疗+肾康灌肠液保留灌肠。A组40例,男22,女18例;年龄18~71岁;平均病程3.65年;原发病因:慢性肾炎22例,高血压肾病8例,糖尿病肾病7例,多囊肾2例,慢性肾盂肾炎1例;B组40例,男16,女24例;年龄19~69岁;平均病程3.65年;原发病因:慢性肾炎21例,高血压肾病8例,糖尿病肾病9例,多囊肾1例,慢性肾盂肾炎1例。三组病人的性别、年龄、原发病相近,具有可比性。

    1.4  治疗方法

    1.4.1  常规治疗组(A组)  在控制治疗原发病基础上,保证适当的休息,避免劳累,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预防感染;保证足够的热量摄入,优质低蛋白低盐饮食,当肾小球滤过率(GFR)<55 ml/min时,蛋白质摄入按每日0.6 g/kg;当GFR<25 ml/min时,蛋白质摄入应<0.6 g/kg;控制系统高血压的治疗,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根据不同情况常规治疗原发病,采用优质蛋白、低磷、高热量饮食,血压高者控制血压在正常水平,并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防治酸中毒等对症处理。

    1.4.2  常规治疗+肾康灌肠液保留灌肠组(B组)  在上述A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大黄灌肠液保留灌肠,具体操作方法为:(1)嘱患者首先排空大便,睡前执行,灌肠时采用左侧卧位。(2)肛管插管深度为20~30 cm,用一次性16号肛管。(3)取大黄灌肠液200 ml,泡在温水中待温度为38 ℃,用一次性灌肠袋缓慢滴入,以30 min滴完为宜。(4)每天1次,每次保留60~120 min,每灌5天休息1天,20天为一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肾康灌肠液基本药物组成:生大黄30 g,生牡蛎30 g,蒲公英30 g,丹参30 g,杜仲15 g,北芪30 g,六月雪30 g,当归15 g,白花蛇舌草30 g。

    1.4.3  检测项目及方法  治疗前后分别取血测定血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血细胞比容(HCT)、血浆内皮素(ET)、心钠素(ANP)。ET、ANP采用放免法测定,SN-695型智能放免γ测量仪测定,由天津九鼎医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试剂盒。其余项目由我院检验科测定。所有实验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

    1.5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治疗尿毒症的疗效标准。显效:治疗后自觉症状消失,Scr较治疗前下降30 μmol/L;有效:治疗后自觉症状基本消失,Scr较治疗前下降30 μmol/L,无效:经治疗后症状无好转或加重,肾功能检查无改变或较前恶化。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统计结果注: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I-PSS与QOL治疗前后分析  见表2。表2  I-PSS与QOL治疗前后比较注:自身治疗前后比较,*P<0.01;与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P<0.05。表明治疗后,两组均有显著改善,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疗效更加显著

    2.3  治疗前后血Scr、BUN、Hb、RBC、HCT、ET、ANP值比较  见表3。表3  治疗前后血Scr、BUN、Hb、RBC、HCT、ET、ANP值比较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治疗组能明显降低血Scr、BUN、ET、ANP,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能明显提高血Hb、RBC、HCT,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属于中医“水肿”、“关格”、“肾虚”、“肾风”、“癃闭”、“溺毒”等的范畴。多数医家认为,慢性肾衰是属于正虚邪实证,对其辨证,其正虚为脏腑气血虚弱,尤以脾肾虚衰为主,其邪实指湿浊邪毒壅阻。病变初期,正虚为主,邪浊不很严重;病变中期,正气渐甚,但邪浊内壅渐重;病变后期,脾肾更亏,而湿浊、瘀血阻塞更为突出。根据中医理论,慢性肾衰是一个正气渐损、邪毒渐盛,正邪相争、邪盛正虚以及邪毒内盛、正气衰竭的病理过程[2]。

    本研究以中药灌肠液保留灌肠,方中北芪、杜仲益气补肾,当归、丹参活血化瘀,生大黄、生牡蛎、六月雪、白花蛇舌草、蒲公英通腑泄浊,众药相配,共奏益气补肾、活血化瘀、通腑泄浊之功。其中大黄是公认治疗CRF最有效的药物,其通腑泄浊作用能降低BUN、Cr,改善CRF的氮质血症,抑制氧自由基,影响残余肾组织的代谢性肥大。黄芪调节免疫系统,使肝脏的蛋白合成能力增强,改善肾衰患者负氮平衡,还可使细胞出现代谢增强,增强造血系统功能。丹参可改善血流动力学,增加尿中Cr、BUN排泄。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药肾康灌肠液保留灌肠对降低BUN、Cr明显优于对照组,提高血红蛋白、红细胞作用也优于对照组。近年来,不少临床报道表明,中药保留灌肠能缓解肾功能的病情,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这可能与灌肠后经药物作用将毒物从肠道排泄出去,可降低血中氮质等有害物质有关,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类似透析的方法。因此,中药肾康灌肠液保留灌肠能有效增强肾脏滤过功能,既能祛瘀以延缓肾单位纤维化,又能增加肾毒素的排泄途径。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中药保留灌肠对降低ET、ANP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肾康灌肠液中存在降低血浆ET、ANP的有效成分,可能是通过改善肾组织的缺血、缺氧,重建内皮细胞,抑制ET分泌,从而增加肾小球滤过率,改善肾功能,阻断恶性循环。而对ANP的调节则可能是一方面增加肾小球的滤过率,使ANP的排泄增加或使其降解作用加强;另一方面是通过是通过其滋肾益气、活血化瘀、解毒降浊的作用,增强利水、利钠的作用,降低血容量,抑制心房释放ANP。因此,中药肾康灌肠液保留灌肠对改善CRF患者肾功能作用是多方面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1993.

    2  沈庆法.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认识和临床研究.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42-44.

    *基金项目:2003年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课题(项目编号:103149)

    作者单位: 519015 广东珠海,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

    (编辑:陆  淼)

作者: 张世明,王文凤,陈通文,李创鹏,熊颖,杨慧珊,彭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