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年第5卷第1期

泪道置入硬脊膜麻醉导管治疗泪道阻塞60例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摘要:泪道系统阻塞是眼科常见病,阻塞部位可以分别或合并发生在如下4个部位:(1)泪小点。该病药物治疗难以根治,行泪囊鼻腔吻合术病人较痛苦。笔者近年来应用消毒硬脊膜麻醉导管(下称导管)置入泪道治疗本病,方法简单,疗效肯定。置管前均先用1~2号泪道探针探通泪道,如不能探通者则需改用其他方法治疗。...

点击显示 收起

     泪道系统阻塞是眼科常见病,阻塞部位可以分别或合并发生在如下4个部位:(1)泪小点;(2)泪小管同泪囊的连接处;(3)泪囊和鼻泪管,特别是两者之间的连接部分;(4)鼻泪管出口处。该病药物治疗难以根治,行泪囊鼻腔吻合术病人较痛苦;且需一定条件,费用较高,基层医院推广难。笔者近年来应用消毒硬脊膜麻醉导管(下称导管)置入泪道治疗本病,方法简单,疗效肯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0例,男12例,女48例(男∶女=1∶4);年龄24~57岁;病程5个月~16年,平均6年。左侧33例,右侧27例;阻塞/狭窄部位除2例在泪小管,2例在下泪点外,余下56例均在泪囊和鼻泪管连接部分。置管前均先用1~2号泪道探针探通泪道,如不能探通者则需改用其他方法治疗。泪囊积脓者均先行冲洗、抗炎治疗1~2周,无脓性分泌物后再行探通、置管。

    1.2 治疗方法 用1%~2%丁卡因液行泪点处表面麻醉,5 min后用75%酒精常规消毒、铺巾,用1~2号泪道探针自下泪点处探通泪道并留置10 min后拔出,再用0.25%氯霉素眼液自下泪点注入冲洗,感觉无明显阻力后,用消毒导管(直径约1 mm带钢丝芯)自下泪点置入达下鼻道后从前鼻孔钩出一段,自下泪点端拔出钢丝芯,将下泪点端导管按泪道解剖弯曲长度(下泪点至泪囊鼻泪管连接部转折处约6~8 mm)加热塑型(将枪状镊加热后稍接触导管即可塑型),下泪点外段下曲,末端打结,再将导管塑型部分牵引到位,于鼻前庭处剪去多余导管,术毕。留管3个月,每日用抗生素眼液滴眼,3个月后拔管,用庆大霉素8万u+地塞米松5 mg+α-糜蛋白酶4000 u冲洗泪道每周2次,共2周。每日用抗生素眼液滴眼2~4周。

    2 结果

    痊愈:无溢泪溢脓44例(73.3%);好转:无溢脓,溢泪明显减少10例(16.7%);无效:1个月后仍溢泪2例,3个月后溢脓溢泪3例,8个月后溢脓溢泪1例,共6例(10.0%);总有效率90.0%。随访时间6个月~1年。

    3 讨论

    泪道系统阻塞多由下列因素引起:(1)先天畸形;(2)炎症引起管腔黏膜肿胀或增殖结瘢;(3)外伤;(4)泪结石或异物;(5)息肉;(6)肿瘤生长。尤以炎症引起多见。本组60例均为农民,卫生状况较差为又一诱因。本组全部采用硬脊膜麻醉导管置入治疗,方法简单易行,疗效肯定,较其他材料比较还具以下优点:(1)取材方便、价廉。(2)导管内有钢丝芯,硬度适中、直径适中,有长度标记易于置入。(3)可加热塑型,能保持泪道生理弯曲,避免了泪点移位等弊端,大小医院均可开展。不足之处是泪道不能探通者无法使用本方法进行治疗。另请注意行泪道探通时切忌使用暴力,以免造成损伤。


作者单位:615602 四川冕宁,四川省泸沽铁矿职工医院

作者: 王成武 2008-6-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